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翠霞
有效的教學是指教師和學生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指定的教學目標,是教師在實現教學目標和滿足學生發展的教學行為,是教師與學生雙重價值目標的體現。靈動的課堂不是停留于表層的做秀,而是在整體深刻理解文本和學生實際后煥發的自然而然的創設和生成!
一、在課堂中,怎樣才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1.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需要兩個點
(1)興奮點
合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回歸生活本真,在課堂教學中多方面培養和激發學生的興奮點。
①重視教科書等文字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處理好重點知識的同時,可以從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學習能力出發,大留空白,把學生們帶入一個自我施展的空間。以學生知識基礎和認知規律為依據,以追求最大效益為出發點,大膽重組教材。這里面也包括兩點,一是章節內重組,二是章節外重組。結合學生生活的實際,給原教材“穿靴、戴帽”。教材通常從知識導入,距生活較遠,而教師可以根據當地生活實際,給教材補上與生活緊密聯系的開頭與結尾。這樣,使教材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對學生加深理解教材大有好處。
②關注教師、學生自身以及社會各方面人士所具有的豐富信息資源
生活中有很多新的現象需要我們去觀察,有很多新的問題需要我們去思考、去探究,有很多新的故事需要我們去聆聽……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做生活的有心人,上實用的政治課,要讓政治課教學貼著地面走,緊跟時事,緊跟生活。這樣,我們的政治課才能充滿活力、富有生命力!
③運用現代信息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及其體現方式,拓寬學科教學的空間。
試想:在平時的上課中,如果課堂上學生回答的問題都不是提前預設的,答案也不是事先安排的,會激發不出學生參與探究的熱情嗎?這種課堂效果會差嗎?
(2)知識點
要做到這一點,應該怎樣去做呢?
首先,要深刻領會各學科《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通過對課程標準的分析理解,建立起本學科的知識體系,在此基礎上確定出每一章節、每一課時的具體知識點。
其次,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具體內容。通過對教材的深入分析和理解,準確把握本章節、課時的能力要求、知識要求、應用要求,從而確定出本節課的知識點。在這些知識點中再分析出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如何去突破它。
再次,要分析近年來的高考試卷,從考試命題的角度確定出講課的知識點。當把知識點確定出來后,還需要認真審視試題答案,分析答題思路,引導學生明確答題時的思考方向,從而提高學生審題能力。
2.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需要兩條線
(1)情感——交通線
“交通”,指的是情感上的“交流、溝通”。其實每位教師都應該清楚,我們的學生一天要在教室里坐上七八個小時,如果是傾聽著自己并不愿意聽到的枯燥聲音,得到的不是熱情的鼓勵,而是斥責的眼神和語言,這45分鐘的時間對他們來說,該是怎樣一種難熬的時光?所以在課堂上建立起來與學生密切聯系的情感交流與溝通,就是非常必要的。教師真情付出,學生如沐春風,才會實現教師與學生的情感溝通,有了情感上的溝通,學生的學習才會變成幸福的事情,才會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才會使學生在充分享受成功與愉悅的同時,得到最大的收獲。
(2)創新——生命線
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怎樣才可以把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起來呢?
首先,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體現出創新能力的培養。長期以來,我們有的教師離開了教學參考書就上不了課,離開了教材就教不了書,一切只是照搬書本,教師的作用只是一個書本知識的傳承者,這樣永遠也不會把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起來,只有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努力去探索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環節設計,才會有可能使我們的教學為創新能力的開發而服務。
其次,在教材的使用上體現出創新性,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擴大知識領域。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曾經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而我們有的教師在教學時,不敢越教材雷池一步,不敢整合教材,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是絕對沒有好處的。因此,教師要有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的能力。
最后,在教學方式的變化上要體現出創新思維的培養,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養成鉆研探索精神。就目前來講,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這也是難點之一。
3.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需要三個面
(1)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學生能力其實質就是學生的學習能力,它包含的是多方面的,比如善于分析與綜合的能力、勤于思考善于發問的能力、尋求最佳解決問題途徑的能力等等。而這些能力的培養,并不是需要教師去刻意追求,而是要把它融入到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在教學的過程中使學生悟到,從而把教師的教學方法演變成為學生自己的能力。
(2)面向全體學生
在聽課的時候,發現有的教師在課堂中對優秀學生表現出的關愛程度遠遠高于一般學生,其實這是教師教學中的一個誤區。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要樹立起面向全體學生的思想意識。如果教師的眼中只有優秀學生而忽略了其他學生的存在,勢必會產生多數學生在課堂上心不在焉的后果,這對提高教學效率實在是一種嚴重的阻礙。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呢?各位老師有好的方法嗎?
