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
摘 要:所謂語感(sense of language),就是對一種語言的感覺,它沒有語法的刻意古板,而是語言習得者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感悟; 它是依據語境感知、理解和評價印入性言語的而習得的一種能力。
關鍵詞:英語語感 英語教學 思考習慣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7(b)-0152-01
語感包括人們對英語的語音感受、語意感受、語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們對英語語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們對英語語言法則或語言組織方法的掌握和運用,是經過反復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一種經驗與體會。就像音樂人對節奏和韻律的把握,運動員讓肢體與運動科目的有機結合,來得那么的自然,那么的隨心所欲。語感則讓人在語言運用中有時感到看起順眼,聽起來順耳,說起來順口,但又說不出原因。一個人的語感能力直接影響到他的語言習得效果,在英語教學和實際運用中起著重要作用。雖然語感隨著語言實踐的積累必然會產生,但教師認識到語感的存在和它的積極作用,并采取有效措施去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語感,則會加速學生語感的早日形成和優化。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語感,沒有約定成俗的定律,筆者認為可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1 擺脫對母語的依賴,養成用英語思考的習慣
列寧在學習英語時曾經說過,要學好一門外語,首先要忘記他的母語。可見在學習一門語言的時候用這門語言來進行思考是多么的關鍵,因而在教學中教師要堅持“盡量使用英語,適當利用母語”的教學原則,進而減少學生對母語的依賴性和母語對英語教學的負遷移。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盡量摒棄母語為中介的翻譯法,即使使用也應該加強二者之間的分析與對比。要求學生使用英漢雙解詞典并逐步過渡到使用英英詞典,這有利于學生準確掌握詞匯的內含和意義的外延,因為用一種語言解釋另一種語言不一定都能做到一一對應、完全準確。我們教師也許都有過這樣類似的經歷,有些英語詞、句用漢語很難解釋,有時甚至會出現越解釋越難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給出一些包含該評語詞、句的句子,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去猜測、理解,從而達到“悟”的效果還更好些。久而久之,學生也會養成這樣的習慣:重視英語層面的意思而不再一味地去死搬硬套。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詞匯的同時,還提升了他們的語言習得能力和語言的感知能力。
2 多種語言感官相結合,共同打造語感能力
英語包括聽、說、讀、寫這四種基本技能,聽、讀是基礎,說、寫是深化;聽、讀是感受語言、理解語言的方式,說、寫是運用語言的升華,這四種方式相輔相承,相互影響。在教學過程中要強調在生活中學習,多聽、多說,充分利用課堂以及聽力素材的語言環境來培養學生的語感。但就課堂教學而言,聽、說、讀、寫四種方式中,讀是最根本的。讀,見于目,出于口,聞于耳,記于腦。古詩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對于聽力素材的選擇,應該是那些語言地道、表意準確、難易適中的,并且與學生的現有知識相匹配的風土人情、新聞報道等方面的文章。同時對信息的獲取不能簡單地從語言、文字上去揣摩,應當把生活經驗聯系到語言、文字上去,通過說話者的結構運用、語氣的外延來提高語感的把握能力。
3 增大語言涉入量,夯實語言基礎
學習任何語言必須有語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輸入與積累做保證,而大量聽讀和朗讀背誦是加速培養語感最有效的實踐練習形式之一,是語感培養的基石。在平時的閱讀中,注意精讀與泛讀的有機結合;在教學中盡量使用精讀的方法讓學生注意語音語調、意群停頓,讀出英語的韻味和美感來,以便激發學習的興趣,培養節奏感和提高他們說英語的流暢程度;通過對經典優美句型的分析與感悟使學生能進行模仿,舉一反三,多次打磨最終達成語言的遷徙。泛讀是學生增加接觸外語語言材料、接受信息、活躍思維、增長智力的一種途徑,同時也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提高理解、培養和增強語感的好方法。在材料的選擇上關注那些與英語國家息息相關的文化背景和社會風貌,從而加深學生對這些國家地區的人文、地理、歷史、生活習俗和風土人情等方面知識的積累,使他們產生聯想,培養他們發散思維的能力,從而促進語感的培養。
4 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促進語感的深度發展
任何一門語言的學習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在生活中的運用。寫作則是語感提升的一種有效途徑,它把語言的各項基本功能結合,傳達作者的思想與情感。英語寫作不僅要有堅實的語言基礎,更要具備多方面的能力。譬如,較高的認識水平、較好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如果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積累下來的語言大多是形象生動、思維嚴密的代表性語言,在寫作中適當活用這些語言,既能增加文采,使語言凝練、地道,還能為進一步培養良好的語感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要使學生的語感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必須堅持不懈,持之以恒。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寫一些敘事、看圖短文,還應該鼓勵學生寫隨感、日記、應用文,給學生一個廣闊的舞臺,自由創作的空間,這樣讓學生更容易獲得知識、感受生活、體驗生活的同時,并在不知不覺地訓練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促進語感的深度發展。
5 重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
“教師的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現代教學理論更是對教師的“導演”作用給出了全新的定位。學生在生活背景,知識技能,生理特征等方面的區別需要教師給學生不同的獲取知識方法,只有學生掌握了獨立學習的方法,才能達到教師“不教”的目的。根據學生的個體特質“對癥下藥”,體現差異性和針對性,才能有效地提高個體的語言習得能力。
6 結語
總之,語感是一種人對文學的敏銳感覺,是具有形象性特點的語言藝術,難于闡明卻又非常有用的對語言的一種感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語言習得技能。搞好英語課本的教學是培養學生良好英語語感的必要前提,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在符合教學大綱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產生良好的英語語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