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影
摘要 英語語言學是高等院校中英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英語語言學教學以語言知識教育為主,鍛煉學生英語應用技能。結合英語語言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解決對策,討論英語語言學的新方向。
關鍵詞 英語語言學教學 問題 對策分析
英語語言學是高等院校中英語專業學生必須修讀的課程。但在整個教育體系中,英語語言學開設時間并不長,盡管教學模式與方法吸收了先進的教學經驗,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難免存在與教學對象不相適應的部分。例如,只重視語言知識而忽略語言應用,英語語言學的教學思想和方法也在順應新的要求而改變。英語語言學的前進發展需要總結歷史經驗,發現缺陷與不足,改進的同時積極探索教學道路的新方向,突破創新地找到英語語言學的發展方法與目標。
一、英語語言學教學內容英語語言學課程由三個知識模塊組成:理論啟蒙、基礎理論、研究方法。理論啟蒙模塊內容涉及英語的詞匯知識、語音知識、語法知識、修辭知識、語體知識、英語變體、英語學習策略等。基礎理論模塊由英語語言學概論執行,內容涉及語言的各種屬性、語言學的學科知識、語音學、形態學、句法學、語義學、語用學、社會語言學、語言與心理、語言與文化、語言習得等。研究方法模塊通過介紹語言學研究的設計與分析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從事語言研究的本領,并直接與本科畢業論文的寫作掛鉤。在課程上與語音學、語用學、論文寫作等學科有著緊密的聯系,并為其他學科提供理論依據。英語語言學是系統科學的研究英語語言的學科。要首先弄清楚本科階段學習語言學入門還是在研究生甚至更高的階段來研究語言學,如果在本科階段,你只可能學習到皮毛,那么就是死記硬背一些基本的概念定義,也就是對于前人的研究全盤接受,不帶有自己的意見與思考。如果更上一層,那么就是更高級階段,這就要求你要多讀書,有一些書是非常必要的。比如,Saussure的《普通語言學教程》,還有《語言導論》,讀書時既要理解也要批判,要有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二、英語語言學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盡管教學方法吸取了很多先進經驗,但是由于英語語言學開展時間較短,真正的實踐經驗不足,使得方法的采用上存在缺陷和不足?!坝⒄Z語言學”課程理論性強,基礎概念和抽象概念較多,相對于其他英語專業課程來說顯得比較深奧和枯燥,因此該課程的考核比較注重語言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理解和記憶,重在考核學生對語言的定義、結構特征、功能的理解,對語言的基本要素和語言學幾大分支的框架的建構,英語語言學教學內容層次不夠分明。英語語言知識包含多個知識層次,如語法、句法等,但現階段英語教學內容沒有按照英語語言知識層次分類教育,教師也就無法根據理論上的教學重點制定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呈現出內容豐富但層次混亂的問題,每項能力得到鍛煉又不夠充分的矛盾比較突出。教學內容多以文章為主要知識載體,混合各類英語語言知識,例如,在語句的分析中還要介紹單詞的多層含義,時態分析的過程還要考慮語句結構,英語語言知識層次不夠分明,學生掌握也比較混亂。這樣的教學內容使得課堂教學效率相對低下,學生對于英語語言內容的掌握也不夠熟練,從而使得學生在英語實際應用過程中沒有明確的英語語言知識體系。傳統的語言學課程考核體系的特征也就顯得十分突出:一是考核形式傳統和單一,通常采用期末考試80%和平時成績20%的方式來對學生的成績做出終結性的評定;二是考試的內容教材化和格式化,教師是教什么就考什么,學生是考什么就學什么;三是考核的知識深度十分有限,多是停留在術語和語言理論的理解和記憶的再現,考察思維的成分很少,忽視了對學生的語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和擴展能力這一方面的考核。針對這些問題,在教師方面,應當盡量做到:(1)轉變教學理念,從以內容、知識為中心的教學轉向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從傳授知識為中心轉向以培養能力為中心的模式。(2)經常對自己的教學內容進行反思,如希望自己的學生通過這門課程掌握什么知識、具備什么能力,這樣教師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放矢。(3)教師自身也應當及時更新補充各方面的知識,與其他老師互相學習、合作、借鑒,充實自己的知識體系。
三、英語語言學教學的改善對策分析首先,在教語言學課程時,我們注意它開設的先后相關課程,如英語詞匯學是它的先行課程,而語用學、修辭學、語言學理論是語言學的后續課程,在講課中可舍棄相關專題,這樣既可避免與有關課程重復,又節省了課時。英語語言學是以培養學生各項英語能力為目的的,教學理論上應當涵蓋相對全面的英語知識,涵蓋大學生英語各方面的技能培養,使英語更有實用性。教師要突破書面教學的舊思想,將討論、角色扮演、案例等教學法引入到英語課堂,將固定的英語知識更加靈活化,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學生英語能力。在教語用學的含意時,我們可以給出沒有語境說明、不完整的對話,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想象各種可能的情景,解讀說話人的意思。比如:A:B:He is a student.我們讓學生設計合理語境,填充A可能說的是什么樣的話,啟發學生對B的回答從不同角度進行解讀,進而領會間接言語行為與會話含意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英語語言學的開展,要抓住學生學習的關鍵,適宜的難度和科學的教學方法相結合,著重培養學生對于英語的愛好和信心,幫助學生找到自己學習英語的合理方法,學生找到自己所擅長的方面,對英語學習產生更濃厚的興趣,英語學習才能更加高效,達到鍛煉學生英語能力的目的。比如,我們在教音位變體、義素變體(如復數義素s、過去時義素ed)時,就向學生陳列出變體分布的各種情形,然后讓學生找出特定音位或義素的變體及其分布特征,讓學生感受到變體也是有規律的。在教語音同化規則、詞的分類、選擇限制時,這一方法也十分有效。作為英語語言學教學的老師,要對自己的教學內容進行反思,優化自身的知識體系,及時地更新各方面的知識。比如,教師解析術語定義,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難點。如果我們把術語的定義進行必要的“解剖”,學生就能更完整、更徹底地把握術語。術語教學的其他一些方法包括定義比較法、實例闡釋法等??偠灾?,我們要對術語給予更多的研討,而不能滿足于簡單的定義法。由于語言學學派較多,理論觀點和研究方法也不盡相同。教師要在知識體系優化的基礎上,對課程的核心問題、綜合闡述以及重點做到很好地把握。
四、結語英語語言學是高等院校開展的基礎教學內容,教學對象十分廣泛,學生的能力和程度各不相同,很難照顧到每個學生的情況。英語語言學的發展是建立在發現問題的基礎上的,教師積極吸取經驗是好的,但不能一味地照搬,根據實際教學情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系統地提高英語語言學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賈冠杰.中國英語再研究[J].當代外語研究,2013,(03).
[2]王克非.外語教育政策與社會經濟發展[J].外語界,2011,(01).
[3]彭世勇.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的現狀與困境[J].汕頭大學學報,201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