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和平里醫院(100013)孫立霞 林紅
消化系統由食管、胃、腸、肝、膽囊和胰腺等器官所組成,其主要功能是對食物進行消化和吸收,為機體新陳代謝提供能量來源[1]。我院是綜合醫院,消化系統疾病是常見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藥物治療是主要治療方法。依據衛生部相關報道消化系統藥物僅次于抗生素、心血管藥物用藥之后排列第三位,且消化系統應用藥物品種多、數量大、價格差異大。為了解我院消化系統藥物使用情況,筆者將我院2010~2012年消化系統藥物應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以便為臨床合理使用該類藥物提供參考依據,使用藥趨于更加合理,現將統計分析結果匯總如下。

附表1 2010~2012年消化系統藥銷售金額、占藥品銷售總金額比例及年平均增長率
1.1 資料 統計我院藥庫HIS信息系統2010年1月~2012年12月消化系統藥物相關數據,包括藥品名稱、規格、劑型、用藥數量及銷售金額。
1.2 方法 筆者將我院的所有統計數據用Excel進行分類計算并統計分析,藥品分類根據《新編藥物學》(第17版)[1]的分類標準和我院基本藥品目錄的分類方式將消化系統藥物分為抗酸藥及抗潰瘍病藥、胃腸解痙及胃動力藥、肝病輔助治療藥、利膽藥、助消化藥、瀉藥和止瀉藥、其他消化系統藥。
確定限定日劑量(DDD):DDD值是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劑量,依據《新編藥物學》(第17版)[1]和《藥品的解剖學治療學化學分類索引及規定日劑量》[2]來確定藥品DDD值,文獻未收載的以藥品說明書中推薦的成人常規劑量確定。
1.2.1 用藥頻度(DDDS)=某藥的年用藥總量/DDD值,同一品種因劑型不同需分別計算DDDS。DDDS具有加和性,值越大,說明該藥用藥頻度越高。
1.2.2 日均費用(DDC)=某藥的總用藥金額/DDDS,藥品的DDC代表藥品價格水平。
1.2.3 序號比值=銷售金額序號/DDDS序號,此比值結果反映用藥金額與使用頻度是否同步,比值接近于1~10則同步性良好[3]。
我院2010~2012年消化系統藥物銷售金額、占藥品銷售總金額比例及年增長率見附表1;各類消化系統藥物銷售金額、比例及排序見附表2;消化系統藥物銷售金額排名前10位藥品見附表3;消化系統藥物DDDS排名前10藥品及DDC見附表4;各年零售金額排名前5位藥品與DDDS排名序號比值見附表5。
2.1 由附表1可見,2010~2012年我院各年消化系統藥銷售金額占藥品銷售總金額的比例分別為3.51%、3.57%和4.28%,銷售金額數據較平穩,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2.2 由附表2可見,三年期間,抗酸藥及抗潰瘍病藥銷售金額在消化系統藥物中排名保持第一,并占消化系統藥物銷售金額的40%左右,并且各類別金額排序基本不變,比例變化不大,排序前3位的是抗酸藥及抗潰瘍病藥、其他消化系統藥和肝病輔助治療藥,說明我院用藥結構相對較穩定。
2.3 由附表3可見,奧美拉唑和雷貝拉唑的口服劑型銷售金額在所有消化系統藥物中排名靠前,并且每年用藥金額排名前10位藥品變化也不大,且大多為口服劑型藥物,主要是抗酸藥、肝膽疾病輔助藥、胃動力藥和其他消化系統藥。
2.4 由附表4可見,消化系統藥物DDDS排名前10位的藥品全部為口服劑型,主要是抗酸藥、胃動力藥、肝病輔助藥和其他消化系統藥,DDDS最大的是奧美拉唑,三年來均排名第一。
2.5 由附表5可見,各年零售金額排名前5位的藥品與DDDS排名的序號比值可以看出,奧美拉唑口服劑型的同步性較好,而生長抑素和奧美拉唑注射劑型的同步性較差。
3.1 對藥品銷售金額分析 2010~2012年消化系統藥物銷售金額,2011年比2010年降低7.03%,是由于2011年總的藥品銷售金額比2010年降低了8.58%,而2012年比2011年增長了34.02%,但總的藥品銷售金額2012年比2011年只增長了11.7%,雖有較大幅度差距,但與全部藥品銷售總金額相比,增長率高,占全部藥品銷售總金額比例較平穩,分析銷售金額的變化可能與如下因素有關。
3.1.1 消化系統疾病多為慢性病,用藥品種多,用藥量大,用藥時間長,而抗酸藥及抗潰瘍病藥用量較大的如奧美拉唑零售金額也較昂貴。
3.1.2 2010年11月我院執行北京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大部分藥品都下調價格,使2011年銷售金額出現負增長。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化系統疾病成為影響人們健康的重要因素。質子泵抑制劑作為新一代抗消化性潰瘍藥,廣泛應用于臨床,其不良反應總體較輕,但有些卻能危及患者生命,臨床應用時應予以充分重視[4]。奧美拉唑在我院使用量大,所占費用高,經典的抗潰瘍病藥H2-R阻斷劑因其復發率高、不良反應多在臨床選擇上不斷減少,因此對比奧美拉唑與埃索美拉唑,應用埃索美拉唑治療潰瘍性上消化道出血,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提高胃內pH值,改善血小板凝集和血漿凝血功能的發揮,促進血凝塊形成,有效控制上消化道出血,臨床療效顯著,無明顯不良反應,可安全應用于消化性潰瘍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強于奧美拉唑。埃索美拉唑在長期維持治療和按需治療中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依從性,也具有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臨床推廣應用[3]。

附表2 2010~2012年各類消化系統藥物銷售金額、比例及排序

附表3 2010~2012年消化系統藥物銷售金額排名前10位藥品

附表4 2010~2012年消化系統藥物DDDS排名前10位及藥品DDC

附表5 2010~2012年消化系統藥物零售金額排名前5位藥品與DDDS排名比值
3.2 對藥品金額排序與DDDS排序分析 由附表4可見,奧美拉唑口服劑型DDDS排名穩居第一,說明該藥在我院的用藥頻度很高,并且該藥的DDC也不高,對患者的經濟負擔不重。多潘立酮和莫沙必利口服劑型也由于療效穩定,無錐體外系反應而使DDDS排名進入前10位。
由附表5 結果可見,奧美拉唑口服劑型的同步性良好,但盡管如此,如前所述,建議臨床重視該類藥品的不良反應。由零售金額排序與DDDS排序的序號比值可看出,比值大的一般為價格便宜,使用率高,每日治療費用低的藥物;反之則是價格貴,使用頻率低,每日治療費用高的藥物[3]。大多數藥品的銷售金額與DDDS不成正比,用量多的往往是價格便宜的藥品,而用量少的卻常是價格昂貴的藥品,在藥品管理中應同時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綜上所述,我院消化系統用藥銷售金額平穩增長,品種結構相對合理穩定,能夠滿足我院臨床需求,我院消化系統藥物使用基本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