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慧
【摘 要】學生只有具備了足夠的詞匯量,才可能聽懂和讀懂,并為說和寫奠定基礎。本文就新課標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的內容和策略做了探析,并提出了幾個詞匯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詞匯教學內容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9.109
本文就新課標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的內容和策略做了探析,并提出了幾個詞匯教學的策略。
一、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的內容
新《英語課程標準》在八級詞匯目標描述中,要求學生“學會使用3000個單詞和400-5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許多學生認為掌握了一個單詞的拼寫和一兩個主要的漢語意思就算掌握了一個單詞。于是花了大量的時間去背誦單詞表,但是聽到單詞時卻反應不過來,想表達時卻說不出來。那么有效地詞匯學習應該包含哪些方面呢?
(一)詞匯的基礎知識
詞匯學習的最基本要求是能讀準單詞,會拼寫出單詞,能記住單詞常見的含義。
很多英語單詞不止一個含義,需要學生掌握多個常見的含義。
(二)詞匯的語用知識
1.詞法知識。
在識記單詞方面,就不僅僅要記住該單詞的原形,還應該知道所學的單詞的屈折變化形式和派生形式。詞形屈折變化是指處于句子中的詞由于語法需要而發生的詞形變化,即詞語通過添加后綴等形式,表達時態、數、性等方面的語法信息。派生則是在單詞上加上派生詞素,藉以從現有詞匯中添加新詞。
在真實語境中,學生常遇到詞匯的屈折變化形式,由于不熟悉詞法知識,居然將其視為生詞。比如“correct”在閱讀中可能以“corrects,corrected,correcting”中的任何一種屈折變化形式出現。高考閱讀理解和完型填空中,不在考綱詞匯表之中,由構詞法產生的新詞增多,如“correct”的派生形式“correctly,incorrect,correctness”。悉單詞的屈折變化形式,對于書面表達也很重要,比如“他喜歡我。”可能錯誤翻譯為“He like me.”,沒有考慮到主語為第三人稱單數,謂語動詞應該變成形為likes。
2.句法知識。
僅僅記住單詞的意思是不夠的,對于每個所學單詞,應該知道它的詞性以及在句子中的語法功能作用。如果不熟悉句子成分中的“主謂賓定狀補”可以分別有哪些詞性的詞來充當,在書面表達的時候就可能會犯錯。比如“我很熱。”可能翻譯為“I hot.”,而沒有考慮到形容詞“hot”不能做賓語,句子缺少謂語動詞。正確翻譯應該改為“I feel hot.”
二、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的策略
(一)加強拼讀規則指導,為詞匯的識記打好基礎
部分學生把單詞的音和形分開記憶,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死記硬背,費時費力而且容易忘記,逐漸便喪失了學習單詞的信心。還有部分學生由于讀音有不準確導致拼寫錯誤,比如board寫成broad,mental寫成metal,quite寫成quiet等,所以進行詞匯教學,應先讓學生意識到準確讀音的重要性:英語文字是直接表示聲音的文字,只要掌握字母和常見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律,一般情況下就能直接拼讀出英語單詞。反之,只要能讀準單詞則能正確拼寫出該英語單詞。比如,只要知道了字母組合“igh”的讀音和輔音字母“h,s,r,b,l,t”的發音規則,就能自己拼讀出“high,sigh,sight,right,bright,light,slight等詞”。
學生在初中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拼讀規則,老師要繼續向他們介紹一些常見的拼讀規則。讓學生掌握常見字母組合的發音,區分同一字母組合的不同發音以及不同字母組合的相同發音。還要讓學生將已學過的字母組合的發音進行比較,主動歸納總結拼寫上的異同。通過一定的練習,引導學生根據常見的讀音規則試著拼讀,按音節劃分來記憶。當學生逐漸主動地學習拼讀規則、并將其運用到實踐中,單詞記憶就更容易。
(二)精選例句,創設語境,加深學生對詞匯的理解
理解識記是提高英語詞匯記憶的重要前提。理解了的內容才容易記住,并且理解越深刻,記憶越牢固。教學生單詞的讀音、字形的同時,把詞匯放在一定短語、句子或語篇中,創造出語境,更有利于學生理解記憶。不少學生錯誤地將詞匯學習理解為掌握課本上詞匯表中詞匯或短語的中文含義,殊不知英語中很多詞匯有多個含義,把單詞或者短語放入特定的語境中有不同的意義。
新課程標準強調語言的運用,因此高中的詞匯教學應該更重視詞匯所承載的含義,重視語境的支持,重視文化的影響,也更注重表達的靈活性和恰當性。根據新課標理念,高考對于詞匯的考核,除了考核學生基本掌握詞匯的意義、詞性外,考題更加側重考核詞匯在不同語境詞義的變化。所以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要關注一詞多義,利用真實語境進行教學。
(三)利用英語構詞法,擴充學生詞匯
掌握基本的構詞方法有助于學生更快捷地記憶單詞,擴大英語詞匯量。英語構詞方法主要有三種:即合成法、派生法和轉化法。
1.派生法。詞根、前綴和后綴是構成單詞的三個元素,這三者是擴大詞匯量的三把鑰匙。單詞的核心是詞根,由同一詞根變形的單詞,含義都以這個詞根的基本意義為基礎。通常前綴改變詞義而不改變詞性,而后綴則會改變單詞的詞義和詞性。常見的詞根約有300多個,常見的前綴、后綴約有100多個。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系統介紹一些關于詞根、前綴和后綴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舉一反三,歸納總結。學生在學習新詞匯的同時還能復習和鞏固已經學過的“舊”詞匯,新舊知識聯系以加深理解和記憶。熟記一些常用的前、后綴,還能提高猜詞能力。
2.轉類法。英語中的一個單詞由一個詞類轉化為另一個詞類而詞形不變,稱為轉類法。轉類法屬于詞類活用,這種構詞方式主要體現在名詞、動詞、形容詞之間的相互轉化上。高考閱讀或者完形填空中,常出現熟悉單詞的不熟悉詞性(含義),用以增加理解難度。例如:考察still“adv.仍然”的形容詞意思“adj.靜止的、寂靜的”;stand“v.站”的名詞意思“攤位、看臺”;better“adj.更好的”的動詞意思“改善、改進”。
3.合成法。合成法通常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在一起,構成形象生動、易于辨認的新詞。運用這種詞能使句子結構靈活簡便,精練生動。例如:sunglasses,fingerprint,newspaper,worn-out,blue-eyed,up-to-date。此外可以讓學生了解與認識教學4。英語教學還可以通過同義詞、反義詞辨析,同音異形詞、詞語比較歸納等方式,想方設法將機械記憶轉化為理解記憶,從而加深學生對詞匯的理解,提高學習效率。
三、結論
詞匯教學在外語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擴大詞匯量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師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堅持不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詞匯學習習慣,幫助學生有效地記憶單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