文萍
摘 要:信息時代的發展,使計算機得以普及,人們的工作、生活、學習也越來越離不開計算機。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是這個時代的要求。如何提升計算機基礎知識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興趣,是每個計算機教師思考的問題。該文分析了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現狀,從教師、學生等多個層面提出了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計算機 基礎教學 策略 提升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5(a)-0133-02
科技的進步,社會現代化的發展,使得計算機得以普及,我國部分地區也從小學三年級階段開始開設計算機課。計算機的普及和應用,也使計算機知識成為學習其他知識的門檻,每個人都需要掌握和了解計算機的基礎知識,簡單的操作,用于解決其他相關學科和生活實際中的問題。計算機基礎教學要立足需學生特點,針對教學實際中遇到的問題,不斷改進和提升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策略水平。
1 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分析
首先從計算機基礎課程內容上來看,計算機基礎知識包括Windows、Excel、PowerPoint等,有些知識專業術語太多,枯燥無味,應用性不強,學生只有在相關工作中才能用得到,因此也沒有學習的興趣。對于那些使用比較多的知識,學習起來就很輕松。計算機知識每天都在更新,甚至學習完這本書,計算機知識已經有發展了一大段,教材缺乏最新的計算機基礎知識。
其次,學生的個性特點決定了一些學生對于計算機非常著迷,而有些學生卻如同嚼蠟。因為qq聊天工具的普及,學生對于Word應用起來較為順手,但是如果讓學生深入學習word知識,學生又覺得興趣不大,對于那些office更是毫無興趣。
最后,計算機教師的授課方式過于傳統,一般都是分成三步走:教師講解計算機知識和計算機操作技能—— 學生上機操作—— 教師指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講解知識時學生覺得枯燥,學習興趣低下,關注點在渴望上機操作上,對于教師講解的計算機知識及操作技能不能深入理解掌握。在實際上機操作時就會出現一知半解的現象,教師指導起來就像重新講解一樣,浪費大量的時間,課堂效率低下。
2 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策略分析
課堂教學是每個教師不斷研究和探討的課題,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是每個教師在課堂實踐中不斷總結反思的問題。學習知識,培養能力是教師永恒的話題,而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基礎。當前的新課改就是在研究了各種因素后提出的,教學方式從重教師講解,到重學生自己思考;從教師主體,到學生主體;從抽象到形象不斷地發展和完善改進。計算機基礎教學也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適應學生的發展,并結合課程自身的特點,使用適合的教學方法。
2.1 詳略得當,粗細結合
計算機教學的目的首先是應用,會用才是主要的,但是,計算機基礎知識更新速度快,涉及的知識面廣,課時量相對于其他課程卻少,一般認為只有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才會把計算機作為主要學科進行課程安排,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僅僅把計算機基礎作為選修課程,其他學校也是把這一學科作為副科看待的,因此分配給這一學科的課時量就相對減少。而計算機基礎教學需要學生進行實踐操作,這個過程是一個由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過程,是一個通過不斷練習達到熟練的過程,這都需要增加課時量,同時也給教師提出了挑戰,如何利用有限的課堂,提高計算機教學的效率,是計算機教師研究的問題。筆者認為,詳略得當,粗細結合才能提高課堂效率,打造計算機高效課堂。例如計算機基礎知識中,教師不能僅僅憑借課本上的圖片讓學生認識計算機的各個組成部分,學生容易形成“霧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感覺,“愛你卻不見你”是每個學生初識計算機的感觸。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該結合真正的計算機,甚至把一臺計算機拆開,讓學生見到真正的這些部件,從而認識深刻,很快掌握這些計算機組成部件的用途,為以后的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
2.2 因材施教,以點帶面
由于學生個性的不同,針對于計算機基礎知識這一學科,呈現出分化嚴重的現象,一方面男生喜歡動手操作能力強的學科,也更喜歡具有一定研究難度的課程,女生偏重于感性,更傾向于形象直觀的課程,因此男生在上計算機基礎課程時興趣高漲,而女生則顯得比較較被動。另一方面,由于學生家庭背景的不同,也會形成一定得差距。一部分學生很早就接觸計算機,因此對于計算機較為熟悉,而有些學生因為家庭的原因,到了學校才接觸計算機,因此在進行計算機基礎學習時就出現了起點不同的現象。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把學生合理分組,指導那些具有一定計算機基礎的學生盡快熟練使用計算機,對那些計算機基礎差的學生要認真講解計算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在時間分配上偏向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在小組中,讓那些計算機基礎好的學生,指導幫助基礎差的學生,起到以點帶面,全面提高的效果。
2.3 立足課程特點,巧妙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計算機基礎教學的主要媒介就是計算機,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課程特點,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手段,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傳統的課堂就是教師講解教材,學生理解教材,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操作應用,這一過程僅僅調動了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心理學研究表明,只有多個感官共同參與,才能使學生記憶深刻,理解透徹。多媒體技術之所以受到學生歡迎,就是因為多媒體具有豐富的色彩,活靈活現的畫面,以及真實的聲音,就有極強的直觀形象性。學生在這些感官刺激下,對所學知識也就變得興趣盎然了。但是,利用多媒體教學也要注意一些問題:
