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明輝
【摘 要】基礎教育回歸普適與樸素品質是教育發展的需要,是實現我國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基礎教育應該作為一種教育品質,而不是讓其成為社會競爭的武器,不能讓基礎教育成為一種殘酷、沉重的教育,主張教育回歸普適與樸素有很大的必要性。
【關鍵詞】基礎教育 普適與樸素 品質
一、前言
何為基礎教育?我國每年都有大量學生在刻苦學習,數十載的學習只為一朝擠進名牌大學的大門,時刻把學習作為自己的終極目標,但是我國的大學所培養的杰出人才少之又少。我國基礎教育越來越偏離原有的目標,基礎教育反而成為一種負擔,打造名校,培養精英,把培養杰出人才的任務與責任全部壓在了未成年人的身上,以至于我國很多學生成為被迫接受教育的群體。基礎教育的對象應該是全體學生,而不是經過篩選出來,通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來確立普適與樸素的培養目標,使基礎教育是終身教育的基礎得到體現。設置普適與樸素的課程才能使每一個受教育者都有機會成為人才,從而實現教育基礎是培養杰出人才的基礎。選取普適與樸素的教育教學創新方法驗證了基礎教育教學創新只是為基礎而創新的觀點。
二、主張基礎教育回歸普適與樸素的必要性
如今基礎教育過于浮華、形式化,培養的目標及教學方法都不對。基礎教育培養人的目的、教學課程的創新追求與教學方法的探索都過于重視形式,忽略了其本質要求。基礎教育應該培養學生的良好平民素質,最重要的是基礎扎實、樸實、厚實,而不是進行形式主義教育,所以說基礎教育及基礎教育的教學創新需要普適與樸素的教育品質。鄉土課程、校本課程、綜合實踐課程及文化特色課程等豐富了基礎教育課程,但是如今很多中學課程的創新知識單純地將別人的移植過來,只是完成了模仿卻沒有進行有效創新,這樣并沒有實現基礎教育回歸普適與樸素的目標。基礎教育與其教學創新回歸普適與樸素是基礎教育的本色,而如今的基礎教育卻顯得如此冷漠,孩子們在求學階段已經失去了純真,他們面臨的都是堆積如山的學習任務,承載著家長、學校和社會對他們極高期盼的重任,所以基礎教育回歸普適與樸素非常有必要。
三、基礎教育只是終身教育的基礎
基礎教育只是最終教育的基礎,它為人們的終身學習及教育做好基礎準備。基礎教育的甄別、選拔和淘汰競爭行為顯得極為荒誕,教育的初衷只是為了一個結果,這樣的基礎教育目的只是階段性的教育并非終身教育。很多家長及學校為了不讓孩子輸在所謂的起跑線上,過于急功近利,過早給孩子灌輸競爭思想,過于注重結果,卻忽略了過程,不利于學生良好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形成。如果注重培養國民素質,要求他們以平常心做平常人,這樣的樸素要求就能普適,而且學生的差距也不會嚴重到出現兩極分化。終身教育及終身學習是普適的,所以基礎教育要堅持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而不是區別對待學生,然而基礎教育要優先關注弱勢群體,還要特別關注哪些沒能實際性納入考試競爭的教育方面。
四、基礎教育是培養杰出人才的基礎
如今人們對基礎教育的理解存在很大的誤區,把終身的教育基礎作為選拔杰出人才的考試基礎,無視那些不參與或沒有機會參加這種考試的人的需要,以至于基礎教育被逼迫到選拔性競爭中來,讓高中生的學習幾乎成為生活的全部,過于看重高考,更甚者把其當作生死攸關的事情。即使大學能夠培養杰出的人才,基礎教育也只是為其打基礎,為人才的培養提供原材料,普適與樸素是原材料的本質特征。這是基礎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原因,也是其設置全面過程,謹慎地安排課程的順序的良苦用心,然而這一份苦心在實踐中卻遭到了漠視。人們為了應試教育,將課程進行分級,分為主要課程與次要課程,還分為考試與非考試課程,還有扶持尖子生的特殊打造課程。基礎因此成為選拔杰出人才的基礎,但是這絕不是杰出人才的全面基礎。基礎教育為培養杰出人才而打好基礎,應該是為每一個受教育者都有機會杰出的基礎。每一位受教育者都應該受到重視,不能歧視任何一個弱勢群體學生,因為每一個學生都應該獲得公平的機會來成為杰出的人才。
五、基礎教育教學創新是為基礎而創新
教學方法的創新是教育教學改革中最常見的改革體現,但是方法的創新常常會為了標新立異而忽視了基礎,忽視了普適與樸素。方法創新研究成果是否能在實踐中普適,它是否具有不浮華的樸素品質,這些問題在創新教學方法前就應該考慮。形式主義的創新很容易,但是在實踐中沒有什么作用,而普適與樸素的創新卻步履維艱,比如語文情境教學法的出現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經過長期的理論指導與實踐相結合而得以創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創新需要遵循自然原則,應該尊重為基礎而創新的教學方法,讓每一個教師都有屬于自己的教學個性與風格。
六、結語
如今我國的教育模式與教學方法的創新還處于轉型階段,傳統教學模式的應試教育性質比較明顯,這種教學模式必定會被淘汰。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基礎教育回歸普適與樸素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因為基礎教育只是終身教育、培養杰出人才的基礎,基礎教育教學創新也只是為基礎而創新。
【參考文獻】
[1]陳保如.淺談基礎教育中的素質教育[J].學周刊,2011(13).
[2]黃云龍,趙宏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基礎教育的社會定位及其運行機制[J].上海教育科研,199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