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貴海
高中音樂鑒賞是一門藝術性、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涵蓋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生理學等多個學科的知識和理論,下面我就構建有效高中音樂課堂教學談幾點體會。
1.要注重嚴謹性
備課是教學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對整堂課有導向性的作用。教案之中各環節、內容的安排是否有理、有序、有趣,將直接影響教師教學質量的高低。比如教學目標,現行主要有兩種設計模式:一種是理論型的,一種是實際型的,兩者各有其特點。理論型的模式注重深層次的、意義廣泛的要求等,比較貼近素質教育的宗旨,但缺乏實際評價的可測量性;實際型的模式則注重評價的可測性,比如學生領悟了多少知識、學會了多少方法和技巧等,比較易于評價和測量,但與新課標的要求似乎又有一些距離。如何將二者的優點有機結合,正確應用到備課中,需要我們多下工夫。
2.充分運用多媒體,以視、聽結合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
與初中相比,普通高中的教學設施設備相對完善,每個學校基本都配備專門的音樂教室,并安裝投影儀、音響等設備,有助于學生從視聽角度更好地感受音樂。因此,在第一節音樂課前,認真準備好一個教學課件非常必要。
一般來講,我建議大家第一節音樂課不要教授教材內容,而是從建立師生間良好的信任關系、增加彼此間的了解、提高學生對音樂課的認識、激發學生的興趣等方面入手。課上可播放一些經典動畫如《貓和老鼠》中的劇集,劇中有許多世界名曲,包括《蝙蝠序曲》、《匈牙利狂想曲》、《搖籃曲》、《藍色多瑙河》、《春之聲圓舞曲》等,讓學生在饒有興致地觀賞動畫片的同時接受世界名曲的熏陶,既放松精神,又營造直觀、生動、有趣的課堂氣氛。另外,也可以選取《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快樂男聲》等學生喜歡的選秀節目的視頻片段,讓學生大聲跟唱,認識到音樂課不是只有教材內容,不是與高中生的現實欣賞內容相脫節的,他們可以在今后的音樂課上欣賞自己喜歡的音樂。
3.讓流行歌曲走進課堂
現在的學生大多喜歡流行歌曲,并且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譬如近年來一些學生把周杰倫當做偶像。針對這一情況,我曾用一節課的時間聽并且討論周杰倫的歌曲,引導學生學會有選擇性地欣賞,不要因迷戀而耽誤學習。我還把每節課的前五分鐘作為點歌時間,對于在課堂上表現好的學生,下節課就可以點歌。對點播的歌曲,由專門負責統計同學負責,到學期末把榮登榜首的歌曲拿來全班一起學唱,評出唱的最好的,作為本學期的超級模仿秀。就是這五分鐘的時間,既活躍了學生課堂氣氛,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為下面課堂環節的開展做了鋪墊。為了優先點歌,學生爭先恐后地搶著回答老師的提問,主動唱歌。對于學生的表現,我都會給予積極的肯定。這樣更激勵學生,能帶動更多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學生的激情也鼓舞著我,使得我更認真地備課、上課。充足的備課使得課堂教學效果更好,這樣就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學生越來越喜歡我的音樂課。
4.建議開設演奏課
4.1可以滿足有學習樂器演奏愿望的學生的需求。
在高中學生中,有些學生對學習樂器演奏有興趣,甚至有迫切的學習愿望。有些學生希望通過自己的操作,奏出美妙的曲調,奏出心中想象的音樂。高中音樂演奏模塊課程的開設,為這些學生創造了機遇與條件。
4.2使學生有直接體驗音樂的機會。
在演奏課中,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演奏實踐二度創作音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更深刻地理解各種音樂要素及與音樂表現的關系,對音樂的文化內涵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4.3使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演奏這門課是需要合作的,與他人合作、與指揮合作等,需要大家一起共同完成一個音樂藝術作品,不管是齊奏還是合奏、重奏,都需要大家互相協調和配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更深刻地體會與理解集體與合作的重要性,對他們將來獨立走上人生道路有很好的啟發。
4.4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知識技能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為他們終身學習音樂打下良好的基礎。
只有具有準確的音樂知識概念和較為熟練的音樂技能,才能正確地進行演奏和更好地表現音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得到提高,音樂文化修養得到提高,無疑會為他們終身學習音樂打下良好的基礎。
5.重視選曲
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要搞好音樂教學,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從音樂的心理特點研究唱歌、欣賞教學,選曲是關鍵。一首健康優美的歌曲或器樂曲,能激發學生極大的興趣,只有引起興趣之后,內在的力量才會促使他們自發地模仿。
教師可以在鋼琴上即興彈奏,表達出相應的速度和拍律。學生通常圍成一圈,用手拍出拍律,用腳步走出音符的時值,如正常走路的步伐表示四分音符、跑步表示八分音符。教師要隨時變化演奏的力度、速度,讓學生用相應的動作表達和反應自己對此變化的體驗,使速度和力度反應的能力和身體各部分協調配合。
另外,我們也可以選擇一些適合律動的作品,如:
5.1器樂作品。
器樂作品可分為標題性音樂與純音樂兩種。律動教學要從標題性音樂開始發揮其形象生動性,如:《動物狂歡節》、《瑤族舞曲》等。學生通過聽辨樂器音色,感受調性變化,體驗優美、寧靜的意境,感受旋律的形態等為律動做準備。純音樂的律動應從輕音樂開始,如:舞曲、圓舞曲、小步舞曲、波爾卡、瑪祖卡等具有舞蹈性節奏特點的樂曲,都很適合律動。
5.2聲樂作品。
聲樂作品是文學和音樂相結合的藝術,歌詞能明顯地表達作品的思想感情,學生易理解、接受。律動教學中,學生亦歌亦舞,最容易產生感情共鳴。如: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歌,反映各自的歷史、文化、風俗、生活和自然環境。民間歌曲與律動就像一對不可分割的孿生姐妹,有著共同的節奏特點,教學中可選取藏族歌曲《在北京的金山上》、維吾爾民歌《阿拉木汗》等節奏比較突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