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怡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對少年兒童進行“詩教”的傳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腹有詩書氣自華”說的都是誦讀積累古詩的好處。新課改以來,教師更加重視繼承、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以經典詩文溫潤兒童心靈,豐厚學生文化底蘊,《語文課程標準》對每一學段的詩文積累均提出了明確要求,并專門列出精選的120首古詩文篇目,要求學生背誦。
我愛詩,作為一位小學語文教師,我一直希望把我對古詩文的這種熱愛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學生身上,使處在記憶黃金時期和人格形成時期的孩子們得到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教育,豐富其語言積累,提高感悟能力、審美情趣和文學素養,為孩子們涂抹“精神底色”,為他們的終生發展奠定文化根基。
體驗中激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后,我和孩子們走出教室,一起活動游戲。這天陽光明媚,萬里無云,一陣微風吹過,花壇里飄來陣陣青草的芳香,沁人心脾,令人陶醉,我情不自禁地閉上眼睛,深深地吸了幾口。學生見了,都很納悶。于是我就引導孩子們用眼睛看一看、用鼻子聞一聞,用心體驗春的氣息,并告訴學生這就叫“春風花草香”,然后我們一起背誦杜甫的《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在身臨其境、在感同身受中,學生理解了古詩,還把這種獨特的學習方式和經歷深深印在腦海里,成為記憶深處永不忘卻的畫面。
我領學生們到學校的操場上去觀察,去讀大自然這本無字的書。看到柳樹發芽了,我就與孩子們一起吟誦楊巨源的《城東早春》:“詩家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幾天后,小柳芽就長成了柳葉,整棵柳樹變得綠綠的,于是我們又一起背誦楊萬里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當校園里的迎春花、白玉蘭、桃花開放了,我又與孩子們一邊觀察,一邊興致勃勃地背誦《春日》:“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漸漸地,孩子們見物抒情,根據眼前的景物,聯想起古詩的詩句,便情不自禁、搖頭晃腦地背誦起來……
環境中熏染
結合學校的養成教育和“金秋讀書節”書香校園創建活動,我所在的無錫市錢橋中心小學開展了“讓孩子與經典同行”古詩詞誦讀活動,營造了充滿詩意的校園文化和濃濃的古詩文學習氛圍。
看,板報前、櫥窗邊、走廊里,草坪中,我和孩子們都能尋找到詩意的語言;聽,廣播里那抑揚頓挫的詩詞曲賦、悠揚深遠的詩詞音樂,吸引著我們靜靜聆聽,溫馨靈動的詩韻在我們心中蕩漾;走,去操場邊的“古詩文長廊”欣賞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郁,王維的清麗……傳世經典,悠悠詩詞,漫步其間,仿佛在與古代的詩者文人傾心交談,古今對話的弦歌在我們耳邊響起。我們還一起布置班級的“詩意環境”:制作精美的古詩文卡片張貼在教室墻壁上,詩與畫相得益彰,好一面“詩意文化墻”!教室黑板上,辟一處“每周一詩”欄目;兩側柱子上,書兩幅詩文作品;教室后學習園地里,辦幾張漂亮的詩文手抄報。語文課前兩分鐘,我們稱之為“誦詩時刻”,我和孩子們一起舉起《小學生必背古詩詞》,一起進入“角色”,一起進入“狀態”,瑯瑯的吟誦聲在校園中回蕩,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就這樣,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我們一起感受詩的熏陶,在聲情并茂、情景交融中我們一起獲得美的享受。
課堂中拓展
語文課堂的學習就是一段美的旅程,在誦讀、感悟中常常不由自主地可以吟誦出幾句古詩文,這種信手拈來、水到渠成的引用與拓展往往會給孩子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美好的回憶,學習《母親的恩情》時,我們吟誦《游子吟》和《三字經》中的“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感悟母親的偉大,反哺之情油然而生;學習《荷花》時,楊萬里的名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使學生們百讀不厭,回味無窮。
蘇教版小語教材每冊都編有古詩文學習內容,于是,在課堂學習的同時,我注意一篇帶多篇,這樣既幫助理解,又擴大了閱讀量,可謂兩全其美。為幫助學生很快積累背誦,我還采用了以“組詩”為形式的“歸類背誦”法,《靜夜思》《望廬山瀑布》《古朗月行》《望天門山》是大詩人李白的代表作;孟浩然的《春曉》、朱熹的《春日》、杜牧的《江南春》、杜甫的《絕句》、《春夜喜雨》、程顥的《春日偶成》是一組描寫春景的古詩;《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別董大》《送元二使安西》《賦得古原草送別》《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則是一組有名的送別詩……
活動中提升
豐富多彩的誦讀活動是孩子們的最愛。“每周一詩”:自吟自悟,其樂融融;“詩情畫意”:給詩詞配上圖畫,用彩筆描繪意境,放飛起想象的翅膀,提升著審美的情趣;“詩文擂臺賽”、“古詩文知識競答”、“古詩新唱”、“詩文接龍”、“詩文故事表演”:小型好玩的展示活動異彩紛呈、高潮迭起,孩子們在興趣盎然,如癡如醉中一次次親近詩文,與“大師”對話,與“圣賢”握手,啟迪心靈,吮吸營養;“星級小詩人”、“誦讀星星榜”、“書香小小組”:靈活多樣的評價活動激發斗志,增強自信。看,孩子們的課余生活變得更加有滋有味了,走廊里、樓梯轉角處、花壇前一個個搖頭晃腦,不亦樂乎;瞧,在古詩文的滋養中,孩子們語言豐富了,視野開闊了,舉止儒雅了,心靈更美了。
走近古詩文,讓我們朗朗地讀、靜靜地想,欣賞千年以前的春花秋月、夏雨冬雪,領略古老大地的山川河流、風土人情;讓我們輕輕地吟、細細地品,感受鄉村布衣的閑情野趣、離愁別緒,體悟文化英才的高遠志趣、報國情懷;讓我們默默地讀、牢牢地記,享受“文思泉涌”、“妙筆生花”的快樂,實踐“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真理。我相信,一代新人的成長,將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學滋養,肩負著歷史重任,我將把古詩文誦讀進行到底,為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為培養新世紀合格人才做出最大貢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