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石益++羅霞++陳睿
摘 要 目的:對家庭病床輕中度老年癡呆患者上門進行綜合護理指導干預告知家屬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控制病情發展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輕中度老年癡呆患者40例,由社區家庭病床護士主動上門進行護理干預指導1年,告知家屬如何采用針對患者病情的護理方法,訓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認知功能及肢體康復功能。結果:與干預前相比,干預1年后患者癥狀得到改善,護理指導生活質量明顯好轉。結論:家庭病床社區護士上門護理指導能幫助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及延緩認知功能減退,從而減輕家庭負擔。
關鍵詞 癡呆 居家護理干預 生活質量 老年人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4)20-0060-03
癡呆是以認知功能缺乏為核心癥狀的獲得性智能損害綜合征,具有獲得性、進行性、持續性特點。老年性癡呆使患者身心遭受疾病折磨,還會由于繁重的家庭護理給患者家屬帶來沉重的精神負擔,因此,要積極采取措施、加強護理,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從而減輕患者家屬所面臨的壓力和煩惱,創造溫馨的家庭生活環境,控制老年性癡呆病情的發展。
對象與方法
對象
選擇延吉街道延吉四村和友誼新村小區2013年1月-2014年1月家庭病床輕中度老年癡呆患者40例,男性22例,女性18名,年齡大于70歲,有二、三級醫院診斷史病程大于2年。
護理干預方法
社區護士上門進行護理干預,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自愿配合,家屬與陪護人員主動學習如何護理患者,社區護士每月上門2~3次進行護理指導,并留下電話供家屬隨時可以咨詢。
患者的飲食護理[1]
老年癡呆患者由于記憶障礙,造成部分患者飲食過度,或因癡呆而不知饑飽不主動進食或拒食,影響必需的營養攝入,不利于身心健康。故在飲食安排方面,社區護士應告知家屬及陪護人員注意:①患者進餐時應安排專人照料,生活不能自理者要幫助喂水、喂飯。②根據患者口味進行膳食搭配和烹調,給予足夠的營養供給,適當限制熱量攝入,以優質蛋白質為主如雞蛋、魚、瘦肉、牛奶等。少量多餐,不吃油炸、過于油膩食物,多吃益智健腦防治老年癡呆的食物如芝麻、胡桃仁、松子、大棗、桂圓肉、山楂、荔枝、薏米仁等食品。③選擇適合患者特點的易咀嚼、易吞咽、易消化的食品。④吞咽困難者,飯菜要細軟易于消化,并預先幫助去除魚肉的骨刺,也不宜喂大塊食物以免梗阻窒息。⑤飲品、湯水溫度不可太高以免燙傷。⑥合理安排進食時間,定時定量,以免飲食過度或不足。
家庭生活自理能力訓練[2]
生活自理能力包括飲食、排泄、更衣、清潔和移動身體動作,社區護士每次上門要求輕度癡呆患者的家屬督促患者做簡單的家務,如買菜、做飯、收拾房間、清理個人衛生;對中度癡呆患者,家屬要耐心幫助和訓練患者的自理生活能力,如梳洗、用勺進食、自行穿脫衣褲、如廁和剪指(趾)甲、接打電話等。洗澡時放好溫水后提醒患者做下一步動作,患者的日常生活用品放置規定地方,盡量讓患者自己取放。更衣和清潔要求先讓患者自己做,必要時提醒和訓練大小便,指導排泄后的清潔整理動作,有時在患者自己做的基礎上再適當給與幫助。護士要提醒家屬陪同患者外出時,盡量讓患者自己辨別方向或告訴該如何走,能行走的患者必須自己走,絕不能因為怕意外跌倒而阻止,對能夠起步的患者必須每天攙扶著上、下午各走30 min,切不可一切包辦,而加速癡呆的發展。
家庭對老年癡呆患者認知功能訓練
社區護士上門告知家屬訓練內容,包括定向力、記憶力、語言計算能力和適當的娛樂活動。中度患者定向力和記憶力訓練:進行時間、空間和人物強化訓練,盡可能隨時糾正或提醒患者正確的人、時間、地點概念[3]。記憶力訓練:日常物品的認識和用途,如臉盆、杯子、肥皂、衣服、梳子、水果、蔬菜、花草等。每日活動安排要從簡單到復雜訓練,或將整個訓練分為若干小部分,一步一步訓練,每次訓練時間要短,經常給予患者鼓勵。語言和計算能力訓練:看圖說話、自我介紹、復述物品、100以內加減計算等。訓練方法:從工具、動物、植物、食品等內容中隨意指出一項(如食品)讓患者盡可能多說出與食品相關的東西,也經常讓患者講述簡單的故事或者回憶過去的事情,讓患者開口說話。娛樂活動:社區護士囑家屬播放患者熟悉的音樂或戲劇,讓患者跟著后面哼歌自得其樂,也可看戲曲、電視等,平時玩拼圖、種花草等,增加患者注意力,重建對生活的信心。
