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于此,江西省委、省政府迅速行動起來,于2014年2月通過了《關于全面擴大開放,加快開放型經濟發展升級的意見》,堅定不移實施大開放戰略,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開放新格局,為實現”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干興贛“的目標增添動力和活力。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自從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緊緊圍繞”對接長珠閩,聯結港澳臺,融入全球化“大開放主戰略,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加大,外貿出口迅速攀升。但是由于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地處經濟欠發達地區,招商引資和外貿出口比起其它地區有較大的差距,存在規模小、水平低、開放程度不平衡、利用外資的策略和水平較低等問題。因此,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今后要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的力度,擴大對外出口規模,積極拓展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
[關鍵詞]區域經濟;開放型經濟;鄱陽湖生態經濟區
[中圖分類號]F0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848(2014)05-0091-06
[作者簡介]劉曉東(1963—),男,江西吉安人,江西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從事區域經濟和生態經濟學研究。(江西南昌 330077)
Abstract: “Decision on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overall number of important issues”, which is raised by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 proposes to build an open economic system. In order to actualize Opening-up Strategy , the Jiangxi provincial government made a proposal, called “opinions on fully expanding opening up,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upgrade of an open economy”in February 2014, to form a new pattern of all-round opening up and to achieve the aim of“development upgrades, well-off speed, green rise, hard work to raise up”. Since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rose to the national strategy,it focused on the main strategic status of wide opening. However, due to the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is located in the economically underdeveloped regions, compared to other regions, its investment and exports are of small size and low level and the utilization of foreign capital is poor. So in the future,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has to strengthen efforts to attract foreign investment, and to expand foreign trade scale, contracted projects and labor cooperation.
Key words: regional economy;open economy;development research;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改革目標,并積極推動對內和對外開放的相互促進、讓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地結合,促使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江西省委、省政府于2014年2月通過了《關于全面擴大開放,加快開放型經濟發展升級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江西省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采取的具體舉措。《意見》的頒布,體現了江西省委省政府要堅定不移地實施大開放戰略,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開放新格局,為實現“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干興贛”增添動力和活力的決心。《意見》同時強調,要突出招大引強,充分發揮江西獨特的區域優勢、資源優勢,著力引進一批重大投資項目,以大項目支持大產業、促進大發展。要發展出口貿易,培育壯大外貿主體,大力開拓國際市場。要提升建設昌九擴大開放試驗區、產業承接平臺、國際經貿平臺、口岸服務平臺、對外交流平臺等五大貿易平臺,吸引國際大型跨國企業入贛。“走出去”已成為江西未來轉型發展的重要內容。
一、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開放型經濟發展現狀
全面擴大對外開放,加快開放型經濟發展升級,是推動江西跨越發展的重要途徑。鄱陽湖生態區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對接長珠閩,聯結港澳臺,融入全球化”的大開放主戰略,積極推進大開放促大發展,不斷加大對外開放力度,轉變外貿發展方式,促進對外貿易的加速發展;進一步提高招商引資質量,拓寬對外經濟技術合作領域,使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開放型經濟實現新飛躍,有力地推動了我省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2012年,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出口總額達142.23億元,比上年增長10.3%;招商引資額達50.93億元,比上年增長42.4%;利用省外資金達658.5億元,比上年增長23.9%。endprint
