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志華
摘 要: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據了重要位置,在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還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加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所以,初中語文教師要不斷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該文提出了一些措施。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 培養 學生 文學作品 鑒賞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3(b)-0138-01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文學鑒賞是一種技巧性的訓練,初中語文教學要求加強學生對文學作品鑒賞能力的培養,是由語文學科的性質和素質教育的要求決定的,近些年來由于教學理念不斷更新,提高文學鑒賞能力已經成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為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也起到了推動作用,能夠健全性格和塑造靈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提高審美情趣。此外,提高文學鑒賞能力的同時,還能開拓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有良好的文學作品鑒賞能力,就可以通過閱讀作品來了解作品當中情感的變化,了解作者對生活的態度。那么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文學作品鑒賞,開拓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熱愛,是擺在初中語文教師面前的問題,該文探討了如何在教學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文學作品鑒賞能力。
1 訓練學生的語感
教師要訓練學生對文學語言的感受力,每篇作品都是由字、詞、句組成的,文學作品鑒賞的基本要求就是讀懂字、詞、句。初中語文課本中選編了很多文言文和白話文,讓學生的學習產生了困難,所以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學習困難的詞句,要把需要講解的詞句分析透徹,讓學生產生深刻的印象。讀懂文章之后,朗讀訓練也是教學的重要部分,在朗讀的同時可以把文學作品變得立體,感受作品中描述的意境,加深對作品的體會,提高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朗讀作品的時候需要注意,語音要準確,語句要清晰,讀出作品的情感,揣摩作者的意思,深層次理解作品,一步步訓練學生的語感。
2 加強課堂中的文學鑒賞活動
優秀的文學作品能夠觸及人類的靈魂,文學鑒賞是復雜的思維活動,是讀者對作品感受和品評的過程,主要是通過對文學作品的情感體驗、審美感知、語言風格以及作品意境來陶冶情操。初中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學資源,在教學過程當中引導學生體會和領悟作者的感情。首先要培養學生的知覺能力,文學作品中的知覺能力是能夠迅速反應作品的結構、情感基調,是一種完整的心理組織過程,在文學作品鑒賞活動中,知覺中產生的情感特征取決于作品所傳達的感情性質和讀者的心境。例如西廂記·長亭送別: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在鑒賞活動中,要把作品中的情與景和讀者的心境結合起來,相互作用,融為一體,使學生能夠很好的感受到景物烘托離別的情緒,離情別緒也感染了景物,從而起到良好的鑒賞效果。其次要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想象能力是指在知覺材料基礎上經過新的組合而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也就是學生對語言的正確理解能力,豐富聯想能力。在教學過程當中要引導學生對相近事物之間的聯想,從而正確理解作品的寓意。
3 積累文學知識
沒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就不可能深入的進行文學鑒賞活動,我們所說的理論知識,是一些基本常識,初中語文教材當中也增加了理論知識的部分。學生要掌握小說、傳記、散文、戲劇以及影視文學等文體的主要特征,這樣在鑒賞文學作品的時候,就會有一定的方法去解讀,可以讓學生閱讀袁行霈的《中國文學鑒賞》、楊義的《現當代小說鑒賞》、佘樹森的《散文的藝術魅力》等等知識短文。要充分了解某一類作家及其作品的內涵,包括情結和主題等,還要了解文學發展的情況。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開展一些活動,把教材上的知識融入到生活當中去,讓學生去感受生活,體驗生活,激發學習興趣,還可以制定一些訓練計劃,通過訓練讓學生深層次理解文學知識,并且運用到鑒賞作品的過程中。文學作品是作者對現實生活的反應,是作者表達對顯示生活意見的產物,所以,不同時代的文學作品有不同的風貌,不同作者的作品也有不同的思想,同一個作者也會因為時代的變遷寫出不同感情的文學作品,所以在鑒賞文學作品之前,教師要指導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向學生介紹相關的作品知識以及歷史知識,讓學生具備一定的文學史知識,為鑒賞文學作品提供依據。
4 加強課外閱讀
要想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前提是學生有足夠的閱讀經驗和知識積累,新課程標準規定了一些必讀書目,并且在考試中有所體現,這給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了保障,當然學生還要讀閱讀規定以外的文學作品。初中語文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文學作品,讓學生多看優秀的文學作品。通過課外閱讀,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審美感。言情和武俠小說等娛樂作品難以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要經常閱讀經典名著才能提高文學鑒賞水平。
在鑒賞文學作品之前,老師必須對文學作品的知識進行講解并讓學生對那些文學知識掌握到位;要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多積累一點課外知識,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力與積累文學知識;還要多鼓勵學生朗讀文章,幫助學生增強語感與對文章的感受力。鑒賞文學作品是需要長時間的積累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有很好的文學鑒賞力。在對知識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后,在鑒賞文學作品時就能有通順的語言表達能力。除了這些之外,還要讓學生了解文學作品的多種體裁,只有對各種體裁都了解了才能提高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當一切都需要積累的知識都到達一定的程度時,在鑒賞文學作品時就需要將文章的體裁與作者的相關信息、文章的背景等其他方面相結合對文章進行鑒賞。培養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這一方面的能力提高后在語文的學習時也能更加輕松,還能提高學生的感受力與領悟能力。
參考文獻
[1] 孫錫林.發掘創新點,引領學生更好地進行文學鑒賞——關于提高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一些思考[J].考試(教研版), 2007(1).
[2] 楊柳.外國文學作品中的人文精神與學生人文性的培養——以《哈姆雷特》和《老人與海》為例[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2(2).
[3] 張婷.大力推行審美研究 推動學校素質教育——淺談初中語文教育中的審美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1(25).
[4] 盧皓月.在語言中穿梭——淺談品味語言在文學作品鑒賞中的作用[J].語文學刊,2009(24).
[5] 趙大柱,薛薇.“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淺談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古典詩詞鑒賞能力的培養[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