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
摘 要 失眠是一種最常見的病癥,給患者的身心健康帶來影響,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節奏的加快,失眠發生率逐年提高。音樂療法是集心理學、醫學、生理學、音樂和藝術于一體的綜合性治療,逐漸被社會所接受,并日趨成熟。本文論述采用音樂療法配合常規藥物和非藥物治療失眠,并從音樂療法配合不同干預方法的歸類、不同音樂類型的選擇、具體臨床操作、效果評價等方面進行綜述。
關鍵詞 失眠 音樂療法 配合 歸類
中圖分類號:R454.9/R45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4)20-0036-03
失眠是一種最常見的睡眠紊亂,幾乎每個人都有失眠的經歷。失眠的臨床癥狀主要為入睡困難、夜間覺醒次數多或凌晨早醒、多惡夢,從而導致患者睡眠時間不足或睡眠質量差,影響生理需求。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節奏的加快,失眠的發生率逐年上升。據調查,2005年,我國失眠患者已達42.7%,美國為30.0%,成為影響人類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1]。2010年,根據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問卷調查,個別群體睡眠障礙的發生達48.8%[2]。傳統音樂治療是音樂跨越傳統的藝術審美,人文精神與生命科學的結合[3]。以音樂活動為媒介,通過音樂的特質對人體產生影響,協助患者在音樂治療過程中達到生理、心理及情志的整合,可消除心理障礙,恢復身心健康[4]。1950年,音樂治療學得到正式承認,逐漸發展成現代學科[5]。雖然,音樂治療有不同機制[6-7],對人體的作用也不同[8-9],但音樂療法以治療過程舒適、無任何不良反應以及安全有效等優勢,在失眠治療中逐漸受到重視。國內外學者開展了相關的科研及臨床實踐,通過積極探索音樂治療配合藥物和非藥物治療的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果[10]。本文就失眠患者音樂療法配合各種干預的研究現狀進行綜述。
音樂治療配合不同干預
西藥配合音樂治療
李紅艷等[11]將100例不同程度失眠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藥物治療及護理措施,研究組在常規藥物治療及護理上施以音樂放松療法,結果研究組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譚昌銳等[12]將60例失眠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30例,每晚口服右旋佐匹克隆1 mg,并配合音樂療法,對照組30例口服谷維素片20 mg,3次/d,每晚口服艾司唑侖1 mg/d。治療后兩組睡眠障礙評定量表總分均較治療前顯著下降(P<0.05),同期組間比較差異亦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中醫中藥配合音樂療法
中國傳統醫學的五行音樂療法根據不同的音樂、配器和適當的節奏,組成不同調式的音樂,包括宮調式、商調式、角調式、徵調式、羽調式。患者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遵循五行生克制化的規律,因季、因時、因人、因癥地辨證選樂。輕松歡樂的音樂聲波經患者右側額葉音樂活動中樞,分泌激素、酶、乙酞膽堿等活性物質,改善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達到正常的生理節律和心理平衡。王影[13]將105例失眠患者(心脾兩虛型),分為五行音樂療法組、人參歸脾丸口服組、人參歸脾丸配合五行音樂療法組,每組35例,三組有效率分別為83%、77%、88%,顯示人參歸脾丸配合五行音樂療法組效果優于其他兩組。
張麗萍等[14]將患者分為綜合治療組和中藥治療組,綜合治療組采用中藥復方加味溫膽湯配合音樂療法,中藥治療組僅采用加味溫膽湯,結果綜合治療組療效明顯為優(P<0.05)。劉巖等[15]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措施及口服復方酸棗仁膠囊治療,研究組除相同治療外,再給予音樂療法臨床有效率研究組為28.9%,對照組為1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陳寧等[16]采用針刺治療將100例失眠患者,同時配合音樂療法,常規針刺組80例,僅采用單純針刺治療,結果研究組治愈率明顯高于常規針刺組(P<0.01)。章旭萍等[17]對73例失眠患者采用音樂背景下揉按晴明穴治療,結果臨床痊愈15.1%,顯效26.0%,有效41.1%,無效17.8%,總有效率82.2%。李霞等[18]對30例患者進行音樂療法前觸摸完骨穴、涌泉穴,對照組30例應用阿普唑侖片口服,結果顯示兩組近期臨床療效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遠期臨床療效研究組明顯為優(P<0.01)。
