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紅娟
摘 要:在新課改的征途中,課堂不應該是教師展示技藝的舞臺,而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天堂”。教師要鼓起“交換空間”的勇氣,為學生打造“我的地盤我做主”的生本高效課堂。如何“把課堂還給學生”,提升思品課堂“放”的藝術?本文正是循著這樣的思路,為“生本高效課堂”的未來尋路。
關鍵詞:高效課堂 生本 放手 放權 放心
央視經濟頻道的《交換空間》是作者幾乎每周必看的電視節目,兩個參賽家庭歷經48小時,互換裝修。獨特的創意、精心的設計、主動的參與,“兩個勇氣可嘉的房子”煥然一新,兩個家庭收獲驚喜。雖說課堂教學遠非家庭裝修,但對于新課程理念下日益強烈的呼聲——“把課堂還給學生”,又何嘗不需要教師鼓起“交換空間”的勇氣,交出時間和空間,交出三尺講臺,交出話語權,為學生打造“我的地盤我做主”的生本高效課堂。課堂不應該是教師展示技藝的舞臺,而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天堂”。作為一線的思品課教師,應如何把課堂還給學生?作者認為,敢于放手、善于放權、樂于放心,不斷提升思品課堂“放”的藝術是一條正確的路徑。
一、敢于“放手”——還學生主體地位
還學生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關鍵所在。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在課堂上必須懂得放手,找準切入點,放手,再放手,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打造一條燦爛的星光大道。
1.讓學生主動“想起來”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品課作為唯一的開卷考試科目,學生如果只知道翻書找答案,而不去思考教材中所包含的哲理,就會局限于知識的表面,無法實現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的三維統一。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難點處多想一想,在出現錯誤時多動動腦,多反問學生:你為什么選擇這個答案?你的解題題思路是什么?等等,促使學生養成勤思、善思、敢思的良好習慣。
2.讓學生嘗試“問出來”
陶行知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學生敢于提問是課堂教學中一道美麗的風景。如果教師嚴肅有余,親切不足,學生豈敢質疑問難。所以教師要努力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敢問、樂問、善問。為鼓勵學生“問出來”,作者經常讓學生設置問題,每課推選出三個最有質量的問題寫在黑板上,讓學生現場解答。
3.讓學生積極“答上來”
讓學生將所學、所思表達出來,是成就高效課堂的重要標志。教師應該注意留給學生積極思考的空間,找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進行有效提問。力求“問”在教學的關鍵處,“問”在重難點的掌握處,“問”在學生的困惑處,激發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產生“沖關我最棒”的激情。例如,作者經常沿著“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思路精心設計一系列的學習問題,學生有的翻書、有的思考、有的商討,精彩的發言往往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二、善于“放權”——你的地盤你做主
課改專家李炳亭指出,高效課堂的靈魂是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有一條館訓:“誰也不能隨隨便便成功,它來自于徹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打造生本高效課堂,教師不能再“大權緊握”,而要敢于放權。
1.還學生“自主學習權”
新課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有些教師在課堂上過多地強調合作探究,而忽視了自主學習,帶來“虛假的繁榮”。新課程需要以生為本,潛心會文。建構主義學習觀強調:學習是學習者主動的建構活動。教師要做到腦中有標(新課標)、心中有本(教材)、眼中有人(學生),引導學生開展獨學、對學、群學。例如,在學習“法律和道德、權利和義務”時,作者充分利用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表格、圖示、思維導圖等形式,讓學生自學、自填、自畫、自解,自主建構知識。
2.還學生“話語權”
教學中,教師往往說得太多、聽得太少,教師的言語充斥整個課堂,成了語言的“霸權主義者”。生本高效課堂呼喚學生話語權的回歸,允許學生質疑、插話、爭論,甚至允許學生失言……這正體現了對學生主體的尊重、對生命的尊重。例如,在學習“多種分配方式并存”一課時,作者講到“老民警的工資單”時,突然有位學生站起來說:“老師,說說您的工資情況吧!”這一問出乎作者的意料,但作者很快面帶微笑地說:“好吧。”并把作者的工資情況給學生報了一遍,學生“以‘我為例”體會了社會的變化,也拉近了師生的情感。
3.還學生“選擇權”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應該是教育過程的主動參與者,而不應是被動的接受者。教師要盡可能地交給學生更多選擇的權利,只有喚起學生的自主意識,創造力的培養才成為可能。例如,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力、學習興趣等的差異,設計形式多變的“菜單式”學習內容,供學生挑選、展示。再如,在“學會行使監督權”一課的導入時,作者利用PPT給學生準備了一個“廉潔漫畫展”,設置了“漫畫點評”環節,讓學生隨意挑選漫畫進行點評,他們不僅挑得興致勃勃,而且說得頭頭是道,自主選擇帶給了學生無窮的樂趣。
三、樂于“放心”——讓學生走上講臺
田荷珍教授說過:“在講臺上講過的話對自己的記憶是一種強化。”“學習金字塔理論”基座位置上的學生“教別人”或“馬上應用”能記住90%的學習效果是一個充滿誘惑的數字。作者也一直嘗試讓學生登上講臺,放心讓他們展示,替作者講課,從而讓作者做一個有智慧的“懶教師”。
1.板書——放心讓學生寫
板書向來是教師的“專利”,但在生本高效課堂中,板書應該成為學生更好地學習的“助推器”,成為學生展示智慧的大舞臺。作者經常點撥學生板書設計的方法,如總分式、表格式、遞進式,給學生機會在課堂上展示板書,比拼自學能力。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為了這黑板上的“一分鐘”,學生積極準備,力求預習得更到位,理解得更透徹,設計得更獨特。在講授“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一課時,有學生設計了一個中國式的“三權分立圖”,層層遞進,步步為營,其清晰的思路令其他同學贊嘆,也讓作者更加相信學生的潛力無限。
2.授課——放心讓學生講
教師站上講臺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教師走下講臺的目標是讓學生“會學”。退一步海闊天空,學生走上講臺做“小老師”,讓作者深刻體會到了“教學相長”的樂趣。每當接手新班級時,作者都會利用每節課前5分鐘的“時事播報臺”為訓練“好老師”提供舞臺。待時機成熟后,首選語言表達能力好、有威信的學生上好“亮相課”。學生當“主角”,教師甘心當“配角”,通過教師的“導”,學生的“演技”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3.作業——放心讓學生定
目前,成績評價依然是學生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許多教師唯恐作業布置得太少,多采用“題海戰術”,學生在作業的“汪洋大海”中苦苦掙扎。為避免這類困境的發生,作者經常設計彈性作業,或干脆讓學生自己布置作業。尤其是培養一個得力的課代表,讓這位“小助手”充分發揮“中介”的作用,通過師生互通和生生商討,布置適量+質量、必選+自選相結合的“菜單式作業單”。同時改進作業的批改方式,實行作業“自助餐”“免檢制”等,力求課后作業“零”負擔。
課堂教學中的“放”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創”。思品課堂中“放”的藝術要著眼于有利于學生雙基的掌握、智慧的增長;著眼于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教育專家盧志文在詮釋理想課堂時曾說:“課堂教學從技術開始,走向藝術境界,以技術做基礎,以藝術為巔峰。”尋找生本高效課堂,需要技術的支持,更需要藝術的發揮。但作者相信,只要用心,理想就會更近一步!
參考文獻
[1]李炳亭.高效課堂的22條[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9.
[2]李炳亭.我給傳統課堂打0分[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10.
[3]盧志文.今天我們怎么做教育[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1.
[4]魏書生.如何做最好的教師[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