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喻芙蓉++胡芳
摘 要:隨著計算機、網絡的迅速發展及其在教育中的應用和教育信息化的普及,教育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重新定位信息化背景下高職高專教師角色成為必然。本文結合高職高專學生特點及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目標,探討信息化背景下高職高專教師角色定位問題。
關鍵詞:信息化 高職高專 教師 角色定位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5(b)-0169-01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領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學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過程。教育信息化具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多媒化四個基本特點。正是基于這四個基本特點,高職高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網絡獲取知識和信息,他們甚至可以通過QQ、微信等新媒體與教師無障礙溝通交流,他們對教師的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們要改變以教師為中心,以“傳遞—— 接收”為特征的傳統教學模式,而要借助信息化的教學手段,以信息技術為依托,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創設的情景、協作與會話等學習環境,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但大部分高職高專學生有著這些基本特點:一是文化基礎總體比較薄弱;二是學習態度不太端正,沒有想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三是學習動力不足,學習缺乏目的性;四是學習容易情緒化,對感興趣的東西學習積極性較高,反之則感覺枯燥無味;五是具有較強的自卑心理,存在極度自信與缺乏自信的矛盾。因此,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為了培養優秀的應用型人才,基于高職高專學生的這些特點,高職高專教師的角需重新定位。
1 高職高專教師要做教學方式與方法的改革者
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為高職高專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他們只需打開連接到網絡的電腦或手機,就能查詢到關于某個知識點的信息。他們甚至可以通過網絡系統地學習一門課程。當有某些疑惑時,他們還可以在網絡上咨詢相關專家、學者或教授。因此,教育信息化對于高職高專教師來說,是一個重大挑戰。教師不能再用滿堂灌的方式講授理論知識了,而是要對教學方式和方法進行改革。
針對高職高專學生的特點,講授哪些理論知識,用什么方式和方法傳授知識成為高職高專教師的教學改革重點。筆者認為,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高職高專教師要以課堂主體學生化,內容選擇職業化,組織安排項目化,教學實施情景化的理念為指導,將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小組討論法、角色扮演法、任務驅動法等方法綜合運用。高職高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要多鼓勵,少批評,使學生在教學中能夠獲得成功感,從而克服自卑心理,樹立自信。教師要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要幫助學生確立適當的學習目標;要運用先進的新媒體技術,為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困難。
2 高職高專教師要做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者
實踐能力不僅僅是動手能力或操作能力,它是包括一切實踐活動中所需的能力。比如:觀察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表達能力、交往能力、動手能力、實驗能力等等。高職高專學生實踐能力應該是以上能力的整合。高職高專教育是針對職業崗位的教育,主要是培養生產、建設、服務一線的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具有較高的實踐能力。在信息化時代,社會經濟、科技、文化迅猛發展,這對當代高職高專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既要理論基礎知識扎實,又要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在這樣的要求下,高職高專教師要在“理論知識夠用為度,實用為主”的前提下,加快教學改革,突出實踐教學。一是教師要提高實踐教學能力并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二是教師要強化操作指導,全面提高學生的操作水平;三是教師要強化實驗實訓過程,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3 高職高專教師要做學生優秀品質和健全人格的塑造者
在教育信息化時代,高職高專教師應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加強對學生的育人工作,培養學生具有優秀的品質和健全高尚的人格。一是教師要通過知識的講授,教風的熏染,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把樂觀向上的人生觀、嚴謹的治學態度、兢兢業業的敬業精神傳遞給學生,為學生樹立做人的榜樣;二是教師要將傳授現代科學知識與塑造人文精神相結合。網絡信息的龐雜,價值觀念的多元化,容易讓學生在信息世界里迷失方向,失去判斷力。教師在傳授現代科學知識的同時,更要教會學生識別網絡信息中的美與丑、真與假、善與惡;三是教師要將課堂教學與課外交流相結合。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學,課堂教學頻率減少,師生的課堂交流機會也減少了,教師可以合理有效地利用課外時間,找學生面談或借助新媒體與學生溝通,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更好地引導學生,從而給學生以啟迪心智、健全人格的完整教育。
4 高職高專教師要做探索教育教學規律的研究者
科研是高校的三大主要功能之一,也是高職院校提升其辦學層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是創新高職教育教學理念,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合格技術應用型高職人才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教師科研能力不僅關系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也會關系高職院校自身的生存與發展。科研有助于高職教師教學業務水平的提高和高職師生團隊精神的培養;有助于造就高職教師的成就感;有助于高職專業辦出特色,并得到持續發展。
教育信息化為高職高專教師施展才華、潛心研究教育教學規律提供了契機和幫助。高職高專教師要充分利用這個契機,深入探討高職高專學生學習的特點、規律,以及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使教研相長。
5 高職高專教師要做終身學習者
信息社會是知識大爆炸的時代,知識的更新率加快。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教師必須即時更新知識,拓展知識面,完善知識結構,掌握新技術,做一名終身學習者。教師們除了要接受業務和教育技術方面的培訓外,還要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論,掌握新的教育思想,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提高對現代教育技術的認識,熟悉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操作技能,不斷增強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在教育信息化的時代,教師雖然已經從傳統教育中教育信息傳遞的“中心”地位變成“邊緣”地位,但教師在教與學過程中仍然非常重要。教育信息化沒有弱化教師的角色,而是對教師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高專教師在完成教學工作的同時,更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要不斷探索高職高專教育教學規律,注重學生優秀品質和健全人格的塑造,不斷加強自我完善,終身學習,才能培養社會所需的優秀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郭長平.高職院校教師科研能力提升的路徑研究[J].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2):27-30.
[2] 于雙娜,董婷婷,賈春香,等.論現代教育技術條件下高校教師角色的定位[J].考試周刊,2008(19):16-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