(3)面對教學實際
所謂的教學實際,其實就是指你所任課學校的、班級的具體實際情況。尤其是要注意在學習外地先進經驗的時候,必須要立足于本班實際,不能照搬照用,否則再好的經驗一旦脫離了自己的實際,也不會見到效果的。比如,現在好多學校都在推廣某某中學經驗,其中學案的使用就必須要以自己本班學生的實際來進行操作,不能只是學一點形式和皮毛。否則就會出現別人的經驗學不到,自己的優勢卻發揮不出來,其結果必然會影響到教學效率。
4.高效課堂需要“三個要”
(1)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心目中有沒有學生,能不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僅是課程改革下的學生觀的體現,而且還是上好課的前提。要想實現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主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教師就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為學生的成長提供一個寬松和諧的育人環境。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些急于想表現自己的學生,這是好現象,我們要做的工作應該是因勢利導,抓住機會教育他們注意自己思維的深刻性,而不是斥責,更不是棒喝!
(2)要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愉悅
學生厭學往往是從自己喪失信心開始的,當學生回答不出問題的時候,當學生作業做錯的時候,當學生考試不及格的時候,需要我們去努力尋找他的閃光點,去鼓勵他,激勵他。當學生失去自信心的時候,使他看到自己的優勢,體驗到成功的愉悅。
(3)教師要體會到研究的魅力
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碗水,必須自己要有一桶水。那么你的這桶水要從哪里去汲取?教師要想實現教學的高效率,就要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體會到研究的魅力。教師要想快速發展,無數事實證明——以研究者的眼光和心態經常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這是不斷超越自我的有效途徑。
二、如何有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
1.教師要轉變課堂教學觀念
課堂教學活動是教師、學生、教材三個要素交互作用的動態過程,為此在教學中要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學生觀和教材觀。教師要成為學生主動學習的指導者和組織者,“教”的目的是讓學生會“學”。在學生觀上,要致力于促進全體學生主動地學習與發展。教師要做到:學生能回答的問題,教師不替代;學生能觀察發現的規律,讓學生自己跳起來“摘果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在教學活動中主動感知獲取知識。也就是說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只做導演不做演員。
2.探索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模式
《普通高中政治課程標準》指出,要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必須重視在教學活動中靈活運用教學策略。那么,哪些教學方法適合學生主動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預習→向老師提問→帶問題學習”等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課堂的要求也會不斷的加深,但我們只要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那我們的課堂就是高效的。
3.優化課堂教學時間管理
提高教學效率的實質是在單位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教學成效。為此,必須優化課堂教學時間管理,充分發揮教學時間的綜合效用。教學中必須做到:第一,制度化學習時間與自主性學習時間相結合;第二,最大限度地減少課堂時間損耗,提高課堂學習的實用時間,綜合達成各項課堂學習目標。這就是說,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不能寄希望于大量額外增加學生的學習時間,而是要通過提高教學水平和知識有效性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課堂時間損耗,提高課堂學習的實用時間。因而,教師還要把課堂教學時間的分配與教學目標、內容等因素聯系起來,課堂教學才能綜合、全面、高效地完成培育新人的各項任務。
追求有效,是政治課教學的永恒話題,是一種理想的境界,需要教師熟練地運用有效性策略,準確把握新課程標準的價值導向,徹底轉變教的理念和活動設計的理念,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體驗、生成、感悟,促進學生學會主動學習。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長期而漫長的過程,它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積極探索,不斷積累經驗,才能有所提高。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