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洪愛
小學體育課是我國學校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在新教材、新課程、新觀念的背景下上好體育課是每個體育教師都關心的問題,現總結教學經驗,談談我對上好小學體育課的一些見解。
1.在教學中確定情感目標
過去人們對體育教學這方面的認識比較狹窄,認為學校體育就是打球、做操、玩。因此在學生中普遍存在這樣的現象,如:喜歡上戶外不喜歡上理論課,在體育活動中又表現為怕吃苦、喜歡輕松的活動,不喜歡800米此類的耐力項目,等等。我認為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與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忽視情感因素有關,過去在分析體育教學時總傾向于把注意力集中于教學的認知系統,而忽視情感系統。因此,我們要在教學實踐中依據實際情況確定具體的情感目標。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受到情的感染、愛的激勵,美的享受,讓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興奮中提高成績,在微笑中認識不足,在激勵與期待中增強信心,不斷煥發前進的力量。
2.巧借多媒體,增強室外課教學效果
新體育課程標準要求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主體地位,使學生學會學習。體育課主要是以不斷重復練習達到教育教學目的。要讓學生練習,不必讓學生在新授課中盡快掌握好動作要領。我們可以比較一下,比如給同學們介紹“前滾翻”的技術動作時,如果用傳統的教師示范和口授講解的方式進行教學,則效果不甚理想。首先,在上課時,教師將完整的動作示范出來,然后進行講解、分析,所講的一切都較抽象,在視覺上不能給學生一個直觀講解的感覺,讓學生不易理解,學生注意力分散,很難完全接受。反之,我在上課時采用多媒體教學,將前滾翻的整個技術動作借助教學軟件,通過畫面顯現教師預先錄制好的示范動作、圖形分解及“蹲—兩手撐墊屈臂—低頭—兩腳蹬地—提臂收腹—重心前移團身滾動—枕骨、肩、臂部依次觸墊—抱小腿團身成蹲撐”的文字解釋,根據課堂需要使畫面反復播放、講解,加上教師在課堂上的示范。這樣學生在大腦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術動作印象,練習起來更有勁,更積極主動,對動作要領更直觀理解,掌握動作更快,更符合兒童對直觀、有趣、新奇事物更容易了解,具有強烈的認同感這一規律。又如容易出現的易犯錯誤動作和記憶方法,我運用畫面展現各種錯誤動作的演示,學生通過認真觀看畫面,動腦思維,然后教師仔細分析,講解產生錯誤動作的根源。同時,我將一些優秀運動員的技術錄像剪接到教學軟件中,在上課過程中插入給學生看,使學生在運動中對前滾翻動作形成初步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增強體育教學的游戲性
好玩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老師的任務是保護和發展他們的體育興趣。而體育游戲作為一種體育活動形式,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趣味性強,生動而活潑,還能鍛煉身體,培養學生的堅毅品質和團結合作精神,學生都非常喜歡。在課堂教學中應經常運用競賽和游戲的方法,適當地編排一些競賽性游戲進行練習,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增強教學趣味性,又能營造熱烈的體育教學氛圍。如在投擲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比賽射紙飛機,比比誰的飛機飛得高、飛得遠。學生都特別感興趣,很快進行投擲訓練。通過學生在玩中學、玩中練、練中樂、樂中思,使學生的天性在“玩”中得以體現。豐富多彩的課堂游戲避免動作練習的枯燥感和單調感,從而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其樂無窮的新鮮感,從而達到累而想練,疲而不厭,產生體育活動學習興趣。
在具體指導學生鍛煉時,我還經常把體育鍛煉和游戲娛樂結合起來。比如一邊練跳繩,一邊教學生唱兒歌,又如在教學“前滾翻”時,我由一個滾動練習的游戲開始,首先讓學生認識正確動作的重要性,然后進入學習部分,大部分學生一開始就被游戲吸引而注意力集中,興趣由此激發。
4.從心理學角度出發,培養學生體育興趣
從心理學角度講,興趣是人們在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時所產生的傾向與愛好。在參加體育活動時,倘若學生體育興趣濃厚,則很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其全身心地投入活動,獲得身心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喜悅;倘若缺乏興趣,將使體育活動成為學生的一種沉重負擔,體育活動難以順利進行,更不用說達到預期目的。因此,遵循心理學客觀規律,在激發學生體育興趣方面,必將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5.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思想的培養
學生的思想教育不只是班主任的責任,體育教師有責任培養。在體育課中長跑一向是學生最頭疼的運動,同時是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的一項重要運動。教師要用愛國主義思想啟發學生,如將25000里長征貫徹于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使其從小樹立為祖國作貢獻的遠大理想。在比賽中,增強集體榮譽感,把集體放在個人利益之上,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6.用激勵性評價鞏固小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
每個孩子都有都活潑愛動的天性,所以都對體育運動有濃厚興趣,而小學生階段是奠定體育終身興趣的關鍵階段,一個人如果在小時候對體育運動或者某一體育項目產生興趣,那么這個興趣可以持續終身,養成經常體育鍛煉的生活習慣,并在體育運動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為長大以后更好地建設祖國打下良好的基礎。而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對體育運動雖然有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缺乏持久性,所以教師不但要時刻注意激發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而且要通過各種途徑鞏固他們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而根據皮格馬利翁效應的心理學原則,運用激勵性評價是鞏固小學生體育運動興趣的有效方法,所以教師要善于發現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發揮自己的體育特長,然后及時抓住機會進行表揚和鼓勵,當觀察到有的學生出現厭倦情緒時,教師可以用微笑、拍肩等體態語言給予鼓勵,提高學生堅持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