(一)對外貿易規模實現快速增長
通過招商引資,江西省外貿出口企業主體不斷增多,成為出口實現跨越增長的主要原因。至2011年末,全省有外貿經營權的企業,由2005年的2042家上升到7000多家,外貿出口增長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2009年,江西省出口額為73.6億美元,2010年134.1億美元,2011年超過200億美元。短短3年時間,江西省出口規模在全國、中部地區的地位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全國排位前移8位,居第12位;在中部地區更是從2008年以前的長期墊底迅速躍居首位,對外發出了江西加速崛起的明確信號。招商引資的強勁勢頭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外貿出口提供了強大動力,2009年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內出口總值只有45.74億美元,2010年增長到85.34億美元,到了2012年一舉飛躍到142.23億美元,是2009年的3.12倍,占全省出口總值的比重為56.64%。(見表1)
(二)利用外資規模和水平不斷提高
江西省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為龍頭,充分利用國家賦予的先行先試政策,精心打造環境品牌,把擴大投資與擴大開放、全民創業結合起來,大力引進國內外戰略投資者,破除制約民間投資的體制機制障礙,創造平等準入、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成為投資興業的一方熱土。在引進的重大項目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中,大多數落戶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內,如香港理文集團在瑞昌投資3億美元的理文化工項目,香港華南城控股有限公司在南昌投資2.74億美元的華南城項目,四川金天集團在湖口投資50億元的硅錳合金材料生產項目等等。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正成為招商引資、項目落戶的一片熱土。2010年區內外商直接投資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為32.11億美元,2011年上升至35.76億美元,2012年達到50.9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2.4%,占全省的比重達到74.63%。2010年利用省外5000萬元以上項目實際進資金額為990.64億元,2011年達到1333.38億元;比上年增長34.6%;2012年達到1658.46億元,比上年增長23.9%,占全省的比重達到52%。(見表2)
二、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開放型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隨著全球開放型經濟的發展和科技進步,特別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國際競爭國內化,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發展開放型經濟不僅面臨著國內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的激烈競爭,而且將更直接地面對世界經濟強手的競爭。人才和技術匱乏,將成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開展開放型經濟發展面臨的新的“瓶頸”。在新的發展環境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發展開放型經濟也面臨著一些不利因素和挑戰。從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尤其是2010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以來,全球經濟發展還未擺脫困境,跨國投資、全球貿易低迷,外部環境給招商引資和外貿出口帶來困難,這對經濟外向度低的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出口貿易來說更是一個嚴峻的挑戰。轉型升級比較落后,具體表現為承接的產業轉移皆為產業的片段,其產業核心研發與銷售都在省外。
(一)開放型經濟規模小,水平低
2012年,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外貿出口達到142.23億美元,突破100億美元大關;利用外資規模由2010年的32.11億美元提高到2012年的50.93億美元,增長了58.6%。但從總體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開放型經濟的模式還屬于粗放式,質量有待提高,其主要表現在:一是外商投資企業中跨國公司少,世界500強公司更少。只有30多家世界500強及關聯企業投資區內,相比其它省市差距很大。國內500強也只有60多家在區內有投資,說明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還沒有引起世界500強及國內500強公司的關注。大公司、大企業不來,就沒有產業帶動型的大項目、好項目。二是外貿企業中接單能力比較弱。據統計,區內有外貿進出口權的企業共5000余家,但真正有出口業績的只有2000多家,占企業總量的1/2不到,說明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外貿企業開拓市場、搶拿訂單的水平有待提高。出口金額在1000萬美元的企業只有300多家,超億美元的企業也只有10多家。三是在招商引資的項目中,現代服務業、現代物流業、現代農業以及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價值的現代制造業項目比較少。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2012年的外貿依存度只有15.7%,比全國的51%低近35個百分點。利用外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仍然較小,對經濟的拉動還不明顯。外貿出口所產生的工業增加值占全省工業增加值的比重也不高。同時,開放型經濟有關的統計體系不健全,開放型經濟對當地經濟的增長及對財政、稅收和工業增加值的拉動等統計指標體系沒有形成規范,缺乏權威。有的招商引資項目啟動時還要財政拿錢配套,難以引起當地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更談不上實施高位推動。
