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靜陽
摘 要:本文研究分為理論和實踐兩部分,理論上主要說明了案例教學的含義和理論依據,以及案例教學在新課程背景下運用的必要性。在實踐上,根據思想政治課新教材的編排,有針對性地選擇了一節課進行案例教學設計,每堂課都對教學情況進行課后反思,最后根據教學實踐設計論述了案例教學在應用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以及案例教學的不足。
關鍵詞:案例;教法;思想政治課教學
一、思想政治課案例教學法的內涵
在政治課中引入案例教學法,對于促進政治課教學改革和加強素質教育有著積極的意義。基于此種認識筆者在政治課教學中嘗試突出案例的地位,以案例為主線、以問題為中心,在自主探究的模式下使用案例,將教學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呈現,使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學習。思想政治課案例教學就是用思想政治方面的案例進行的一種教學方法。具體說,思想政治課案例教學是指在在教師的精心策劃和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需要,運用典型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事件的現場,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這種方法符合高中生的認知規律,能夠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知行統一的教學原則。
二、思想政治課案例教學法的理論基礎
1.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加強調學習者的主體作用,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將有助與我們進一步深化對認識過程實質的認識。建構主義主要站在學習者的角度,關注個體如何以原有的經驗、心理結構和信念為基礎來建構知識。
由于案例教學法是以案例為教學工具,透過深度的討論活動,引出學習者既有的經驗和知識,通過認識沖突,促使學習者反思并影響個人行動和未現的信念及價值觀,在分析、辯護及反思中建構知識,因為認知的發展源自于個人有意義的經驗。案例教學法并不在學習前提供學習者大量的理論性知識,而是在探究案例的活動中,提供相關的資訊及協助學習者在探究案例過程中所產生的認知沖突,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因此,建構主義理論是案例教學的理論基礎。
2.情境學習理論
知識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識是活動背景和文化產品的一部分,知識正是在活動中,在其豐富的情境中,在文化不斷被運用和發展著。學習的知識、思考和情境是相互緊密聯系的,知與行是相互的并在行為中得到進步與發展的。
對于案例教學而言,教學案例實際上就是扮演著一個真實的情境,他展現給學生的是一個真實的問題、一個仿真的經驗。通過案例呈現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對問題情境引發的問題進行思考與學習并運用所學的知識對案例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從而獲得有意義的學習。所以在案例的選取中要盡可能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從主要目的來看,案例教學是希望學生從別人的替代性經驗中進行學習,并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對別人的經驗進行解釋,最終學會想有經驗的人一樣思考問題。
三、思想政治課案例教學應用環節
思想政治課案例教學學案是針對與課時內容相關的課內外探究性的案例性材料,設計進行具體科學探究的導學提綱。它主要由七個步驟組成:一是案例設計。二是新課導入階段:呈現案例,提出問題,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形象的教學情景,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高漲的熱情。三是案例分析,其中包括四個小部分。初探階段:學生用已有的知識對案例問題進行嘗試性的初步分析探討,激起學生思維碰撞的火花,產生困惑或疑慮。理論學習階段:學生帶著初探的困惑或疑慮自學、互學課本相關的理論知識,尋找解困釋疑的理論依據,做好自學互學筆記,并筆錄疑點(疑點由師精講解決)。再探階段:學生運用剛學的理論知識或原理對初探的疑慮再次展開分析探討,學生通過小組內討論、小組間交流和全班集體討論等形式,在生生互動中達到用“理”釋“例”和用“理”解“疑”的目的。課外延伸階段:學生對理論知識進行遷移,展開研究性學習,學以致用,達到知行統一。
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我認真地學習了國內外案例教學理論,進行了案例教學法在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在此,我想通過本文談談對案例教學的理性認識,及在應用案例教學法的實踐上受到的啟示。由于本人能力與經驗有限,對該教學法在思想政治課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僅以此做為喚起更多同行對這一教學的更多關注、思考或研究興趣。對未來我深信案例教學法必將在新課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百藥園中美麗綻放,更加絢麗多彩。
總之,每個經濟活動都應該的參與者要學法、懂法、守法、用法,自覺樹立法制觀念、道德觀念,做到誠實守信。到此可以讓學生了解市場秩序存在的必要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