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天殊
摘 要: 研究性教學是建構主義理論、人本主義、后現代主義及教育主體論在教學上的體現形式。本文以沈陽體育學院英語專業教學為例,通過研究英語專業教學現狀,學習研究性教學理論依據,提出針對英語專業的研究性教學的實施方案和實施目標,以期對其他體育大學英語專業的研究性教學改革有所啟發。
關鍵詞: 英語專業 研究性教學 教學應用 實施方案
目前全國各高等院校都在進行教育教學改革,這就要求各學科教師都應將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應用于人才培養的教學實踐中。我院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今后我院的辦學方向將由原有的傳統教學型體育院校向教學型研究型學院轉變。研究型大學教學要求的提出,是大學對培養創新人才需求的響應,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要舉措,建設研究型大學,必須構建與研究型大學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模式,即研究性教學。將研究型教學應用到英語專業的教學中,開展研究性教學理論研究,推進研究性教學,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體育英語方向的英語專業學生是實現專業發展的重要條件。
一、英語專業的教學現狀
我院英語專業的日常教學強調外語的工具性,教學中側重對學生語言技能的培養和訓練,大多沒有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沒有得到充分挖掘,教師授課缺乏創造性。研究性教學成為我院英語專業改革發展的有效途徑。
二、研究性教學的理論依據
研究性教學是建構主義理論、人本主義、后現代主義及教育主體論在教學上的體現形式,是教師以培養學生的研究意識、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目標,從學科領域、課程內容或現實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通過教學過程的研究性(教學與研究的有機結合),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學習與研究的有機結合)的教學(姚利民,史曼莉,2008:55-58)。研究性教學包括學生的研究性學習和教師的研究性教學兩個方面。
三、英語專業研究性教學的改革理念
我院英語專業的研究性教學應是在英語專業教學過程中實施研究性教學模式。研究性教學一方面可以彌補傳統模式教學的缺陷和局限,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使研究更具有動力和靈感,兩個方面互相補充、互相促進。英語專業研究性教學的特色是突出研究性教學以育人為中心,以問題為引導,強調教學科研相結合和能力知識相結合。改革從以下方面進行。
1.研究性教學改革方案
英語專業研究性教學的實施方案應堅持“一點”、“兩線”、“三階段”:“一點”指以英語專業的研究性教學為中心點。“兩線”指以課堂研究性教學和課外研究性教學的教學模式相結合。“三階段”指引導—準備階段、指導—實施階段和展示—評價階段。
英語專業課程分為兩部分:一為專業基礎課,二為專業課。英語專業研究性教學的實施方案方法、實施計劃及可行性分析具體如下,英語專業研究性教學包括:(1)課堂研究性教學(主要面向一二年級的專業基礎課實施);(2)課外研究性教學(主要面向三四年級的專業課實施)。
課堂研究性教學指教師把研究理念貫穿于課堂中,突破原有教材內容,補充與課文知識或單元內容話題相關的案例、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和發現問題,采用豐富的課堂組織形式,綜合運用問題教學法、發現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問題(張文忠,2007:81-84)。課堂研究性教學主要面向專業基礎課程,在英語專業低年級實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促進者、組織者、協調者和管理者。
課外研究性教學指教師以課程內容為基礎,提供課題讓學生選擇,主要針對專業課開展。學生要運用英語進行社會調查、討論、匯報、論文寫作、辯論等,用研究的方法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
“三階段”貫穿于課堂研究性教學和課外研究性教學中。
引導—準備階段:教師創設情境,學生明確課題。此階段讓學生進入英語問題情境,造成學生的認知矛盾和沖突,激發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
指導—實施階段:教師指導實踐,學生共同研討和歸納總結。引導學生多方面獲得英語研究資料,整理資料,分析資料,然后在小組內交流。
展示—評價階段:專題活動的總結評價和反思。此階段由四方面構成,即書面報告或口頭報告;研討辯論;組織評價;引導反思。
2.研究性教學效果評價機制
重新構建適應研究性教學的英語專業教學評價體系,采用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相結合的方式。形成性評估是以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和轉化知識技能的過程性評估(黃華,2010:17)。終結性評價是對課堂教學的達成結果進行恰當的評價。
評價機制設計方案:
一二年級的評估方法
三四年級評估方法
四、研究性教學改革預期目標
首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英語實踐能力。英語專業的研究性教學充分重視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教師指導和學生自學有機結合,強調學生主動學習參與學習的過程,積極啟發學生主動思考,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運用英語知識和技能,主動地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創造意識和實踐能力。
其次,通過研究性教學,提高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學生在研究中深入探究英語語言文化知識,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運用英語,將課本知識和課外知識相結合,激發英語學習的動機和興趣,使綜合技能得到發展。
第三,改革教學方法,以期提高英語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英語研究性教學下的教學能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服務地方經濟,滿足社會需求。
第四,通過研究性教學改革,培養英語專業研究性教師隊伍,組建專業化特色化教學團隊。
最后,通過實施英語專業的研究性教學,形成配套的、高水平的英語專業教材系列教材著作。
研究性教學在英語專業中的應用,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給予學生新的學習模式,為學生創造和諧的學習氣氛,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以及在實踐中學習和研究的能力。此外,新的教學方法會促進教師全面素質的提高和科研能力的增強。本文通過對研究性教學在我院英語專業應用的思考,以期探索英語專業發展的新思路,強化教學效果,培養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創新型英語人才。
參考文獻:
[1]姚利民,史曼莉.大學研究性教學理論基礎研究[J].大學教育科學,2008(4):55-58.
[2]張文忠.英語專業研究性學習的內涵[J].中國大學教學,2007(10):81-84.
[3]黃華.立體教學模式中的大學英語形成性評估問題研究[J].2010(5):15-21.
[4]李伶俐.外語專業研究性教學體系的建立[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08(7):100-101.
[5]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修訂版)[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