(二)各地區對外開放發展不平衡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開放型經濟發展雖然成績斐然,但各地區招商引資和對外出口的差距較大,發展不平衡現象比較突出。以南昌市下屬四縣和景德鎮下屬兩縣市為例,這六個縣市在出口總值、實際利用外資和利用省外資金等方面懸殊相當大。2012年,南昌縣的外貿出口總值是進賢縣的25倍多;在實際利用外資方面,南昌縣是安義縣的11倍多;利用省外資金方面,樂平市是安義縣的4.5倍多。這其中雖然有一些客觀上的因素,但從中可以看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38個縣市區中的開放型經濟的發展不太平衡,各縣市發展開放型經濟的力度不太協調。(見表3)
另外,在外商投資行業結構上,三產投資結構不盡合理,服務貿易領域利用外資比例偏低。外商投資主要集中在以制造業為主的第二產業,對第三產業的實際投資比重遠低于第二產業。在第三產業中,外商投資房地產業投資比重偏高,其他行業如金融、商業服務、物流、教育科研等投資比重偏低。在外商投資地區結構上,主要集中在京九沿線的南昌、九江兩個地區,其他地區的投資較少。在外資來源上,外商投資主要來源于香港和臺灣,歐美發達國家投資較少。
(三)現行政策比較優勢差endprint
隨著土地管理政策的規范、勞動力工資的增加和環境保護的從嚴管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發展開放型經濟的優勢在逐步減弱,招商引資項目落地難度進一步加大。中西部地區發展開放型經濟的態勢逼人,引進項目競爭白熱化,加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在發展開放型經濟過程中碰到的很多問題和矛盾,部門擔當支持力度不夠,協調難度大,有的直接導致項目流產。江西省地處欠發達地區,在對外招商引資過程中思想不夠解放,步伐還不夠快,不僅沒有出臺一些比其他地區更優惠的政策措施,反而瞻前顧后,縮手縮腳,限制了外資前來創業辦廠。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也不例外,在對外開放過程中同樣面臨著政策不開明,措施不得力的問題。
(四)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較低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外貿增速雖然一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是本質內容缺乏創新,主要就是以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的出口結構,出口貿易高度依賴國際市場活躍度,具有很大的不穩定因素。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外貿質量整體來說還是比較脆弱,依賴性太強,勞動密集型產業出口比重過大,外貿結構很不平衡。在利用外資方面,發達地區之所以每年都有較大的引資規模,主要是大項目的支撐,特別是引進跨國公司和世界500強企業,帶動相關行業的投資,迅速形成圍繞核心項目生產和服務的上下游產業鏈,形成以主要產品為核心的產業群。反觀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外資情況,總體表現為引進的大項目不多,產業集聚效應不強、絕大多數企業實際進資低于500萬美元。外資項目大多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產業鏈條短配套能力弱、項目單一,基本屬于初級發展類型,難以形成產業集聚效應,更談不上形成核心產業群。在利用外資方式上,仍以外商直接投資為主,其他外資形式比重較小。而在外商直接投資中,又以“綠地投資”為主要投資形式,并購、BOT、TOT等新投資形式不多,反映出利用外資的方式較為單一,與國際資本流動性強的特點不相符。
三、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發展開放型的對策
“開放型經濟的核心是招商引資”。深入推進招大引強,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發揮出口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重點是壯大生產型出口企業;大力支持企業走出去,重點是培育本土跨國公司;構筑對外開放新優勢,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主攻重大項目,通過樹立招商引資新理念、打造招商引資新平臺、創建招商引資新機制三大舉措,迸發開放型經濟發展新能量。依托江西(香港)招商引資活動周、贛臺經貿合作研討會等平臺載體,采取主題招商、招才引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等各種有效方式,瞄準世界500強、國內行業龍頭狠下功夫,千方百計做好項目進資工作,積極走出去,有效開展招大引強和重點招商等系列活動;采取“三分招商,七分安商”措施,積極跟進服務,幫助客商解決實際問題,力促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早見效,積極打造有利環境,有效構筑招商引資的長久優勢。未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發展開放型經濟的三大重點任務應體現在“突出招大引強、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加快走出去”三個方面。①
(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進一步擴大利用內資和外資規模
招商引資是發展開放型經濟的總抓手。樹立寧缺勿濫的招商理念,拒絕帶污染的GDP,淘汰落后產能,瞄準上市企業、央企國企、行業龍頭企業和高附加值、高新技術產業項目進行招商。落實央企入贛簽訂的項目,爭取更多的國家部委與我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爭取更多的央企和金融機構加大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資金投入。
1.把握重點,改進方式。突出現代工業、加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項目,選擇海內外招商引資的最佳區域,進行重點招商。堅持國內與國外相結合,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大團組與小分隊相結合,專業招商與以商招商相結合,網上招商與會展招商相結合的招商方式,打造招商引資新平臺。
2.選準項目,重點跟蹤。建立招商引資項目庫,突出“以特招商,以大招商,以優招商,以強招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各級政府每年要確定一批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由各級領導掛帥,實行重點跟蹤、重點服務、重點督查,確保項目成功。
