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順
摘 要:解決問題被認為是最能反映人的智力水平的一個心理學研究領域。同樣,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最有利于促進學生智能開發的過程。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與推進,問題解決教學法的應用無疑是給政治學科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是萬能的,要在課堂教學中真正發揮出它的實效,必須不斷進行總結和反思。
關鍵詞:高中 思想政治 反思
問題解決教學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應用廣泛,教師通過引導讓學生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提出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強調的是解決問題的過程,但現階段政治課堂上所采用的問題解決教學,無論從認識上、實踐上都存在一定的誤區。主要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新課程的理念、精神理解不到位
新課程改革的精神是對傳統教學理念的突破。在觀念轉型期,很多教師顯得很迷茫,是應該遵從素質教育的理念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還是滿足于學校下達的指標?是關注每個孩子的個性成長還是為了“拔尖”而去重點培養?現實的課堂告訴我們,即使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了一段時間,問題解決教學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已被大部分教師采用,但我們仍然能看到應試教育的影子。從根源上看,教師從教育的出發點、培養目標、培養對象上都沒能做到對新課程改革理念準確、透徹的理解。
2.課堂教學缺乏有效操控
教師是課堂教學改革的主力軍。教師對問題解決教學的模糊認知,使其成為一種僵化的形式;教師不能熟練掌握和靈活轉換教學策略和技能,使課堂失去控制;教師不能很好地運用問題解決教學的評價原則和方法,導致評價不能全面、科學地反映學生的情況,使教學最終走向低效。這些方面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就能達成,教師需要在更新觀念的前提下,不斷豐富和完善自我。
3.學生問題意識欠缺
教學是師生互動的行為,學生問題意識的淡薄也是影響教學實效性的重要因素。課堂上,教師進行了問題的情境創設,問題意識較強的學生會比較快地發現問題并主動思考,但大部分學生往往是啟而不發,教學成了“趕牛車”。這些現象出現的原因與教師沒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沒有教會學生有效地發現并解決問題不無關系。問題意識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所關注的不單單只是課堂上學生對問題的發現和解決能力,課余的指導也很有必要。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教師要通過學習進行反思。
1.轉變教育理念,做新時代的教育者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教師首先要用新課程的理念來武裝自己的頭腦。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時代性、思想性是這個學科鮮明的特色。為了促進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的全面發展,時代賦予了教師更多的角色:是人際關系的藝術家,是課堂教學過程的制片人,是教學資源的挖掘人,是學科建設的研究員,是學生學習的領頭雁,是學生生活的設計師,是學生心理的咨詢師,等等。為此,教師要時刻準備應對挑戰,勤練基本功,在掌握好專業知識的同時更多地吸收其他領域的知識,不斷積累教學經驗,改進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
2.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打造輕松課堂氛圍
師生雖然在知識水平上并不處在同一高度,但是在人格上雙方是平等的。教師要做到師生間的平等對話與合作,對學生專心傾聽,微笑鼓勵。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必須要處理好教師的“導”與學生的“主”之間的關系。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規律等,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采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和技能。高中思想政治課與初中思想品德課相比理論深化了,增加了許多學生自主學習解決不了的抽象知識。而且在問題解決教學中,有時教師也會出現引導過度的狀況。這就要求教師合理安排課堂教學時間,既要讓學生學到知識,又不能搞“一言堂”,要留給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時間,加強師生、生生間的互動合作,營造共同進步的良好課堂氛圍。
3.抓好課堂調控,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課堂是多變的,但還是可以歸納出問題解決教學的基本程序,即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評價、遷移應用。
“問題”是核心、是主線。問題設置得是否恰當、合理關系著一堂課質量的高低。教師給出的問題最好有一定的梯度,并善于把握時機采取多種提問的方式。
在分析問題階段,學生探究、合作的目標要明確,盡量避免出現個別學生“主講”和沒有中心目標的自由發言,要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探究積極性、主動性,針對問題目標,達成共識。教師在此過程中應巡回指導,給予關鍵點撥。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進行恰當的評價,評價一定要有針對性,對當事學生或其他學生有啟發性,評價既要考慮到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還要考慮到學生的情感,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在課堂教學的不同階段應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
4.培養問題意識,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問題意識的缺乏表現為學生不敢、不會、不想問問題。問題意識的培養不應局限于課堂,教師無論在什么時候,都應該努力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生也只有在掌握“雙基”的情況下,才能有提出問題的可能性。在此基礎上,努力創設和諧的教學環境,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學生才能敢于提出問題,敢于質疑。教師也應該精心創設問題情境,誘導學生發問,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如,抓住概念提問、對知識間的聯系提問、對關鍵詞提問、對理論與現實的矛盾提問,等等。同時,注意在教學評價中多鼓勵學生,給學生更多的成功體驗。
總之,問題解決教學應該是以人為本的教學,它不僅推動著每一個學生的成長,也豐富并深刻著每一位教師對職業的理解和感悟。問題解決教學會進一步促進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中的教學相長,使師生在教與學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參考文獻
[1]楊建軍.思想政治問題-探究式課例實驗[J].政治課教學,2002(3).
[2]閆承得.素質教育課堂優化模式[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3]郁海平.新課標下中學政治“問題設置”新探[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04(12).
[4]嚴先元.走進有效的課堂教學[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9.
[5]趙偉.問題探究教學模式與創造力培養[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