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華
職工文化建設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職工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在企事業單位中的具體反映。加強職工文化建設,既是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做好新時期職工工作的必然要求,又是建立和諧勞動關系、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迫切需要。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這一戰略目標,這不僅是對進一步深化改革的部署,更是對職工文化建設理論的創新與發展,為現階段我國職工文化建設理論注入了新的科學內涵和實踐基礎。
一、職工文化的深刻內涵
職工文化是指由職工創作并享受,反映職工生產、工作、生活狀況,體現職工思想價值觀念、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活動總和。具體講,職工文化就是為多數職工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價值標準和行為規范。職工文化是造就高素質職工隊伍的有效載體,是決定行業發展興衰成敗的重要因素,是工會組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
職工文化建設的內容主要包括企業精神、職工道德風尚、職工文化素質、職工文化陣地建設、職工文化活動等。職工文化建設鮮明的個性特點在于它要求在各行各業的共性中張揚個性和實現職工價值,特別是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其核心目標是關注職工情緒,化解矛盾,陶冶情操,凝聚人心,提高職工自我管理能力,增強職工榮譽感和歸屬感,充分調動職工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達到促進集體發展的目的。
二、現階段加強職工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中華全國總工會前主席李建國在中國工會十六大會上,作了《高舉旗幟,改革創新,團結動員億萬職工在實現中國夢歷史進程中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的主題報告,報告提出今后五年六項工作任務,其中第二項就是引導廣大職工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匯聚起為實現中國夢奮斗的正能量。此報告折射出職工文化建設將被擺上重要位置。
1.職工文化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按照十八大“五位一體”總布局,我國將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中國夢”目標。加強職工文化建設正是題中應有之義。
2.職工文化建設是增強組織凝聚力的核心要素。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在物質生活不斷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對精神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職工除了關注工資福利等物質問題外,更多的是追求思想和情感的支撐點,包括追求平等感、歸屬感、親和感和個性價值實現等。因此,加強職工文化建設是形成各行各業親和力、凝聚力的重要途徑,是一項重要的“溫暖工程”,是現代企業文化中最生動的部分。
3.職工文化建設是維護社會大局穩定的潤滑劑。當前,改革、發展、穩定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主要內容,穩定是改革、發展的前提。職工文化建設對各行各業的轉型發展,對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保證社會大局穩定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的重要內容,還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確保人民安居樂業、國家長治久安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三、新時期加強職工文化建設的對策建議
職工文化建設歸根結底是為行業發展服務的,因此必須緊密結合各行業發展實踐,以為其提供強有力文化支持為目的。在具體工作中,應著重把握以下四個方面:
1.職工文化建設應結合實際,塑造品牌形象。塑造品牌,形成特色,把繁榮職工文化生活的主旋律唱起來,這個“品牌”不僅要成為“叫得響”的工程,更要研究品牌“效應”,不但形式要切合實際,更重要的是內容要厚實。射陽縣水利系統近兩年打造了“民生水利、水潤鶴鄉”品牌職工文化,以牢固樹立“民生水利”為核心價值理念,以實際行動踐行“治水為民”宗旨。局工委利用“五一”、“七一”等重大時間節點,開展“勞動者禮贊”演講比賽、“頌歌獻給黨”歌詠比賽等多種形式的主題文化活動,在寓教于樂的過程中對職工進行形勢政策、愛黨愛國教育,引導廣大職工堅定理想信念,團結帶領廣大職工積極參與“工人先鋒號”、“精神文明創建”等活動,大力弘揚“獻身、負責、求實”的水利行業精神,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苦干實干”的水利職工隊伍基本建成。
2.職工文化建設應遵循規律,著力建章立制。職工文化建設應在主題、制度和物質三個方面精準發力。圍繞單位、行業核心價值觀,認真探討職工文化建設以什么為主題;圍繞制度層次,建立長效機制,制度層次的建設應建立健全領導體制、經費保障制度、骨干培訓制度、活動推廣和競賽制度、載體建設制度;圍繞物質層次,加強陣地硬件、軟件建設。按照黨的十八大關于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總體部署,結合工會工作實際,深入推進基層職工文化建設。
3.職工文化建設應注重示范,堅持典型引路。在職工文化建設中應重點選樹單位和職工兩方面的先進典型,并通過宣傳引導,讓先進單位和優秀職工充分感受到自身價值的“含金量”,讓更多的單位和職工產生“比學趕超”的激情。射陽縣地處黃海之濱、蘇北里下河地區,歷史上自然災害頻發,水利系統基層職工非常辛苦,堅守在環境惡劣的海邊上、駐守在偏僻荒蕪的閘站上、奔波在抗洪搶險的一線上。但先進的職工文化并未讓水利人感到失落與失衡。多年來,水利系統工會在創先爭優活動中把選樹身邊典型、弘揚水利精神擺上突出位置,通過職工評議、單位申報、黨委核定,先后在系統中挖掘出30多個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并編印出版了《滄海一粟》一書,大力宣傳先進典型事跡,在全縣上下引起熱烈反響。近三年來,射陽縣水利系統已涌現出各類先進典型40多個,受到縣級以上表彰的個人就達160多人次。新坍水利站職工宋玉亞撿到萬元巨款主動歸還失主,身邊的典型,身邊的感動,推動了職工文化建設,有力促進了水利事業的大發展,射陽縣水利局連續多年獲縣委、縣政府“綜合獎”表彰,先后被省水利廳、市文明委授予“文明單位”稱號。
4.職工文化建設應以人為本,發揮個體作用。職工文化建設應注重多方面開辟職工民主管理渠道,有效引導職工參與到重大事項決策和自身管理中。
一是暢通職工知情話語渠道。推進政務公開,在召開會議、傳達文件、通報情況的基礎上,為職工提供發表意見的平臺。發揮鶴鄉水利網作用,打開領導和職工信息溝通“綠色通道”。射陽水務公司通過召開“企業發展與管理”演講比賽、“我為企業添磚加瓦”調研論文評比等活動,充分發揮了工人聰明才智,培養了職工的主人翁精神,職工的民主管理意識明顯增強,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明顯提高。
二是充分保障職工民主權利。為職工民主管理提供科學規范的實現形式,每月召開一次民主理財會,讓職工充分享有單位財務知曉權,增加財務透明度,強化行業系統廉政意識。遇有特別重大決策事項和涉及全局性、長遠性問題,特別是事關職工切身利益的事項,比如大額資金使用,水利開發項目收益使用,等等,召開職工代表大會進行討論表決,進一步尊重民意、集中民智、調動民力,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努力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始終保持單位大局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