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萍
【摘 要】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逐步滲透音標教學,通過游戲,激發興趣,讓學生掌握純正的語音;鼓勵學生自我探究,掌握單詞的發音規律,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逐步提高學習效率,為終身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小學英語 音標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9.184
國際音標是整個語音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它對小學生是否合適?小學生能否學好國際音標?多年教學經驗,我進行了在教字母之前集中教音標的試驗。從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英語的能力來看,小學生不僅能學音標,而且能學得很好。
現行教材編寫的小學英語教材思路新穎。在第一冊就以趣味活潑的形式安排了48個音素全貌,很受歡迎。但課本上的形式活潑只是一個方面,要使小學生學得好,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引導,如何去教。下面談談我對小學音標教學的幾點看法。
一、音標教學的重要性
“教”是為了“不教”,學用“拐杖”是為了丟掉它。滲透音標教學,能讓學生掌握拼讀規則和發音規律,使其獲得自學英語的能力。發不好音,就聽不準、讀不好,更談不上用英語交流,還會直接影響到詞匯的記憶積累和閱讀拓展。學生學習上的攔路虎增多,學習積極性就會下降,甚至可能對英語失去興趣。因此,語音教學對于初學英語的小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二、趣味教學,擺脫枯燥
都說國際音標難教、枯燥。是的,單純的音素認讀、記憶,和反復拼讀練習確實比較乏味。如果不在教法上多做文章,小學生是不會感興趣的。反之,如果在教法上來點“味精”,即在教學中穿插些趣味活潑的游戲,通過生動活潑的形式來加快認讀,促進記憶,熟練拼讀。通過緊張而激烈的競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教學音標的游戲活動大致分為以下三類:
1.認讀游戲。
學習48個國際音標如同一年級小朋友學漢語拼音一樣,有一個音與形的認識過程。課堂上模仿、拼讀過程一長,學生很容易厭煩。教學中,我常用“比一比,誰的音發得最佳”的競賽來使學生集中注意力,養成仔細聽音、觀察口形、認真模仿的好習慣。鞏固音標的認讀游戲很多,如“快速認讀音標卡片記時賽”,出示三四張一組的音標卡片,迅速拿掉,讓學生按順序說出“你看到了什么?”;出一組卡片,讓學生讀過后,從中任意抽掉一張,然后打亂其余幾張再出現,問“哪一張不見了?”,還有各種猜音標的游戲……。學生十分喜歡做這類游戲,而教師又利用學生的興趣,在玩玩賽賽中鞏固了所教知識,教學效果很好。
2.聽辨音游戲。
要培養學生正確的語音,聽力反應是相當重要的。聽辨音游戲可分兩類:一類是書面練習,如Listen and circle(圈出你所聽到的音標),Listen and tick,Listen and number,Listen and connect等;另一類可以利用音標卡片來舉一反三地做出許多種游戲,如“聽音舉卡片”、“聽音舉音標排隊”,在九格紙板上做“聽音擺卡片”等等。
3.拼讀游戲。
學習國際音標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拼讀能力。拼讀有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只有反復多拼,才能達到熟練。教學中,我盡量設計游戲,讓學生高興地練。如:拼音標找到相應圖片的“找朋友”游戲,緊張而又愉快的音樂傳卡片拼讀游戲,“拼音標寫數詞”,“拼音標畫簡筆圖”、“拼音標涂顏色”等游戲,都是深受學生歡迎的。
小學生好動,就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小學生好勝,就讓他們在競賽中練;小學生好奇,就讓他們在懸念中猜。加上簡易的繞口令和歌曲的配合,既滿足了他們的娛樂愿望,又順利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在積極的情況中記憶,從而使音標教學真正從枯燥中擺脫出來。
三、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音標的目的不僅是認識48個音標,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運用音標的拼讀來學習英語的能力。能力的培養要根據教學內容循序漸進。
第一步:教會學生拼讀音標詞
一開始,把音標詞的拼讀與漢語拼音相比較,得出“輔音輕,元音重,兩音相拼猛一碰”。引導學生進行最簡單的拼讀。
學完48個音標以后,提出“快認輔音,讀出元音,迅速拼出整個音標詞”法,引導學生認、讀、拼結合,提高速度。
最后要求學生一氣呵成,達到“速認,快拼”,一次性讀出音標詞。如[baik],[feis]等,就這樣學生的拼讀能力不斷增強,直至能拼出少量雙音節和多音節詞,基本掌握重音、次重音。這時候課堂上教學新單詞時,就會出現師生搶著說的現象。好表現的小學生就會產生一種自己會拼讀英語單詞的成功感,學習外語的興趣和積極性更加高漲。這與教師領讀、學生跟讀的枯燥乏味的教學效果截然不同。
第二步:教學生查詞典
第一學期,就要從緊張的教學中抽出一點時間隨時練習查詞典,每次查一兩個詞,養成習慣。“磨刀不誤砍柴功”,學生學會了查詞典,如虎添翼,學起來就更加“自由”了。他們可以從詞典上發現一個新單詞的多種意思,這樣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又拓寬了知識面。有時會話教學中的三會詞,就可讓學生當堂通過查詞典自己讀出,并告訴他們“這是你們自己學會的。”另外,還可利用課堂或課外經常進行查詞典比賽,而且在班級里開辟“小詞典”欄目,根據課堂教學內容,每周擴展四五個單詞。如:教到動物,就出動物一類;教日用品,就出recorder,refrigerater,bookshelf等實用意義的詞,查查練練,不必要求學生記憶。學生對此很感興趣。學會查詞典后,教師還可提出課前預習的要求。在做練習或造句時,鼓勵學生適當使用書本上沒有的詞匯。用得好的加“Good!”這些要求和活動不僅開拓了視野,而且培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良好習慣,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外語打下了較好的預習和自學的基礎。
學生學習能力的增長,促進了聽、說、讀、寫各方面成績的提高。尤其是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教學時間大大縮短了,節省下來的時間可以進行更多的情景操練,會話表演,教唱歌,做游戲等等活動。這種做法有利于教師教、學生學,是一種促進英語教學良性循環的好措施。
教是為了不教,學用“拐棍”是為了丟掉它。利用國際音標教學,培養學生學習外語的自學能力,將會使學生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