3.建好園區,創新載體。俗話說:“履不必同,期于適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每個縣市區或每個工業園區要根據自身的優勢和特點錯位發展,并按照各自特色去招商引資。進一步規范、完善工業園區發展規劃,防止一哄而上,每個工業園區盡可能明確一至兩個主導產業。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有實力的大企業經批準建立特色工業園區。
4.優惠政策,健全機制。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加強政策聚焦,對技術水平高、帶動效應大、符合產業結構升級方向的支柱型重大項目,在用足用好國家和本省現有政策的基礎上,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一企一策,特事特辦。建立健全招商引資激勵機制,重獎在招商引資中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
(二)擴大出口是發展開放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外貿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目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經濟外向度僅為16%左右,比全國低35個百分點,因此,千方百計擴大外貿出口,提高經濟外向度,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發展開放型經濟十分重要而又緊迫的工作。
1.加快國有外貿企業改革步伐。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推動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的資產重組,扶優扶強,促進以資本為紐帶的貿工、貿農結合,積極利用外資興辦合資外貿企業。
2.努力擴大自營生產企業、三資企業和外貿企業的出口。在進一步增強外貿企業競爭力的同時,重點扶持自營生產企業和三資企業的出口,優化出口經營主體結構,努力擴大出口總量。加速賦予更多的生產企業進出口經營權。
3.進一步優化出口產品結構。鞏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大米、生豬、電解銅、陶瓷等傳統產品的出口,積極發展創匯農業和創匯旅游,大力發展加工貿易,加大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努力擴大出口規模。
4.加強政策扶持和服務。進一步擴大省市外貿出口發展基金,加強關貿、銀貿、稅貿協作,用足用好國家和江西地方鼓勵出口的有關政策。當前,要抓住國家出口退稅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的機遇,切實做好企業出口退稅工作,推動企業擴大出口規模。
(三)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
“走出去”戰略是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也是擴大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發展開放型經濟的主要手段。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已初具規模,連續幾年以兩位數增長。當前,要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成果,進一步制定和完善有關政策,鼓勵建筑企業、設計單位和中介機構到國際建筑市場上承攬工程,擴大勞務輸出,盡快培育一批具有相當規模和較強國際競爭能力的大型承包工程企業,推動各類所有制企業走向國際承包工程市場。在勞務合作方面,充分利用我國駐外辦事機構和海外華人華僑的各種關系,組織人員到國外了解勞務市場,邀請涉外公司和國外用人單位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考察指導,建立穩固的勞務輸出渠道,拓寬勞務輸出領域;同時,加強對勞務人員的技能培訓,努力提高勞務人員技能和綜合素質。要堅持把境外投資與擴大出口、增加勞務輸出和對外援助結合起來,與推動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產業結構升級和提高國際競爭力結合起來,鼓勵能夠發揮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優勢的對外投資,采取多種途徑和方式,擴大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的領域,支持有競爭力的企業跨國經營,到境外開展加工貿易或開發資源,帶動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商品和勞務出口。
要密切國際交流合作,深化與港澳臺合作,加強與粵港澳、閩浙滬通關合作,簡化通關監管手續,支持企業“走出去”,推進金融、文化、商貿、物流等領域有序開放,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為在贛投資港澳企業家辦理車輛兩地牌照,借鑒粵港兩地通行車成果經驗,消除制約港澳商人投資的負面因素,方便三地人流、物流和貨流往來。成立公共外交協會,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向海外宣傳、推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提升海外知名度。①
責任編輯:鄭 穎endprint
隨著土地管理政策的規范、勞動力工資的增加和環境保護的從嚴管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發展開放型經濟的優勢在逐步減弱,招商引資項目落地難度進一步加大。中西部地區發展開放型經濟的態勢逼人,引進項目競爭白熱化,加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在發展開放型經濟過程中碰到的很多問題和矛盾,部門擔當支持力度不夠,協調難度大,有的直接導致項目流產。江西省地處欠發達地區,在對外招商引資過程中思想不夠解放,步伐還不夠快,不僅沒有出臺一些比其他地區更優惠的政策措施,反而瞻前顧后,縮手縮腳,限制了外資前來創業辦廠。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也不例外,在對外開放過程中同樣面臨著政策不開明,措施不得力的問題。