患者肢體功能康復鍛煉
社區護士上門指導康復訓練盡量從早期開始,訓練的重點應側重于個人生活能力的照顧和支持,盡最大努力促進軀體、心理及社會功能改善。老年性癡呆患者由于步態異常,身體平衡功能失調,為防止跌倒,配合輔助行走器具如拐杖、助行器可改善身體平衡和穩定度,矯正異常步態。對血管性癡呆后遺癥患者及家屬用健側肢體對患側肢體加以協助進行被動活動,患者自己沒有力量進行關節活動,家屬要幫助按摩關節,防止軟組織攣縮和粘連形成。在康復中,也要注意安全,在浴室中安排可抓的扶欄,使用橡膠浴盆墊、穿防滑拖鞋等以免滑倒。總之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地進行康復鍛煉不可操之過急。
問卷調查
自行設計問卷,由被調查者家屬填寫,當場完成問卷并收回,問卷內容包括認知障礙、情緒反應、理解力、記憶力、注意力、計算力、睡眠情況等。與干預前、干預1年后分別填寫1次,每次發放問卷40份,回收40份,有效回收率100%。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整理。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從表1可見,干預1年后,輕中度癡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明顯,大多數能協助家人做簡單的家務活,有部分血管性癡呆患者剛開始臥床不能行走,經過一段時間肢體康復訓練后能持拐獨立行走,認知思維能力也有所提高,證明積極康復鍛煉及社區居家護理干預很有必要。但是調查也發現,患者記憶力、計算能力、判斷力的改變不明顯。社區護士要加強指導家屬對患者多觀察,幫助患者進行康復方面的訓練,及時發現患者病情變化,以延緩病情發展,提高生活質量。endprint
討論
社區護士督促家屬積極配合患者進行康復是有效的
現代神經功能康復理論—習得性廢用論認為,主動康復訓練可預防或減少行為的改變[4]。表1顯示,居家護理干預后,輕中度癡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明顯,大多數能協助家人做簡單的家務活。通過鼓勵表揚增加患者自信心,部分患者脾氣好轉,減輕了焦慮癥狀。部分血管性癡呆患者經過訓練后能持拐獨立行走。但是,患者記憶力、計算能力、判斷力改變不明顯,家屬對患者關愛、幫助等情感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科學的飲食結構對預防進一步病變起到積極作用
氧自由基是癡呆禍首,給予富含維生素C、E、胡蘿卜素及硒等抗氧化物質可消滅自由基。鈣可以調節神經肌肉興奮性與傳導性,改善患者認知能力。老年癡呆與飲食習慣有關,如過多攝取肉類、油脂類食物易使腦動脈硬化,社區護士上門指導家屬在日常飲食中補充粗糧、各種海產品、食用菌、乳類、豆制品及各種蔬菜水果等,以滿足機體所需要的各種維生素礦物質,預防血管硬化,防止癡呆進展。
綜合護理干預側重于個人生活能力的照顧和支持[5]
心理護理對癡呆患者很重要,讓家屬積極主動與患者多交流,鼓勵患者表達自己的想法,盡可能尊重患者的意見,如果患者語言障礙表現為遺忘名稱,家屬護理時要反復說出名字強化記憶。家屬、陪護人員態度要和藹耐心,家人有空經常帶患者到小區散散步,與鄰居聊聊天,有興趣愛好的患者還要鼓勵其繼續動手操作、唱歌娛樂等,多動腦,提高思維能力。
總之,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癡呆已成為老年人突出的健康問題和社會問題,加強對老年性癡呆患者的家庭護理指導是社區護理工作的重要環節。
參考文獻
李家育. 老年性癡呆病人護理210問[M]. 北京: 科學術文獻出版社, 2000: 86.
黃永禧, 王寧華. 康復護理[M]. 北京: 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2007: 28-29.
張允嶺. 老年癡呆早期防治手冊[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 93.
楊莘. 神經疾病護理學[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 176.
馬永興, 俞卓偉. 現代癡呆學[M]. 北京: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8: 397.
