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學榮
陳獨秀曾經給胡適寫過一封信,信中如此寫道:“改良文學之聲,已起于國中,贊成反對者各居其半。鄙意容納異議,自由討論,固為學術發達之原則;獨至改良中國文學,當以白話為文學正宗之說,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對者有討論之余地,必以吾輩所主張者為絕對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
用現在的大白話來說,陳獨秀這段文字的意思是:現在咱們中國人,已經開始呼吁要推廣白話文了,贊成的和反對的,大概各占一半。我平時可以容忍不同意見,所謂言論自由嘛,是學術發達所必不可少的。但是,唯獨推廣白話文這一件事情不能容忍異議,我覺得一定要以白話文為漢語言文字的正統,這里面的道理是十分清楚明白的,根本沒有討論的余地,在這一點上我等絕對正確,不允許任何人反駁爭論。
張耀杰的新書《北大教授與〈新青年〉》記載了此事。按照張耀杰的解說,在中國傳統社會里,白話文是包括不識字的底層民眾在內的大多數國民的日常話語,文言文是讀書人用來寫文章的書面話語。無論是白話文還是文言文,都是中國人幾千年來約定俗成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公共領域里面的一切事項,都必須通過廣泛討論以及少數服從多數的投票公決,才可以做出合理合法的公共決策。退一步說,即使有99%的多數人愿意采用白話文從事書面寫作,也依然不可以抹殺剝奪1%的少數人自主選擇使用文言文的個人權利。提倡白話文的胡適和陳獨秀,當時使用的并不是白話文,而是他們認為必須加以“改良”和“革命”的文言文。他們要學會使用白話文進行寫作,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努力。在這種情況下,陳獨秀一口咬定“以白話為文學正宗之說”是絕對正確的。這就相當于自己還在津津有味地大塊吃肉,卻自相矛盾地告訴別人吃素是正宗、吃肉害死人一樣。
1959年3月12日,晚年胡適在《容忍與自由》一文中針對包括他自己在內的《新青年》同人二元對立、一元絕對、單邊片面、黨同伐異的不民主、不科學、不文明、不理性的相關表現,曾經有過深刻真誠的認錯反思:“現在在四十年之后,我還忘不了獨秀這一句話,我覺得這種‘必以吾輩所主張者為絕對之是的態度是很不容忍的態度,是最容易引起別人的惡感,是最容易引起反對的……我現在常常想我們還得戒律自己:我們若想別人容忍諒解我們的見解,我們必須先養成能夠容忍諒解別人的見解的度量。至少我們應該戒約自己決不可‘以吾輩所主張者為絕對之是。”
時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的《新青年》主編陳獨秀,是以“民主”“科學”的口號提倡“新文化”的急先鋒,在文化教育界擁有全國性的影響力。但是,他在“是否應該推廣白話文”這個問題上,一不小心就暴露了自己文化基因里面根深蒂固的專斷基因:我認為白話文是對的,就容不得別人反對。
回顧歷史,民國時期像陳獨秀這樣極力鼓吹“民主”與“科學”,自己卻或多或少地存在反民主、反科學行為的知識分子,一直占據著壓倒性的多數地位。透過陳獨秀這種“必以吾輩所主張者為絕對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的表現,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更加真切地理解當年輪值編輯《新青年》雜志并且直接啟動新文化運動的北大教授們的認知盲區和歷史局限。換一種角度反思歷史,恰恰是張耀杰的《北大教授與〈新青年〉》一書獨辟蹊徑的價值所在。
《北大教授與〈新青年〉》
作者:張耀杰
出版:新星出版社
定價:46元
《反抗“平庸之惡”》
作者:[美]漢娜·阿倫特
出版:世紀文景
定價:39元
阿倫特對于“平庸之惡”的回應,以及對納粹猶太屠殺的評論。在文章中,作者深入探討“集體責任和個人責任之間的關系”“思考與道德之間的關系”等等。
《重啟:互聯網思維行動路線圖》
作者:[加]米奇·喬爾
出版:中信出版社
定價:45元
作者研究了5個重大的商業趨勢,給出的互聯網時代的前行路線圖。互聯網時代的變化重新定義了企業和員工,觸發了重啟的機制。
《欲求之物》
作者:[英]阿德里安·福蒂
出版:譯林出版社
定價:48元
追溯和分析了1750年以來產品設計的歷史,以歷史實例展示設計如何反映和改變社會文化,以及現代消費社會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悲憤琉球》
作者:唐淳風
出版:東方出版社
定價:59元
自公元636年至2008年,以琉球發展、覆滅、災難和抗爭的歷史為脈絡的一部琉球全史。
《趣味生活小史》
作者:栗月靜
出版:廣西師大出版社
定價:32元
衣、食、住、行,平常又不普通,有史以來緩慢發展變化,其間又趣味橫生,作者選擇其代表角度,做了有趣的博物考察和普及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