(四)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較低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外貿增速雖然一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是本質內容缺乏創新,主要就是以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的出口結構,出口貿易高度依賴國際市場活躍度,具有很大的不穩定因素。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外貿質量整體來說還是比較脆弱,依賴性太強,勞動密集型產業出口比重過大,外貿結構很不平衡。在利用外資方面,發達地區之所以每年都有較大的引資規模,主要是大項目的支撐,特別是引進跨國公司和世界500強企業,帶動相關行業的投資,迅速形成圍繞核心項目生產和服務的上下游產業鏈,形成以主要產品為核心的產業群。反觀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外資情況,總體表現為引進的大項目不多,產業集聚效應不強、絕大多數企業實際進資低于500萬美元。外資項目大多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產業鏈條短配套能力弱、項目單一,基本屬于初級發展類型,難以形成產業集聚效應,更談不上形成核心產業群。在利用外資方式上,仍以外商直接投資為主,其他外資形式比重較小。而在外商直接投資中,又以“綠地投資”為主要投資形式,并購、BOT、TOT等新投資形式不多,反映出利用外資的方式較為單一,與國際資本流動性強的特點不相符。
三、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發展開放型的對策
“開放型經濟的核心是招商引資”。深入推進招大引強,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發揮出口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重點是壯大生產型出口企業;大力支持企業走出去,重點是培育本土跨國公司;構筑對外開放新優勢,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主攻重大項目,通過樹立招商引資新理念、打造招商引資新平臺、創建招商引資新機制三大舉措,迸發開放型經濟發展新能量。依托江西(香港)招商引資活動周、贛臺經貿合作研討會等平臺載體,采取主題招商、招才引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等各種有效方式,瞄準世界500強、國內行業龍頭狠下功夫,千方百計做好項目進資工作,積極走出去,有效開展招大引強和重點招商等系列活動;采取“三分招商,七分安商”措施,積極跟進服務,幫助客商解決實際問題,力促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早見效,積極打造有利環境,有效構筑招商引資的長久優勢。未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發展開放型經濟的三大重點任務應體現在“突出招大引強、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加快走出去”三個方面。①
(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進一步擴大利用內資和外資規模
招商引資是發展開放型經濟的總抓手。樹立寧缺勿濫的招商理念,拒絕帶污染的GDP,淘汰落后產能,瞄準上市企業、央企國企、行業龍頭企業和高附加值、高新技術產業項目進行招商。落實央企入贛簽訂的項目,爭取更多的國家部委與我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爭取更多的央企和金融機構加大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資金投入。
1.把握重點,改進方式。突出現代工業、加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項目,選擇海內外招商引資的最佳區域,進行重點招商。堅持國內與國外相結合,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大團組與小分隊相結合,專業招商與以商招商相結合,網上招商與會展招商相結合的招商方式,打造招商引資新平臺。
2.選準項目,重點跟蹤。建立招商引資項目庫,突出“以特招商,以大招商,以優招商,以強招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各級政府每年要確定一批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由各級領導掛帥,實行重點跟蹤、重點服務、重點督查,確保項目成功。
3.建好園區,創新載體。俗話說:“履不必同,期于適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每個縣市區或每個工業園區要根據自身的優勢和特點錯位發展,并按照各自特色去招商引資。進一步規范、完善工業園區發展規劃,防止一哄而上,每個工業園區盡可能明確一至兩個主導產業。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有實力的大企業經批準建立特色工業園區。
4.優惠政策,健全機制。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加強政策聚焦,對技術水平高、帶動效應大、符合產業結構升級方向的支柱型重大項目,在用足用好國家和本省現有政策的基礎上,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一企一策,特事特辦。建立健全招商引資激勵機制,重獎在招商引資中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
(二)擴大出口是發展開放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外貿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目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經濟外向度僅為16%左右,比全國低35個百分點,因此,千方百計擴大外貿出口,提高經濟外向度,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發展開放型經濟十分重要而又緊迫的工作。
1.加快國有外貿企業改革步伐。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推動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的資產重組,扶優扶強,促進以資本為紐帶的貿工、貿農結合,積極利用外資興辦合資外貿企業。
2.努力擴大自營生產企業、三資企業和外貿企業的出口。在進一步增強外貿企業競爭力的同時,重點扶持自營生產企業和三資企業的出口,優化出口經營主體結構,努力擴大出口總量。加速賦予更多的生產企業進出口經營權。
3.進一步優化出口產品結構。鞏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大米、生豬、電解銅、陶瓷等傳統產品的出口,積極發展創匯農業和創匯旅游,大力發展加工貿易,加大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努力擴大出口規模。
4.加強政策扶持和服務。進一步擴大省市外貿出口發展基金,加強關貿、銀貿、稅貿協作,用足用好國家和江西地方鼓勵出口的有關政策。當前,要抓住國家出口退稅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的機遇,切實做好企業出口退稅工作,推動企業擴大出口規模。
