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鋒
摘 要: 隨著當今社會科技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已廣泛應用于社會的各領域中,為了在高中普及信息技術知識,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掌握水平,信息技術已成為高中單獨開設的一門必修學科。作者從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產生和發展入手,結合教學工作實踐,分析了高中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探討了完善信息技術教學的對策。
關鍵詞: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 存在問題 教學策略
一、信息技術教學的產生與發展
當今社會的發展實際上是信息技術的發展,各式各樣的電子產品逐漸融入生活,成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教育日益重要,開設課目順理成章,培養熟練掌握新興科技能力的人才是當前信息技術教育的重中之重。
信息技術教學是一門新興學科,課堂教學模式多種多樣,尚未形成成熟固定的教學體系,教師在該課程的教學實踐中無章可循,仍然處于探索階段。此間利弊眾說紛紜,雖然課程教授不必循規蹈矩,但是在未知道路摸索前進時難免會出現偏差,關鍵是教師如何把握,而優勢作用發揮得當,就會使高中的信息技術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
二、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
1.學生現狀
高中信息技術教材認為:高中生的信息技術水平為非零起點。但是就學生的現狀看,某些學生達不到“非零”標準,尤其對農村高中學校講,學生來自不同的初中,受到不同學校硬件條件的限制及對信息技術課程的普及程度的影響,所掌握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及操作水平參差不齊,有的有比較高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有的對計算機一無所知,這給信息技術教師的授課帶來一定的困難。
2.教師現狀
信息技術教師,顧名思義就是指教授信息技術課的教師,但是就高中學校現狀講,某些信息技術教師不能“專業化”,基本上是處于學校“勤雜工”的地位。在學校里,信息技術教師往往身兼數職,既是信息技術課的任課教師,又是機房管理員、計算機維修工,或者還是網絡管理員、技術輔教人員,而教課基本成為信息技術教師的“副業”。
3.教材現狀
新教材與以往的教材差別比較大,以往的教材多注重軟件應用的講解,而新教材對于軟件的應用講解比較少,增添很多理論性的內容,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如果理論知識講授過多,學生的興趣不高,僅僅講軟件的應用,就會與新教材的教學目標有所出入。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結合不同的授課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既要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要多增加操作內容,還要將教材的理論知識教授給學生,這對于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能力要求比較高。
三、提高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策略
1.就教師方面來說
(1)樹立教學反思的觀念。如果沒有準確的教學反思觀念,就很難有高質量的教學反思行為和教學反思效果。某些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反思工作上都存在思想的誤區,認為只有在教學工作出現問題時才應進行教學反思,平時沒有教學反思的必要,這是教學反思觀念不科學、不準確的表現。新課改對于每種教學情境都是一種機遇和挑戰,廣大師生在這場革命中如何完勝凱旋,教師做好教學反思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2)用先進的教育理論進行武裝。通過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師的教學反思工作現狀的調查與研究發現,教師的教學反思工作開展得不盡如人意。信息技術教學反思,需要一定的基礎知識和理論知識支撐引導,要做好教學反思,就必須首先學會學習。因此,信息技術教師不僅要學習相關的教學反思理論,而且要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相關知識,提高自己看待問題的敏銳性,開闊看待問題的視野,為教學反思打好堅實的基礎。
(3)開展落實教學反思內容。教學反思在實質上是一個內化的過程,為了發揮效用,必須通過外化的形式展現出來,用實際教學加以檢驗,這樣才能提升到理論層面。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應根據教學反思的結果及時修改教學設計,用實踐驗證已有的教學策略滿足教學活動的實際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積極性,是否能提高學生的知識和能力。
2.就學生方面說
信息技術課堂是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重要媒介,除了通過教學內容實現外,學生還應該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大膽提出教師教學中的錯誤和不合理之處,和教師共同探討相關問題的解決措施。學生應在課下積極和教師交流,為了克服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限制,還應利用網絡資源等平臺,發揮自主學習的優點,提高自身學習的興趣和學習效率。另外,學生還可以通過匿名等手段和形式對教師的教學活動進行評價,督促教師做好教學反思工作,提高教學質量。
3.就學校方面說
(1)提高高中教師對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的重視程度。信息技術教學的特殊性決定了信息技術教師在學校系統中的特殊立場,相對于其他學科的教師而言,信息技術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信息技術技能。學校應充分發揮自己的職能,鼓勵信息技術教師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等手段做好教學的反思工作,可以采取定期對信息技術教師所使用的教學反思手段進行檢查和評定,檢驗教學反思的成果。總結行之有效的反思方法,在全校范圍內加以推廣學習、借鑒,提高教師教學反思的能力,使學校的教學反思工作取得新進展,提高學校的整體教學質量。
(2)建立健全教師教學反思的相關管理機制。管理機制可以推動學校各項工作的有序進行,如果建立教師教學反思的相關管理機制,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完善,就會起到監督促進作用,將教師的壓力變成教學反思工作的動力。但學校對教師教學反思工作的管理不能是強制性通過數字、寫作或是頻率的指標考核,而是應該制定一些具有引導性的策略,在管理層面做到民主,允許教師在教學反思工作中發揮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各種方式、利用各種手段進行教學反思工作。學校還可以制定一些具有激勵性和競爭性的管理策略,讓教師自覺地進行教學反思,真正認識到信息技術教學反思工作的重要性,靈活地開展教學反思工作。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雖然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但是一門新興學科,缺少現成的教育教學經驗以供借鑒,在學習應用過程中有待不斷總結經驗,尋找規律,探索信息技術教育生存和發展的更大空間。信息技術教師要用發展的思想,用課改的精神指導教學,不斷探索新環境下有效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及手段,承擔起信息技術課程建設的使命,將信息技術教學的每一堂課真正轉變為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金土地。
參考文獻:
[1]徐志偉.任務驅動在高中信息技術課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1.
[2]李艷飛.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8,9.
[3]劉寶麗.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方法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08,9.
[4]韓國惠.淺議新課標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J].教育革新,2009,10.
[5]蔣筱英.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有效性探究[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09,13.
[6]鄭大微.如何上好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信息技術課[J].考試周刊,20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