心理護理配合音樂療法
楊玉珍[19] 對27例失眠護士采用音樂治療配合心理護理的整體治療,對照組27例口服地西泮、谷維素治療,結果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
音樂體感振動治療
孔晶等[20]將164例有睡眠障礙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進行健康宣教、自我調節,治療組在此基礎上給予音樂體感振動治療,兩組療效差異顯著(P<0.05)。
不同音樂類型的選擇
巴洛克時期被譽為“音樂之父”的巴赫特地為患有嚴重失眠的凱塞林男爵作的《歌德堡變奏曲》,讓凱塞林的失眠得到明顯好轉。各國各民族均有搖籃曲,雖為哄嬰兒入睡的方法,但其普遍性充分體現了音樂對睡眠的積極作用[21]。
臨床應用
霍橡楠[22]具體闡述了音樂治療臨床操作理論的內涵、重要性和分析。就上述歸類的干預方法而言,具體臨床操作的時間和方法也不盡相同。
音樂放松術磁帶
五音與五行相應,根據對不寐患者的中醫辨證,選擇適合的音樂[13,20,23],還可讓患者自己選擇一些舒緩、柔和的喜歡音樂[12,16,19]。
音樂放松術磁帶通常由專職護士負責,治療前給予誘導用語,告知患者音樂放松療法對改善睡眠的有效性,以取得患者積極配合治療,10 d為1個療程。
五行音樂療法
中醫五行音樂療法對音樂的選擇更為講究。五音代表各不相同音樂,角代表音樂有《草木青青》、《綠葉迎風》、《梅花三弄》等;徵代表音樂有《漢宮秋月》、《百鳥朝鳳》、《喜相逢》等;宮代表音樂有《秋湖月夜》、《鳥投林》、《閑居吟》、《馬蘭開花》等;商代表音樂有《陽光三疊》、《廣陵散》、《江河水》等;羽代表音樂有《昭君怨》、《塞上曲》、《漁樵晚唱》等。用五行音樂療法治療時,根據對患者的中醫辨證,選擇適合的音樂。設專門治療室,屋內環境布置光線柔和,采用多功能音療機。家庭治療僅需備音療磁帶放音機,播放時隨處皆可收聽。30 min(40~60 min)/次,2~3次/d,或根據病情確定時間。治療音量應適度,在20~40 dB左右,以患者本人感覺悅耳舒適為度。不能重復一首樂曲,以免久聽生厭[13]。10 d為1個療程,個別可20 d為1個療程,持續3個療程[15]。endprint
《脾經》養生音樂
采用德國微宇宙《脾經》養生音樂,患者靜坐或仰臥,閉眼聆聽,晨起及臨睡前各1次,6周為1個療程[14]。
新世紀休閑音樂
吳金黛[18]的《我的海洋》,通過CD機播放,不戴耳機,音量40 dB,30 min/次,個別進行。在音樂背景下,醫生用拇指和食指,分別置患者雙側晴明穴,輕輕揉按,頻率45次/min,使患者感覺舒適為度,持續30 min,1次/d。共治療4周。
自行選擇
讓患者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將一些節奏舒緩或患者熟悉和喜歡的音樂存儲于mp3中,讓患者試聽并指導情景聯想。全身盡量處于放松狀態,于睡前播放1 h,音量調至滿意,一般以連續7~10 d為1個療程[12,16,19]。
小結
資料顯示,除了按摩完骨穴、涌泉穴配合音樂療法外,其余各方法的同期兩組間比較,治療組明顯為優,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常規方法上配以音樂療法治療失眠效果更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溫馨、舒緩的音樂能緩解患者交感神經的興奮性,避免過度緊張,平靜情緒,減輕各種噪音刺激對患者的不良影響。音樂療法以心理治療的理論和方法為基礎,應用音樂特有的生理、心理效應,使失眠患者在音樂的影響下,消除緊張、焦慮、不安的不良情緒,改善睡眠。目前,在藥物、針刺、按摩穴位、心理護理等不同方法治療失眠的過程中,輔以不同類型的音樂療法,臨床療效更顯著。關于如何使音樂療法在治療失眠中的作用評價更完善,療效更客觀,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探索。音樂療法綜合多手段的治療是進一步研究失眠治療的方向。
參考文獻
許良. 中醫睡眠醫學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 中醫文獻雜志, 2005, 23(2): 55-56.