(收稿日期:2014-04-26)endprint
討論
社區護士督促家屬積極配合患者進行康復是有效的
現代神經功能康復理論—習得性廢用論認為,主動康復訓練可預防或減少行為的改變[4]。表1顯示,居家護理干預后,輕中度癡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明顯,大多數能協助家人做簡單的家務活。通過鼓勵表揚增加患者自信心,部分患者脾氣好轉,減輕了焦慮癥狀。部分血管性癡呆患者經過訓練后能持拐獨立行走。但是,患者記憶力、計算能力、判斷力改變不明顯,家屬對患者關愛、幫助等情感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科學的飲食結構對預防進一步病變起到積極作用
氧自由基是癡呆禍首,給予富含維生素C、E、胡蘿卜素及硒等抗氧化物質可消滅自由基。鈣可以調節神經肌肉興奮性與傳導性,改善患者認知能力。老年癡呆與飲食習慣有關,如過多攝取肉類、油脂類食物易使腦動脈硬化,社區護士上門指導家屬在日常飲食中補充粗糧、各種海產品、食用菌、乳類、豆制品及各種蔬菜水果等,以滿足機體所需要的各種維生素礦物質,預防血管硬化,防止癡呆進展。
綜合護理干預側重于個人生活能力的照顧和支持[5]
心理護理對癡呆患者很重要,讓家屬積極主動與患者多交流,鼓勵患者表達自己的想法,盡可能尊重患者的意見,如果患者語言障礙表現為遺忘名稱,家屬護理時要反復說出名字強化記憶。家屬、陪護人員態度要和藹耐心,家人有空經常帶患者到小區散散步,與鄰居聊聊天,有興趣愛好的患者還要鼓勵其繼續動手操作、唱歌娛樂等,多動腦,提高思維能力。
總之,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癡呆已成為老年人突出的健康問題和社會問題,加強對老年性癡呆患者的家庭護理指導是社區護理工作的重要環節。
參考文獻
李家育. 老年性癡呆病人護理210問[M]. 北京: 科學術文獻出版社, 2000: 86.
黃永禧, 王寧華. 康復護理[M]. 北京: 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2007: 28-29.
張允嶺. 老年癡呆早期防治手冊[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 93.
楊莘. 神經疾病護理學[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 176.
馬永興, 俞卓偉. 現代癡呆學[M]. 北京: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8: 397.
(收稿日期:2014-04-26)endprint
討論
社區護士督促家屬積極配合患者進行康復是有效的
現代神經功能康復理論—習得性廢用論認為,主動康復訓練可預防或減少行為的改變[4]。表1顯示,居家護理干預后,輕中度癡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明顯,大多數能協助家人做簡單的家務活。通過鼓勵表揚增加患者自信心,部分患者脾氣好轉,減輕了焦慮癥狀。部分血管性癡呆患者經過訓練后能持拐獨立行走。但是,患者記憶力、計算能力、判斷力改變不明顯,家屬對患者關愛、幫助等情感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科學的飲食結構對預防進一步病變起到積極作用
氧自由基是癡呆禍首,給予富含維生素C、E、胡蘿卜素及硒等抗氧化物質可消滅自由基。鈣可以調節神經肌肉興奮性與傳導性,改善患者認知能力。老年癡呆與飲食習慣有關,如過多攝取肉類、油脂類食物易使腦動脈硬化,社區護士上門指導家屬在日常飲食中補充粗糧、各種海產品、食用菌、乳類、豆制品及各種蔬菜水果等,以滿足機體所需要的各種維生素礦物質,預防血管硬化,防止癡呆進展。
綜合護理干預側重于個人生活能力的照顧和支持[5]
心理護理對癡呆患者很重要,讓家屬積極主動與患者多交流,鼓勵患者表達自己的想法,盡可能尊重患者的意見,如果患者語言障礙表現為遺忘名稱,家屬護理時要反復說出名字強化記憶。家屬、陪護人員態度要和藹耐心,家人有空經常帶患者到小區散散步,與鄰居聊聊天,有興趣愛好的患者還要鼓勵其繼續動手操作、唱歌娛樂等,多動腦,提高思維能力。
總之,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癡呆已成為老年人突出的健康問題和社會問題,加強對老年性癡呆患者的家庭護理指導是社區護理工作的重要環節。
參考文獻
李家育. 老年性癡呆病人護理210問[M]. 北京: 科學術文獻出版社, 2000: 86.
黃永禧, 王寧華. 康復護理[M]. 北京: 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2007: 28-29.
張允嶺. 老年癡呆早期防治手冊[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 93.
楊莘. 神經疾病護理學[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 176.
馬永興, 俞卓偉. 現代癡呆學[M]. 北京: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8: 397.
(收稿日期:2014-04-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