首先,在使用多媒體技術之前,教師應熟練掌握。如果教師對多媒體教學技術使用不數量的話就會出現以下情況:一是教師如果對多媒體運用不熟練,就會在制作多媒體課件上耗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使得有限的時間內不能創造最大的課堂效益。二是,如果多媒體技術運用不熟練,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時就難以處理出現的問題,例如課件的超級鏈接不會打開,打開后回不到要講的內容上來等。教師手忙腳亂的處理這些突發的問題,對于學生的反饋就會忽略,不能及時處理學生不懂得地方,導致課堂效率不高。endprint
其次,使用多媒體課件時要掌握講課的速度。多媒體課件的使用,減少了教師板書的時間,并且多媒體課件承載的信息量大,教師如果讓課件上的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時間過短,就會使學生沒有時間做好筆記,如果做好了筆記又沒有時間深入消化思考,甚至有的學生只顧了記筆記連教師的講解都放棄聽了,教師的講解反而變得無足輕重,起不到應有的解惑作用。
第三,要掌握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技巧。因為多媒體課件的直觀形象性,信息容量大,使得教師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識點都用多媒體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一張接一張的看課件,對于課件的內容一掃而過,難以重點記憶,甚至不能掌握這節課的重點,造成熱熱鬧鬧一節課,糊里糊涂記不清。因此,教師在利用多媒體課件時,要給學生留白,也就是要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要突出重點,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點,要重點展示。
第四,選擇適合多媒體展示的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計算機基礎》教學中Windows、Word、Excel的操作,就非常適合多媒體課件教學,這些內容的操作,如果僅憑教師口頭講解學生是不容易理解的,如果借助多媒體展示既形象又直觀。作為教師要把課件展示的內容熟悉一遍,不要出現在操作展示過程中無法短時間處理的問題,造成課堂時間的拖延,不能完成預設的教學目標。
2.4 提高教師素質,促進計算機基礎教學
教師作為教育的實施者對提高課堂效率有絕對作用,只有教師的素質提高了,計算機基礎教學才有可能提高。首先,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更新知識體系。計算機基礎知識呈現日新月異的變化,科技的進步使新軟件和新的應用程序不斷推成出新,作為計算機基礎教師,如果不能進行及時地學習,就會使專業知識滯后,不能教給學生最新的計算機知識,學生的計算機知識就會和時代脫節,不能適應科技的發展。教師要不斷研究有關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課題,充分參考學生的建議,因為在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學習上,學生是最有發言權的,學生喜歡什么,渴望什么計算機知識的學習,教師就應該朝著哪個方面去研究。
2.5 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學習主體的重要作用
所有的教學手段和教學策略都要落實到學生身上,如果學生不配合,任何好的教學手段和策略都是毫無作用的。因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很重要。首先教師要精心構建教學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教學word插入文本框時可以讓學生設計屬于自己的名片,或者為朋友制作一張電子賀卡,學生通過解決自己感興趣的任務,學會了有關的計算機知識。
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上還要注意對學生經性評價。合理的評價和考核,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既要注重對學生計算機知識的考核,也要關注學生的上機操作,把過程性評價貫穿與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關注學生的上機操作能力的提高,計算機基礎知識最終也需要應用在操作上,只有熟練進行計算機操作,學生的計算機知識才真正的轉化成能力。教師在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時可以采用任務法,讓學生自主發揮,通過對任務的完成來鞏固計算機知識。教師對每個學生的操作過程進行記錄,并通過這些記錄分析學生的操作能力,從而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
在這個計算機十分普及的時代,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越來越離不開計算機,許多工作都需要計算機的幫助,沒有計算機基礎知識的人,是落后于這個時代的,也是不能適應這個時代的。計算機的信息分析、信息傳輸都需要計算機基礎知識。提升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教學策略,能夠培養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意識,從而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鄭梁.談職業技術類高校對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基礎教學[J].科技信息,2006(07X):161.
[2] 毛慧琴.提升高職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學效果的探討[J].廣西輕工業,2009,25(1):139-140.
[3] 史京軍,施霞吉.關于提升非信息專業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績效的策略分析[J].電腦學習,2009(6).
[4] 羅利民,王飛飛.網絡環境下如何提升大學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效果[J].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12(4):31-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