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權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以后學習更抽象數學知識的奠基時期,這個時期小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習能力、學習的積極性、行為品質等都是教學效果的體現,直接關系到學生以后的發展和成長。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應靈活、科學的設計教學方案,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探究,有效的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多媒體;生活化;合作學習
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教材編排的意圖在于改變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把小學教師的角色由主導轉換為引導,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多角度、多方位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和改革,促進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貼近,提高課堂的實效性。
一、抓住學生的年齡特點,注重“先學后教”
小學生年紀尚小,使用“先學后教”的方法,在內容方面要有所選擇,要由淺入深,逐層遞進;另外教師在教學中也應根據學生的資質不同而有所區別,切忌一刀切。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的時候,我和學生一起推導出長方體的體積之后對學生進行啟發: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在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的基礎 得來,所謂融會貫通就是這個道理。我做了如下提示: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聯系在哪里?正方體的體積和長方體的體積的明顯差別是什么?正方體的體積應該如何計算?a3代表什么?之后,我讓學生自己思考,思考后和同桌探討,再全班交流,師生共同歸納總結。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多媒體技術作為先進的教育手段,以綜合性、開放性、高效性和及時性等被引入課堂,突破原有的教學模式,使數學課堂增添了新的活力。這樣不僅可以營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生興趣,使他們體驗數學之美,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構建數學模型
在數學基礎知識和數學知識的應用之間有一座不可缺少的橋梁就是數學模型。用數學思維去發現問題、提出猜想、展開思考,調動頭腦信息庫中的舊知 識再聯系新知識,進行新舊知識的轉化,綜合運用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去解決新問題,這就是數學模型的建立過程,我通過重新設計教案,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帶色彩的實物圖和線條組成的透視圖,這樣既突破了學生認知方面的障礙又使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得到了發展。
三、積極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式的學習模式,是新課程改革大力提倡的一種學習模式。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中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 習。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基礎上,教師還應進一步的指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 多一點活動的余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有效的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掌握所學知識的同時,也能使學生 的合作意識得到培養,使學生和諧有效的發展。在學生小組合作過程中,我們要有效的把握好以下幾點:①鼓勵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小組合作學習需要每個成 員都能積極的相互支持和配合,進行有效的溝通,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互動,要清楚的理解對方的想法與觀點,積極承擔自己扮演的角色。對那些內向的、怕羞、 不敢說的學生要多加鼓勵和點撥。②指導學生學會傾聽。教育學生尊重別人,當眾口頭稱贊那些愿意認真傾聽他人的學生。③達成共識。讓學生對組內的認知沖突進 行有效解決,從而解決問題,理解知識,建立并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彼此信任。值得教師注意的是,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設置的題目一定要具備合作性、交 流性和一定的探索性,要盡量的發揮出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
四、培養學生的個性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與眾不同,教師要經常贊賞學生,鼓勵他們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與表達,挖掘學生的潛力,促使他們形成 勇于創新的良好習慣。課堂上如此,課下自習或是作業中概莫能外,對于同一道題,視覺不同,理解各異,學生思路或導致方法大相徑庭,但是正確的結果必然是殊 途同歸,這里面奧妙頗多,包含著學生各自不同的能力,其中獨創因素熠熠閃光,這是他們創新意識的萌芽,面對這種獨辟蹊徑的情況,教師要鼓勵他們的與眾不 同,甚至標新立異,教師應該及時給予支持,引領;肯定、表揚的結果會讓他們的數學潛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和激發,當然錯誤在所難免,不成熟的看法也會令人感到 忍俊不禁,但是這正是富有個性化的展示,要給予培植,不要輕易否定,抹殺了學生的獨特思維。注重課后練習,隨時適當增加拓展創新性的題目,鼓勵學生不囿于常規,引導學生破臼除 窠,勇于探索,勤于鉆研,敢于創新,追求一題多解、難題妙解,以題簡意深的題目引發好奇心,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奇特效果,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 學生的回答有顧此失彼的情況,要幫助學生耐心地分析,引導他們分清主次,能夠迅速發現主要問題。
五、實施生活化教學
1.合理使用教材,將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
教材,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內容,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源泉,是教師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包括基本運算、基礎幾何和簡單的方程 式運算等。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該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對教材進行重組、整理等,充分的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 況,結合相關的教學內容,將數學教學與生活有效的聯系起來。
2.引導學生結合生活探究學習數學知識
數學是一門規律性非常的強的自然科學,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密切,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在結合相關內容創設生活情景,引導學 生有效學習的同時,教師還應積極的引導學生充分結合生活實際探究學習數學,使學生在有效的探究中漸漸掌握數學規律,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例如,在教學 “千克和克”時,讓學生到生活中觀察幾件物品的包裝,記下他們的重量,在交流時,同學們提出了許多現實的問題,如:方便面袋上印著總量:70克面餅:65 克,從而知道調料袋和包裝袋重5克。食用鹽包裝袋上印著凈含量:500克±10克等實際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不但可以培養小學生不斷探索的興趣,還可以有效的增強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教學本身就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尤其是對于小學數學來說,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更應該對各種教學方法包括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積極融洽師生關系,實施分層教學以及多元評價等等進行不斷完善和融合匯通,因材施教,寓教于樂,這樣才能提高教學的整體質量和水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