(三)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
“走出去”戰略是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也是擴大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發展開放型經濟的主要手段。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已初具規模,連續幾年以兩位數增長。當前,要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成果,進一步制定和完善有關政策,鼓勵建筑企業、設計單位和中介機構到國際建筑市場上承攬工程,擴大勞務輸出,盡快培育一批具有相當規模和較強國際競爭能力的大型承包工程企業,推動各類所有制企業走向國際承包工程市場。在勞務合作方面,充分利用我國駐外辦事機構和海外華人華僑的各種關系,組織人員到國外了解勞務市場,邀請涉外公司和國外用人單位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考察指導,建立穩固的勞務輸出渠道,拓寬勞務輸出領域;同時,加強對勞務人員的技能培訓,努力提高勞務人員技能和綜合素質。要堅持把境外投資與擴大出口、增加勞務輸出和對外援助結合起來,與推動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產業結構升級和提高國際競爭力結合起來,鼓勵能夠發揮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優勢的對外投資,采取多種途徑和方式,擴大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的領域,支持有競爭力的企業跨國經營,到境外開展加工貿易或開發資源,帶動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商品和勞務出口。
要密切國際交流合作,深化與港澳臺合作,加強與粵港澳、閩浙滬通關合作,簡化通關監管手續,支持企業“走出去”,推進金融、文化、商貿、物流等領域有序開放,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為在贛投資港澳企業家辦理車輛兩地牌照,借鑒粵港兩地通行車成果經驗,消除制約港澳商人投資的負面因素,方便三地人流、物流和貨流往來。成立公共外交協會,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向海外宣傳、推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提升海外知名度。①
責任編輯:鄭 穎endprint
隨著土地管理政策的規范、勞動力工資的增加和環境保護的從嚴管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發展開放型經濟的優勢在逐步減弱,招商引資項目落地難度進一步加大。中西部地區發展開放型經濟的態勢逼人,引進項目競爭白熱化,加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在發展開放型經濟過程中碰到的很多問題和矛盾,部門擔當支持力度不夠,協調難度大,有的直接導致項目流產。江西省地處欠發達地區,在對外招商引資過程中思想不夠解放,步伐還不夠快,不僅沒有出臺一些比其他地區更優惠的政策措施,反而瞻前顧后,縮手縮腳,限制了外資前來創業辦廠。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也不例外,在對外開放過程中同樣面臨著政策不開明,措施不得力的問題。
(四)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較低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外貿增速雖然一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是本質內容缺乏創新,主要就是以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的出口結構,出口貿易高度依賴國際市場活躍度,具有很大的不穩定因素。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外貿質量整體來說還是比較脆弱,依賴性太強,勞動密集型產業出口比重過大,外貿結構很不平衡。在利用外資方面,發達地區之所以每年都有較大的引資規模,主要是大項目的支撐,特別是引進跨國公司和世界500強企業,帶動相關行業的投資,迅速形成圍繞核心項目生產和服務的上下游產業鏈,形成以主要產品為核心的產業群。反觀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外資情況,總體表現為引進的大項目不多,產業集聚效應不強、絕大多數企業實際進資低于500萬美元。外資項目大多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產業鏈條短配套能力弱、項目單一,基本屬于初級發展類型,難以形成產業集聚效應,更談不上形成核心產業群。在利用外資方式上,仍以外商直接投資為主,其他外資形式比重較小。而在外商直接投資中,又以“綠地投資”為主要投資形式,并購、BOT、TOT等新投資形式不多,反映出利用外資的方式較為單一,與國際資本流動性強的特點不相符。
三、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發展開放型的對策
“開放型經濟的核心是招商引資”。深入推進招大引強,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發揮出口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重點是壯大生產型出口企業;大力支持企業走出去,重點是培育本土跨國公司;構筑對外開放新優勢,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主攻重大項目,通過樹立招商引資新理念、打造招商引資新平臺、創建招商引資新機制三大舉措,迸發開放型經濟發展新能量。依托江西(香港)招商引資活動周、贛臺經貿合作研討會等平臺載體,采取主題招商、招才引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等各種有效方式,瞄準世界500強、國內行業龍頭狠下功夫,千方百計做好項目進資工作,積極走出去,有效開展招大引強和重點招商等系列活動;采取“三分招商,七分安商”措施,積極跟進服務,幫助客商解決實際問題,力促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早見效,積極打造有利環境,有效構筑招商引資的長久優勢。未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發展開放型經濟的三大重點任務應體現在“突出招大引強、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加快走出去”三個方面。①
(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進一步擴大利用內資和外資規模
