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意
摘 要: 《散步》的微妙情思是秘密隱藏在文本里的,必須聯系讀者與作者的情感,在共鳴的基礎上破解文本中蘊涵的作者的情感密碼。情感密碼一:愧怍是親情的涅槃。“我”急于補償母親的愧怍之情涅槃重生,升華為人間真情、大愛。情感密碼二:妥協是人性的本色。字里行間流淌著親情的糾結和愛的妥協、兩難,氤氳著人性的光輝。情感密碼三:感慨是人文的重構。這是一個關于人生和傳統文化的永恒命題,是莫懷戚對人生無奈的反思。
關鍵詞: 情感密碼 《散步》 感情
國學大師季羨林在《漫談散文》中說:“我認為,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這二字也可以分開來講:真,就是真實,不能像小說那樣生編硬造;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分。即使是敘事文,也必有點抒情的意味,平鋪直敘為我所不取。”作家莫懷戚的《散步》正是這樣一篇文字淺顯、情感真實、溫暖又特別的美文,它從一個中年男人的視角,緊扣日常生活中散步這一瑣事,傳遞作者“那一刻”深沉而獨特的微妙情思。但是,這種微妙情思并不是“一望而知”的,它的秘密是隱藏在文本文字里的。正如陳鐘梁先生所說的:“語文是美的,這種美潛伏在文字的深處。”因此,讀者要解開《散步》的情感密碼必須深入研讀文本,走進作者莫懷戚情感的天空,“通過接通讀者與作者的情感,在共鳴的基礎上尋找破解文本中蘊涵的作者的情感密碼”①,為自己安裝上“第三只眼”,讀出如歌德所說的“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是個秘密”。
情感密碼一:愧怍是親情的涅槃
林非先生說:“散文創作是一種側重于表達內心體驗和抒發內心情感的文學樣式,它對于客觀的社會生活或自然圖景的再現,往往反射或融合于對主觀感情的表現中,它主要以從內心深處迸發出來的真情實感打動讀者。”②《散步》全文由始至終散發著濃烈的愧怍之情,接通了讀者與作者的情感紐帶,激發了強烈的共鳴,打開了情感解密之門。
莫懷戚在《散步》中流露出的愧怍之情的特別之處,在于這一次散步的特殊背景。“父親剛去世。照料了他多年的母親似乎一下子抽掉了生活目標,身體情況變得很復雜。我有個弟弟是醫生,私下說,母親處在喪偶綜合癥中,這是一個微妙的階段,必須謹慎度過,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③。這時,“我”才驀然發現自己過去對母親關心很不夠,甚至可以說幾乎疏忽了母親的存在。在父親去世的悲傷陰云的籠罩下,“我”突然體會到母親失去老伴的那種特別的孤苦無依,那種天一下子坍塌下來的感受,甚至意識到隨時有可能失去母親,因此對母親的愧疚之情油然而生,散步的起因正是基于這種急于對母親補償的心態。
情感密碼二:妥協是人性的本色
莫懷戚“善于把一些日常瑣事講得娓娓動聽”,“注重描述人生的感性真實”④,是一位寫人性的高手。《散步》字里行間氤氳著人性的光輝,流淌著親情的復雜、糾結,揭示出愛的內涵是付出與成全,“對我們的下一代,具有永遠的啟示性”⑤。
當祖孫兩代由于認識上的差異不可避免發生“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的抉擇就顯得意義特別重大,因為“一切都取決于我”。“我”既為人子,享受一份母愛,又為人父,付出一份父愛,在這兩種愛發生沖突時,“我”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一方面,“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我”是父親去世后母親心目中唯一可以依靠的大山,“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所以說,這時候“我”的抉擇對母親來說就顯得尤其重要,它關乎母親在受到父親去世的致命精神打擊后能否獲得兒子精神的慰藉。另一方面,對年幼的兒子來說,“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我”就是家中的擎天大樹,“我”有責任為他遮風擋雨,就像母親當年為“我”所做的。因此,“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正如林文煌在《三代》中感慨的:“我發覺小孩和老者好像那位先生肩上的一副擔子的兩頭,再艱苦也不肯放下任何一頭。”在這種兩難選擇中,涌動著沁人心脾的親情。
情感密碼三:感慨是人文的重構
葉圣陶先生說:“鑒賞文藝的人如果對于語言文字的意義和情味不很了解,就如入寶山空手回,結果將一無所得。”⑥的確,只有讀懂了《散步》文字背后的內涵,解開了文本的情感密碼,才能體會到莫懷戚所說的:寫《散步》是發一種“生命的感慨”⑦。
“我”對生命的感慨不只停留在對初春不可遏制的生機的描寫和對生命力的禮贊上,也不局限于因為春天的生機救了母親的命而對春天的感恩,包含“我”對人生、傳統文化的深沉思考、追問。“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這是一個沉重而嚴肅的人文話題,這句話透露出人生輪回的宿命,暗示若干年之后,“我”的兒子可能會面臨類似“我”今天的兩難選擇,因為這是一個關于人生和傳統文化的永恒命題,是莫懷戚對親情的復雜、人生無奈的反思。
這樣,在莫懷戚不動聲色的敘述中,我們被打動了、被震撼了,不由自主地癡癡喊出:問世間情為何物?不得不承認,這既是一次真實的散步,又是作者和讀者的一次精神共振和洗禮。
注釋:
①於德甫.接通,讓閱讀教學進入文本深處[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2(12).
②林非.散文創作的點滴感受寫作,1997(6).
③莫懷戚.二十年后說《散步》[J].語文學習,2005(12).
④吳野.成于艱難出之瀟灑——論莫懷戚小說的藝術特色[J].現代作家,1990(9).
⑤賴永勤.品讀之十七——莫懷戚《散步》[EB/OL].中國播音主持網,2012(4).
⑥葉圣陶.文藝作品的鑒賞〔C〕.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