陸曉峰, 孫林, 張慧珍, 等. 睡眠障礙流行病學調查分析[J]. 甘肅中醫, 2011, 24(2): 67-69.
李航, 胡春雷. 我國傳統音樂治療的臨床應用進展[J].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2011, 26(10): 993-996.
李鐵菊, 韶紅, 游麗瑩, 等. 音樂療法的臨床應用[J]. 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 2006, 20(5): 355-356.
李林森, 房立巖, 孫嵐, 等. 音樂治療的發展概述[J]. 時珍國醫國藥, 2010, 21(12): 3324-3326.
馬杰. 試論音樂治療[J]. 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 2010, 16(2): 137-138.
趙媛, 王燕. 音樂療法在老年慢性病中的應用及研究進展[J]. 全科護理, 2012, 10(32): 3059-3060.
卞鏑, 田輝, 隋月嬌, 等. 論音樂療法對身心疾病的康復作用[J]. 遼寧中醫雜志, 2013, 40(8): 1570-1571.
呂東方, 華瑤. 論音樂療法的理論基礎及其應用[J].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 2013, 9(1): 65-68.
張麗萍, 張曼, 張伯禮. 音樂療法機理淺析及其在失眠治療中的應用[J]. 遼寧中醫雜志, 2010, 37(3): 420-422.
李紅艷, 辛紅菊, 王娜, 等. 音樂放松療法對老年患者失眠狀態的影響[J]. 現代臨床護理, 2008, 7(8): 41-42.
譚昌銳, 鄒立華, 李惠, 等. 右旋佐匹克隆聯合音樂療法治療失眠癥的效果觀察[J]. 求醫問藥, 2013, 11(1): 301-302.
王影. 中醫五行音樂療法辯證治療失眠癥的臨床研究[D]. 長春: 中醫藥大學, 2010: 35-39.
張麗萍, 張曼, 夏猛. 中藥配合音樂療法綜合干預失眠癥15例[J]. 中醫雜志, 2011, 52(10): 879-880.
劉巖, 費英俊, 苑建英, 等. 音樂療法對飛行員失眠的療效觀察[J]. 中國療養醫學, 2013, 22(5): 429-430.
陳寧, 唐勇. 針刺配合音樂療法治療失眠180例療效觀察[J]. 中國實用醫藥, 2008, 3(1): 55-56.
李霞, 程君. 按摩穴位配合音樂療法改善失眠的臨床效果評價[J]. 青島醫藥衛生, 2011, 43(5): 368-369.
章旭萍, 呂征琴. 音樂背景下揉按晴明穴治療失眠癥73例[J]. 浙江中醫雜志, 2011, 46(2): 127-128.
楊玉珍. 音樂療法家心理護理治療護士失眠癥27例[J]. 福建中醫藥, 2010, 41(1): 61-62.
孔晶, 劉偉, 韓標, 等. 體感振動音樂療法改善睡眠障礙的研究[J].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2006, 21(12): 1107-1109.
康寧. 音樂療法對改善心境情緒的研究分析[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1, 32(24): 4023-4024.
霍橡楠. 音樂治療的臨床操作規律[J]. 現代臨床護理, 2010, 9(7): 54-55, 57.
馮淑娟, 艾亞婷. 中醫五行音樂之宮調對失眠患者的影響[J]. 湖北中醫雜志, 2013, 35(7): 30-31.
(收稿日期:2014-03-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