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曉玲
“事事鉆研,樣樣追究個為什么,樣樣能自己想出辦法來實驗的精神,這種精神就是創造發明的動力”(葉圣陶《培養青少年的創新精神》)。科學的自主探究成為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重要理念,它不僅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而且是學科課程的重要內容。
信息技術作為一門相對較新的學科,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更貼近,更具有時代特征。同時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非中考科目,相對的,課時量比較少,如何在課堂上有效開展自主探究學習呢?
一、清楚明確的學習方向
學習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究竟這門學科要帶領自己進入怎樣的知識世界?如今這樣的信息化社會,信息技術教育已經普及多年,初中信息技術就是進一步提高信息處理能力,明確信息技術課程目標價值。信息與技術如何相結合,使模糊不清的信息概念變得明確,給孩子一個清楚的學習方向呢?
比如介紹WORD這個應用軟件,標題:應用文檔的設計,將完成作文選的制作作為學習目標,以此鞏固、更新有關WORD章節的學習。信息技術是開發智力,豐富信息資源,讓學生感受信息加工處理的過程,內化融于日常生活中。
二、興趣是最好的領路人
蘇霍姆林斯基在《關心孩子的成長》中說:“少年和青年時期是富于幻想、富于浪漫主義的激情、對一切沒有經歷過的東西都十分有興趣的時期……崇高的理想是我們生活中的最大特點。我們一定要珍視少年的理想,把它作為珍貴的東西保護起來。”
1.生動的講課方式,有趣的實踐操作。
學生學習要有正確的學習動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習才會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感興趣時,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異常活躍,求知欲異常強烈,創造性思維活動得以啟動運行。
蘇州市初二學生的信息技術課的學習內容為程序設計,內容陌生,初上手認為程序設計難學,不感興趣。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從游戲入手,適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程序設計第一課以“獵人過河”游戲為例:通過簡單易上手的游戲,學生自主動腦解題,簡單的游戲可以帶來很多不一樣的結果,學生得到程序到底是什么的答案。
2.符合學生心理的情景教室。
信息技術這門課的教室是特別的——電腦房,應做到每個學生一臺機器,相對的操作時間長,獨立性強,但是缺乏互相之間的有效合作。學生對教室而言只是過客,談何自主探究呢?普通教室里,常常會有相關主題的板報、班級特色一角、或你追我趕這樣的比賽標語等,目的是為學生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電腦教室同樣也可以,為學生創造親切的學習環境。
有這樣一位老師,他的學生的學習使我驚嘆。學生除了課堂上積極踴躍地參與外,還會利用課余對所學內容進行思考。出現這樣的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環境。這個班級的教室是我聽了眾多學校課后最印象深刻的,干凈整齊的教室里赫然張貼著多張“大字報”,展示學生作品,整體色彩豐富,溫馨有趣。學生喜歡這樣的教室這樣的老師,自然就喜歡這門學科。
三、善于預習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隨著小學到初中教學內容、難度的不斷增加,課堂上能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越來越少,學生被動地學,始終不能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預習能讓學生獲得學習的主動權,自發地思考。
1.預課本。
教材是課程目標得以體現并最終實現的一種重要方式和途徑,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資源與工具。很多時候學生不是懶得看,而是不會看。2007年至今的信息技術教材在每個章節的開頭都會有簡要介紹、學習目標、感悟、學習資源所在位置及實踐創作要求,這些都是提供給學生自學預習的資料。指導學生課前利用這些資源,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或許有人會提出疑問,既然學生都自己看過了,是不是就會影響課上主動思考呢?事實是,學生會帶著預習時的疑問,更注意教師講授時的重點,換句話說,普通的知識點在學生這里已經得到很好的掌握,重點、難點也一撥就通。
2.預習題。
知道要學什么,才能直達重心,正所謂“有的放矢”。信息技術操作多,一節課45分鐘要怎樣有效利用,習題選擇非常重要,教師要明確地給出預習的任務,取代直接以演示的方式給出操作步驟。現在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使用學案,例題中融合了本節課所需掌握的知識點,層層推入,步步加深思考。
例如程序設計習題“求三角形面積”:邊長a為8,高為5,三角形面積公式S=ah/2,求三角形面積。學案中,首先提出要求三角形的面積,繼而問求邊上為a,高為h的長方形的面積,以此類推。
四、學了有用就是真本事
葉圣陶在《瓶子觀點》中說:“知識學問不是裝飾品,為了充實生活,為了做社會里一個有意義的人。”運用信息技術的優勢開展互動學習。學生研究的結論并不重要,展示的成果也不是唯一的。我們更看重的是學習的完整過程。
隨著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學校教育不再局限于課堂教育,更注重讓學生參與教學。
例如在講Excel表格數據的制作時,課前征詢地理老師、英語老師等,提出練習要求:合理地使用數據圖表幫助老師綜合整理天氣走勢,英語成績質量分析。學生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思如泉涌,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大大提高。
在幫助別人的同時自主獲取知識,擁有更多幫助別人的能力,學生都是樂意的。
課程的特點決定了我們比一般教師更要不斷學習,不斷吸收更先進知識,充實自己的思想。隨著近三年信息技術教材的不斷改進,更要增強對教材的利用能力,在教學時如果僅局限于教材的知識,則不僅會招來學生的不滿,更會讓自己的課堂缺乏生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師生角色互換,努力培養學生自我探究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學習熱情,打造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