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亞萍
摘 要:新課標背景下如何將閱讀能力切實有效地轉化成寫作水平,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本文從借助閱讀提升審美情趣、積累素材、積極創作三個方面進行探究。
關鍵詞:新課標 寫作能力 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5(a)-0176-01
讀寫結合,以讀促寫,是解決高中生寫作質量普遍低下的一個有效途徑,這己經是所有中學語文教師的一個共識。要解決學生閱讀無法轉化為寫作能力問題,語文老師應該做些什么?本文結合個人的教學經驗,力求通過閱讀夯實學生的寫作底蘊,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習得寫作知識,將寫作技巧內化,最終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1 在閱讀經典中提升學生審美情趣,激發真情
對美的感知能力,既有先天因素,更需后天養成。教科書所選篇目大都是中外名家名篇,這些作品是不同國家、不同時代人類智慧的結晶與文明成果的標志,往往有著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巨大的藝術魅力。[1]
學生在閱讀中經常會被大智大勇、感恩圖報、忠心耿耿、一腔赤誠的人格魅力所嘆服,《荊軻刺秦王》、《蘇武牧羊》等作品把“現實”與“理想”、“利”與“義”等有審美沖突的問題放在一起,能讓學生在情感震撼、理性思考中達到審美超越,形成自己的見解與看法,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又比如,教材中北宋柳永的詞《雨霖鈴》,可從這首詞中體味到友情、戀情、離情之美;《聲聲慢》中的“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又讓人感受到震徹心扉的國破家亡的悲痛。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文本有感性的體悟,也有整體的感知,可以讀出作品的美感,品出作品的美質,提升審美情趣,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提升作文的思想深度,“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的課標也就能順其自然得以落實。
2 在閱讀中積累素材寶庫
劉勰《文心雕龍·知音》云:“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闭^“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狈e累,對于寫作的重要性不可小覷。課程標準指出:“不同階段學生的寫作都需要占有真實、豐富的材料,評價要重視寫作材料的準備過程”。因此要想寫好作文,必須先要占有充分的素材,占有素材的方法很多。指導學生根據寫作需要搜集素材,“可采用走訪、考察、座談、問卷等方式進行社會調查,也可通過圖書、報刊、文件、網絡、音像等途徑獲得有用信息”等等。[4]但是對承受學業和考試壓力的高中生而言,最有效的占有、積累素材途徑莫過于閱讀。
高中生的閱讀主要分為課內和課外兩大部分。課內閱讀主要是教材的運用,如果能靈活運用好我們課文中的素材,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寫作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難題。高中教材所選的閱讀文段,其中不乏是文學經典,比如《論語》、《史記》、《紅樓夢》等,這些文章其實特別有韻味,文學底蘊豐厚[2]。同時,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對相同題材的素材進行歸類積累的素材寶庫線條清晰,這樣可以做到寫作時信手拈來的駕馭素材。盡管如此,只是關注課內閱讀還是不夠的。語文閱讀教學應突破“以課堂為全部、以課本為所有”的局限,指導學生廣泛地閱讀課外書籍它們是前人觀察成果的結晶,更是學生廣泛采擷的素材之源。
3 積極創作,實現讀寫能力轉化
2003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己明確規定了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五大類的選修課的教學,特別突出了閱讀與鑒賞對于提高語文素養的重要性。[3]朱熹說過,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蓋學之既久,自然純熟。學生寫作大多也從模仿開始,模仿作者的謀篇布局、結構技巧等,若能在模仿中逐步將優秀的寫作技巧換化為自己的寫作技能,就可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4]
如何才能把別人的表達方式技巧靈活運用在自己的作文中?觀察、研習、仿用,可以使學生從作者創作思路的之中,得到啟發,獲得規律。比如《林黛玉進賈府》、《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等篇章里的人物形象非常經典,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很鮮明:抓住人物特征寫外貌,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各種描寫手法寫人物形象,借助環境描烘托人物性格,多個側面展現人物心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人物形象寫作中運用這些手法,通過閱讀經典的篇章得到豐富的寫作技法。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創設各種情境和題目,引領學生進行相關寫作訓練。我在《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讓學生進行故事結局的續寫,在《橋邊的老人》閱讀中設置第一、第三人稱的老人心理描寫,在《安東諾夫卡蘋果》教學中進行場景描寫的訓練,效果都很好。一名學生在進行場景訓練中,這樣寫到:
雨后的天空灰蒙蒙一片,天空上的云朵像一團團令人作嘔的黑棉花。雨后的街道,表現出一種破敗、蕭條的跡象。路邊的樹木倒是接受了一場洗禮,不似平時的頹廢,白樺迎風而立,垂柳低首擺尾,風過處,一陣“沙沙”的響聲,讓周圍的世界更顯安靜。忽然,一縷橙黃色的光穿透灰敗的天空,仿佛太陽神阿波羅闖進了天地初現的混沌時期。慢慢的,黃昏的陽光,讓天邊的云朵像火一樣燃燒起來,而光線打在樹葉間隙時,讓人感覺亦真亦幻。(《雨后黃昏》)
總之,實現讀寫能力轉化的策略還有許多,以上的幾點只是管窺蠡測的幾點見解,在現實的教學中還有許多問題等待著我們去探究。
參考文獻
[1] 李季.從生活與閱讀中汲取習作的源頭活水[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2(6).
[2] 茆榮秀.高中生作文讀寫能力轉化策略[D].蘇州大學,2012.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實驗)[S].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4] 黃楨.以閱讀教學為抓手.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方法探究[D].華東師傅范大學,20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