招商引資是發展開放型經濟的總抓手。樹立寧缺勿濫的招商理念,拒絕帶污染的GDP,淘汰落后產能,瞄準上市企業、央企國企、行業龍頭企業和高附加值、高新技術產業項目進行招商。落實央企入贛簽訂的項目,爭取更多的國家部委與我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爭取更多的央企和金融機構加大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資金投入。
1.把握重點,改進方式。突出現代工業、加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項目,選擇海內外招商引資的最佳區域,進行重點招商。堅持國內與國外相結合,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大團組與小分隊相結合,專業招商與以商招商相結合,網上招商與會展招商相結合的招商方式,打造招商引資新平臺。
2.選準項目,重點跟蹤。建立招商引資項目庫,突出“以特招商,以大招商,以優招商,以強招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各級政府每年要確定一批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由各級領導掛帥,實行重點跟蹤、重點服務、重點督查,確保項目成功。
3.建好園區,創新載體。俗話說:“履不必同,期于適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每個縣市區或每個工業園區要根據自身的優勢和特點錯位發展,并按照各自特色去招商引資。進一步規范、完善工業園區發展規劃,防止一哄而上,每個工業園區盡可能明確一至兩個主導產業。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有實力的大企業經批準建立特色工業園區。
4.優惠政策,健全機制。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加強政策聚焦,對技術水平高、帶動效應大、符合產業結構升級方向的支柱型重大項目,在用足用好國家和本省現有政策的基礎上,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一企一策,特事特辦。建立健全招商引資激勵機制,重獎在招商引資中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
(二)擴大出口是發展開放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外貿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目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經濟外向度僅為16%左右,比全國低35個百分點,因此,千方百計擴大外貿出口,提高經濟外向度,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發展開放型經濟十分重要而又緊迫的工作。
1.加快國有外貿企業改革步伐。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推動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的資產重組,扶優扶強,促進以資本為紐帶的貿工、貿農結合,積極利用外資興辦合資外貿企業。
2.努力擴大自營生產企業、三資企業和外貿企業的出口。在進一步增強外貿企業競爭力的同時,重點扶持自營生產企業和三資企業的出口,優化出口經營主體結構,努力擴大出口總量。加速賦予更多的生產企業進出口經營權。
3.進一步優化出口產品結構。鞏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大米、生豬、電解銅、陶瓷等傳統產品的出口,積極發展創匯農業和創匯旅游,大力發展加工貿易,加大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努力擴大出口規模。
4.加強政策扶持和服務。進一步擴大省市外貿出口發展基金,加強關貿、銀貿、稅貿協作,用足用好國家和江西地方鼓勵出口的有關政策。當前,要抓住國家出口退稅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的機遇,切實做好企業出口退稅工作,推動企業擴大出口規模。
(三)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
“走出去”戰略是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也是擴大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發展開放型經濟的主要手段。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已初具規模,連續幾年以兩位數增長。當前,要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成果,進一步制定和完善有關政策,鼓勵建筑企業、設計單位和中介機構到國際建筑市場上承攬工程,擴大勞務輸出,盡快培育一批具有相當規模和較強國際競爭能力的大型承包工程企業,推動各類所有制企業走向國際承包工程市場。在勞務合作方面,充分利用我國駐外辦事機構和海外華人華僑的各種關系,組織人員到國外了解勞務市場,邀請涉外公司和國外用人單位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考察指導,建立穩固的勞務輸出渠道,拓寬勞務輸出領域;同時,加強對勞務人員的技能培訓,努力提高勞務人員技能和綜合素質。要堅持把境外投資與擴大出口、增加勞務輸出和對外援助結合起來,與推動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產業結構升級和提高國際競爭力結合起來,鼓勵能夠發揮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優勢的對外投資,采取多種途徑和方式,擴大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的領域,支持有競爭力的企業跨國經營,到境外開展加工貿易或開發資源,帶動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商品和勞務出口。
要密切國際交流合作,深化與港澳臺合作,加強與粵港澳、閩浙滬通關合作,簡化通關監管手續,支持企業“走出去”,推進金融、文化、商貿、物流等領域有序開放,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為在贛投資港澳企業家辦理車輛兩地牌照,借鑒粵港兩地通行車成果經驗,消除制約港澳商人投資的負面因素,方便三地人流、物流和貨流往來。成立公共外交協會,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向海外宣傳、推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提升海外知名度。①
責任編輯:鄭 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