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會
摘 要:水利工程建設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幸福與社會安定的必要條件。在實際的水利工程建設中,很容易引發一些社會問題,直接影響到社會效益的提升,對于社會發展產生消極影響。本文旨在研究水利工程建設中的社會問題,針對出現的社會問題尋求解決對策,為我國水利工程建設單位在提高水利工程社會效益方面提供思路。
關鍵詞:水利工程 社會問題 解決對策 分析探討
中圖分類號:TU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2(c)-0211-01
1 水利工程建設中的社會問題
1.1 社會公平問題
社會公平問題是水利工程建設中的重要問題,水利工程建設公平問題,其實質是解決建設過程中的各種利益關系問題,進而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水利工程不同于其他工程,它具有公益性的基本特征,因此,對于出現的各種公平性問題,例如社會利益與團體利益的沖突,團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沖突,都需要政府出臺一系列的政策進行協調。但是,無論是水利工程決策施工還是到水利工程竣工驗收,政府很難實現水利工程公平的最大平衡,有時失去公平獲得效率,有時失去效率獲得公平,使得一些社會問題無法得到最完美解決。舉例來講,三峽工程移民問題,盡管政府給與了合理的經濟補償,但是卻無法彌補移民的心理創傷以及移民氣候、環境、社會的適應性。
1.2 失地農民利益保護問題
水利工程建設對于土地的需求數量是極大的,在水利工程建設之前,政府需要大量的征收土地,直接導致的結果便是一些農民失去土地,沒有了生活的基本保障。失去土地的農民不得不接受政府的重新安置,但是沒有土地的農民,失去了最大的利益,產生的社會問題也就越來越多。首先,水利工程占地補償標準低,無論是重新安置土地還是給予經濟補償,都無法彌補農民失去土地的創傷,造成區域性社會不穩定。其次,土地制度缺陷無法保證失去土地農民利益。當前我國的土地屬于集體所有,對于土地占用和直接經濟補償,農民只有被動的接受。最后,對于弱勢群體的照顧力度不夠。對于農村的那些老弱病殘以及孤寡老人,他們幾乎完全依靠土地過活,土地是他們的基本生活條件,如果缺乏必要的保護措施,直接導致其生活水平的直線下降,甚至直接影響其生存。
1.3 社會穩定以及社會安全問題
保證地區性社會穩定以及社會安全,這是水利工程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在實際的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違背社會自然規律與社會發展規律的事,使得水利工程建設不僅沒有起到社會穩定以及社會安全的效果,反而事與愿違。第一,團體利益失衡。邊界問題是水利工程建設需要考慮的重點問題,邊界上存在著不同的利益群體,如果邊界利益群體利益分割不平衡,就會直接導致社會團體沖突,影響邊界穩定。第二,移民得不到妥善安置。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三峽水利工程建設問題,三峽水庫移民85年時,由于移民對于補償與安置不滿意,直接導致大規模的集體上訪,使得三峽水庫移民問題越來越棘手。第三,后發社會問題。水利工程建設的一大原因是防洪和治澇,水利工程建設之后,就會直接促進周圍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周圍會出現縣鎮。一旦水利工程建設出現質量問題,例如出現洪水災害,便會直接導致巨大的經濟損失。
1.4 水環境問題
水利工程建設完成之后,周圍地區性的經濟發展便會迅速起來,經濟的發展往往伴隨著地區性的水區域污染和破壞,舉例來講,水利工程建設之中的圩區建設,便會直接導致水體流動變慢,如果圩區建設內的人口過度集中,也會直接導致水質的惡化,對于地區性經濟發展與人民身體健康極為不利。例如:太湖流域水利工程建設完成之后,大量的圩區建設起來,圩區建設之后,使得太湖流域出現條塊分割,使得太湖流域的水質受到嚴重影響,水質出現極端惡化。圩區建設后人口過度集中,直接導致太湖流域的水流動性變差,加上人們環保意識差,污染行為多,導致太湖流域出現水環境污染的惡性循環。
2 預防水利工程社會問題的對策
2.1 水利工程社會問題解決綜合措施
前幾年,國家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核心在于發展,盡管我國在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總體上來看,水利工程建設也是社會的區域性發展,因此,重視水利工程建設仍然還是主流。對于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有關部門需要進一步解決,而不是無視或者是避開。因此,分析水利工程建設問題,研究水利工程建設問題解決策略,這是消除或者是緩解水利工程建設弊端的關鍵。水利工程建設問題的解決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到工程技術、社會、經濟等多個方面的因素,只有從前期決策、中期評價以及后期養護與檢測等多個環節入手,才可以提高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筆者經過研究參考,對于水利工程建設問題解決策略提出了幾條意見:一是要建立完善的水利工程建設評價體系,積極引導群眾對于水利工程建設的參與;二是要建立健全水利工程建設移民政策,實現移民的最妥善安置;三是強化水利工程建設與其他社會關系的研究,建立經濟補償以及其他補償性舉措;四是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與技術,實現水利工程建設與自然社會的和諧。
2.2 建立水利工程社會影響評價體系
建立水利工程社會影響評價體系,是預防水利工程社會問題產生的重要舉措。對于水利工程社會影響評價體系的建設,除了要有前瞻性研究之外,還必須要有事后研究。前瞻性研究主要指的是在水利工程建設之前,對于水利工程建設所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推測,診斷出影響原因,評測可能出現的結果,從而提前提出解決性的對策。事后研究指的是在一段的時間期內,水利工程建設完工之后,需要根據實際水利工程建設問題進行研究,包括問題以及解決性對策,從而更好的將問題范圍縮小,更好的處理水利工程問題。對水利工程進行社會評價,必須充分考慮其建設和運營的特性,尤其是水利工程建設本身就有社會性。水利工程除害特性是其社會性的體現,興利特性是其經濟性的體現。在進行水利工程社會評價之前,必須對工程的社會、經濟需求進行分析論證,求證工程建設是否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是否適應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然后再對水利工程進行社會評價,求證問題及解決辦法。
3 結語
綜上所述,水利工程是我國水利事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水利工程建設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與趨勢。只有認清楚水利工程社會問題,意識到水利工程建設的意義,才可以使得水利工程獲得最大社會效益。我國水利部門在水利工程社會問題解決以及水利工程社會效益提高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但是在實際的水利工程社會問題解決過程中,還是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影響著水利工程社會效益的進一步提高。深入研究水利工程社會問題,探討水利工程社會效益提高策略,是今后水利部門在水利工程建設方面的重要方向與課題。
參考文獻
[1] 顧茂華,茍厚平,范治軍,等.水庫移民遺留問題處理—— 規劃·管理·探索[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00:15-16.
[2] 徐乘,唐傳利,楊建設,等.三門峽水庫移民社會經濟發展戰略[M].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2000:20-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