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健
摘 要: 開卷考試是隨著新課改實施而進行的一種評價制度的嘗試,其特點是減少死記硬背成分,注重知識的遷移轉化,突出能力考查,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本文就中考歷史開卷考試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對策。
關鍵詞: 初中歷史 開卷考試 問題 對策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許多省市在中考歷史考試中采用開卷形式,這就使得一些學生對歷史開卷考試產生了一些錯誤認識。例如,開卷考試簡單了,不用記歷史知識了,有歷史書抄能考不好嗎?凡此種種。這些錯誤的認識往往導致歷史成績普遍不理想。筆者結合近年來九年級歷史教學實踐,對學生思想上存在的誤區進行分析,就如何應對初中歷史開卷考試提出見解,以拋磚引玉。
一、存在的問題
1.開卷考試簡單。一提到開卷考試, 一些同學就認為平時看不看書無所謂,到時翻書找答案就行了。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開卷考試的命題中適當引入了開放性試題,這些題目考查的知識點多,范圍廣,綜合性強,答案比較靈活,極具創造性,沒有平時的扎實積累和系統訓練,想在有限時間內單靠查找書本和資料答好試卷,取得理想成績,難度很大。
2.開卷考試不用記憶歷史知識。開卷考試很容易讓一些學生產生基本知識點不需記憶的想法。殊不知開卷考試只是開放了課本及相關資料,時間卻是封閉的、有限的。在有限的時間內,如果不能處理好翻書與答題的關系,將導致考試作答時因將主要精力用于翻書,使書寫時間不夠而意外失分的情況。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多數學生因翻書導致時間十分緊張,試題答不完,或者倉促完成試題,成績自然不高。
3.多帶復習資料。一些學生認為開卷考試時攜帶的歷史資料越多越好。事實上,在考試過程中部分考生根本來不及翻閱大量資料,即使能找到,感覺也像“大海撈針”。或考生在考試中遇到平時做過的類似題目,為了找“原題”而耽擱時間。
4.重筆記輕理解。學生課堂學習就是記筆記、記答案,把筆記和答案及相關資料不厭其煩、密密麻麻地全部抄在教材的空白處,做到“有備無患”,相反對教師的講解重視不夠。
5.盲目抄書。主要表現在解答主觀性試題上。有的同學答題時不是先審題,而是忙于抄書,看書中哪些段落與試題內容接近,就抄哪些段落。這樣在考試時就會產生誤答、亂答現象,導致失分。
6.只注重課本,不關心時事。隨著開放性試題的出現,許多試題注重結合重大時事和熱點,突出時代性。這類試題在課本上根本找不到答案。由于初三學生學習緊張,因此對時事、社會熱點問題關注較少,在這種類型題目上很難取得高分。
二、相應對策
1.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學生對開卷考試要有正確的認識,采取開卷考試形式,主要是適應素質教育要求,在減輕學生過重學習負擔的同時,鍛煉并提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中歷史開卷考試的命題理念是“注重考查學生運用歷史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充分體現歷史課的綜合性特點和獨特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試題中滲透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考查,考查學生歷史學習過程和方法”。
2.認真研究《歷史課程標準》和《中考指要》,把握中考方向。《歷史課程標準》是編制教材的基礎,是中考評價的依據,是制訂《中考指要》的依據。因此,研讀《課程標準》和《中考指要》對于把握歷史中考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師生應認真學習《中考指要》,了解考試范圍、內容、形式、題型、分值及能力要求等,并根據《中考指要》對考點的要求學習,這樣復習歷史時才更具針對性。
3.回歸教材,夯實基礎。自實行開卷考試以來,試題越來越靈活多樣,情景的設置、材料的運用都很有新意。但是,只要我們認真研究就會發現考查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靈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一直沒有變。只要認真審題就發現大部分試題都來源于教科書,即便綜合探究題也是對基礎知識的加工、組合和拓展,我們在中考復習期間要引導學生回歸教材,掌握基礎知識、主干知識。
4.進行專題復習。專題復習是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基礎知識和具備明確知識體系之上的重要步驟。專題復習就是把同類型的知識整合,不僅有助于彌補基礎復習中的不足,而且有助于打破原來教材體系的限制,進行知識遷移和重組,從而提高學生歸納、分析、比較和概括的能力。如復習中國古代侵略與反侵略內容可按時間先后順序歸納為:①戚繼光抗倭;②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③鄭成功收復臺灣;④雅克薩之戰。如此學生掌握的歷史知識才不易遺忘、不易混淆,運用自如。
5.精選習題,有效訓練。中考歷史復習任務重、時間緊,這就要求教師精心研究考綱,結合熱點焦點,針對學生實際情況,精心編寫或挑選習題,進行專題或綜合訓練。訓練目的是檢測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應試心理素質。教師應當選擇一些能充分展示學生能力的新、活題型,練習形式多樣化,包括課堂口頭回答、書面作業、單元檢測等,但不能搞題海戰術,以免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每次訓練,教師都要認真評閱,分析總結存在的問題,然后在課堂上集中評講,教給學生審題、解題方法,分析錯誤原因,以及今后應注意的問題,做到舉一反三。
6.關注時事。近幾年中考日益貼近生活,注意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觀察和分析現實生活中重大問題的能力,體現歷史服務于現實的功能。同學們在復習中應重點關注一些時政熱點問題,發展思維,全方位、多角度地進行分析和評價。如臺灣問題、三農問題、科教興國問題等;其他恰逢周年紀念的重大事件,如中美建交、六方會談、汶川地震等在國際國內有重大影響的事件也要適當關注。教師應指導學生用所學知識對其進行評析。
綜上所述,針對中考復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只有轉變觀念,用好考綱,夯實基礎知識,結合時政,加強訓練,掌握技巧,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績。
總之,開卷考試的方法是教學相長的,如何更好地適應歷史開卷考試遠非以上所談。希望大家在教學中不斷實踐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