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梅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有條不紊的推進,推行素質(zhì)教育已經(jīng)成為教育界的共識。初中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chǔ)課,對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分析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教育制度改革的過程中,高效課堂已經(jīng)成為教學的關(guān)鍵性因素。高效課堂能夠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收獲有效的知識,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本文以初中語文為例,對高效課堂的設(shè)計與應用展開討論。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 高效課堂 設(shè)計
引言
高效課堂主要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chǔ)上,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達到更高的教學目的,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課堂。實踐表明,高效課堂能夠取得較高的影響力和社會效益。高效課堂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已經(jīng)獲得眾多教師的青睞。在過去,雖然我們一直在提高效課堂,但是卻只停留在成績提高快、升學效率高的評判標準上。初中語文是一門較為重要的課程,若是高效課堂能夠有效地應用于其中,可以產(chǎn)生較為直觀的效果。
1. 把握學生學習心得,高效的運用于課堂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能否將學生的注意力抓住,這是一堂課開始階段就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來的。一堂有效的課堂教學,就應當在教學活動開始階段抓住學生。將學生抓住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學生的學習欲望是高效課堂所必備的一個因素。在過去,我們的教學活動在開展的過程中不僅為了趕進度,還要預留出時間讓學生來做練習。語文教師展開教學活動就是講課文、講寫作、講語法。長此以往,學生已經(jīng)習慣教師的這種教學模式。每一個學生都是機械地掌握教師對其灌輸?shù)闹R。這種教學方式雖然可以達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卻不能說是高校課堂。另外,由于初中生正處于叛逆和好奇心較嚴重的時候,沒有足夠的耐心。但是,他們卻有強烈的求知欲望,追求新鮮事物。教師在課堂上應當因勢利導,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這樣不僅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還能夠讓學生對課堂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例如,當語文教師在講授《論語》中古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一天中太陽處于不同位置時,顏色、溫度、大小之間的區(qū)別,之后就可以以太陽顏色為例教學生如何區(qū)別冷暖色調(diào),以太陽大小為例講授光滲效應的現(xiàn)象等,再在為學生講授這些常見的物理現(xiàn)象在生活中的應用。最后教師可以引出論語里面的故事《兩小兒辯日》,這樣就可以循序漸進地引入論語中其他的篇章。在語文課開始階段,利用學生的求知欲,迅速抓住學生的眼球,不僅可以讓學生學習到古文知識,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致。
2.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高校的開展探究
在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是每一門課程在學習過程中老生常談的一個話題,語文課程學習也不例外。初中新語文課程中就已經(jīng)明確地提出了,教師在教學活動的主要職責不僅僅是“教”,還在于培養(yǎng)學生“學”。學生的學不應當停留于“學會”,更應當指引學生“會學”。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應是處于受眾的角色中,而應是一個學習過程的參與者。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就可以在學習過程中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地學習。學生就可以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地探究學習,語文課堂也就會產(chǎn)生高效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學習的載體,有效地促進自我知識的探究。
例如,學生在學習《蘇州園林》時,若條件許可,語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走進蘇州園林。在蘇州園林中充分感受其設(shè)計的巧奪天工。若是條件不許可,語文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就近參觀一些古代園林建設(shè)的經(jīng)典,或者以視頻的方式讓學生來真實感受課文中的真是描寫。又比如在學習《我的叔叔于勒》時,語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扮演小說中的角色,通過角色的扮演,加深學生對文中描寫于勒的前后人物的反差。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自主性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有效地掌握學習的內(nèi)容。通過探究活動,加深對課文的印象,語文課堂的高效性便在潛移默化中形成。
3. 利用多媒體教學,高效的應用課堂
在科學技術(shù)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更能夠提高教學的效果。多媒體課件,有效地將聲音、文字、影像等多種信息集中在課件中,滿足學生視聽等感覺器官的需要,激發(fā)學生對多媒體課的興趣。將多媒體運用到課堂中,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生興趣和記憶。多媒體教學設(shè)備制作的課件可以動靜結(jié)合,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替代了靜態(tài)的、呆板的板書和課件。動靜結(jié)合的教學方式,化無聲為有聲,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步驟。語文教師利用多媒體可以將一些較為抽象的文章,更直觀、形象、具體地展示給學生。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廣泛地應用這種技術(shù)。例如,學生在學習《桃花源記》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制作精美的“桃花源”圖片。讓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欣賞這些圖片,觀賞圖片之后讓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這些圖片。展示圖片的過程中,利用聲音和動畫效果,讓學生體味真正的文字韻味,理解作者在寫文章時的感情變化。利用聲音、圖片以及動畫,將枯燥的、無味的、課堂創(chuàng)設(shè)成為愉悅性較強的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值得指出的是,多媒體輔助教學定位應該是在“輔助”,教師應先備好課,分析學生的需求,但是必須以豐富實在的課堂教學內(nèi)容作為支撐。
結(jié)束語
新課程改革中,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gòu)建需要的是教師、學生等多方的努力。但是,關(guān)鍵在于端正初中生的學習動機,這對初中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涯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教學是不斷生成的,在語文課堂教育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碰撞中不斷生成新的教學資源、教學內(nèi)容、教學程序乃至新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劉冰霜.如何創(chuàng)設(shè)初中語又高效課堂[J].成才之路,2012,6(12):33-33.
[2]郭迎春.淺議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考[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1,10(1):21.
[3]張洪高,唐曉明.中國道德教育核心價值遭遇時代困境的表征[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 教育科學版)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