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宏
急性心肌梗死在臨床中屬于較為常見疾病, 發病速度較快, 死亡率高, 所以快速準確診斷具有重要價值, 能夠及早進行治療, 挽救生命, 改善預后等。本文選取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應用心肌標志物進行快速檢測診斷, 效果明顯,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6月~2014年2月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年齡31~75歲, 設定為研究組, 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標準。并選取同時期健康者70例, 年齡28~54歲, 設為對照組。
1.2 方法 兩組患者在檢測時均應用肝素鋰抗凝真空管,采集靜脈血液3 ml, 混勻分離血漿, 立即檢測。研究組患者在癥狀產生的1~4、4~8和8~24 h 3個時間段內采集血液,立即檢測。cTn-I、Mb應用ACCESS化學發光免疫分析系統進行檢測, CK-MB則選用日立708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 試劑盒按照操作說明應用。陽性截斷值為cTn-I>0.40 ng/ml, Mb>116 ng/ml, CK-MB>25 U/L。
1.3 統計學方法 所以數據均應用SPSS18.0軟件統計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 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Mb、cTn-I、CK-MB水平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cTn-I、Mb、CK-MB聯合檢測水平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Mb、CK-MB、cTn-I水平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Mb、CK-MB、cTn-I水平對比(±s)
注:兩組比較, aP<0.05
項目 對照組(n=70) 研究組(n=70)1~4 h 4~8 h 8~24 h cTn-I(ng/ml)0.012±0.005a 3.31±1.56 15.75±3.46 19.51±5.89 Mb(ng/ml)60.13±23.54a 158.45±23.87 196.56±35.46 231.56±123.5 CK-MB(U/L)11.64±5.43a 14.91±3.89 23.16±13.56 95.64±32.64

表2 心肌標志物聯合檢測AMI真陽性率對比[n(%)]
Mb屬于色素蛋白, 乃橫紋肌所特有, 主要出現在心肌和骨骼肌, 與氧相結合出現可逆性, 肌細胞中能夠完成儲存及運輸氧作用。肌紅蛋白通常不會在健康者血液內存在, 當患者心肌或骨骼肌遭受損傷時, 血液內會產生肌紅蛋白。肌紅蛋白作為第一個非酶類蛋白在心肌損傷疾病診斷中得到應用, 肌紅蛋白具有較高敏感性, 且非特異性, 對于冠狀動脈再通再梗阻狀況能夠作為標志物應用, 快速性、敏感性均較高。患者出現急性心肌梗死癥狀, 血液內肌紅蛋白隨梗死而產生, 往往梗死1 h內就會上升, 2~4 h肌紅蛋白會上升到正常值十倍狀態, 5~10 h肌紅蛋白值會上升到高峰, 30 h后肌紅蛋白值會降低到基線, 在心肌標志物中, 肌紅蛋白屬于上升較早的一種, 所以在AMI中存在理想診斷價值。由于肌紅蛋白非心肌特有, 大范圍創傷、多骨骼病癥、大型手術、劇烈運動,均會導致血液內血紅蛋白上升, 因此肌紅蛋白并無較良好特異性[1]。
肌鈣蛋白是心肌內所特有的一種蛋白質, 屬于心肌收縮調節蛋白量的一個亞單位, 相對分子量很小, 主要以兩種形式存在心肌細胞內, 少量可溶性游離于細胞質, 大多數不可溶性則會形成結構蛋白固定儲存于肌原蛋白。在缺血缺氧癥狀出現使得細胞膜無法保持完整性時, 游離態肌鈣蛋白會及時穿透細胞膜進到血液內, 與此過程中處于固定狀態的肌鈣蛋白會發生分解形成游離態進血液內。在心肌發生不可逆性損傷情況時, 肌鈣蛋白大量釋放而出, 3 h時會檢測到血液內存在, 能夠保持1~2周, 所以具有較高特異性。臨床中肌鈣蛋白在心肌損傷診斷中具有較高敏感性, 且屬于最特異的一種標志物[2]。
CK-MB主要處于心肌細胞外漿層, AMI患者一般在血清中出現時為4~12 h, 平均出現時間為6 h, 在疾病早期診斷存在一定價值, 屬于AMI檢測早期標志物, CK-MB不屬于心肌特有一種酶, 因此會出現AMI假陽性現象。研究發現,癥狀出現12~48 h分析顯示CK-MB靈敏度與特異性分別為96.8%和89.6%。但因為肌肉組織存在較高CK-MB, 所以特異性有一定下降[3]。
經本文研究發現, AMI早期診斷時Mb靈敏度是最高的,CK-MB則在疾病發生8 h內未出現明顯變化。cTn-I早期診斷效果理想。應用多指標聯合檢測, 真陽性率明顯上升, 結果較為理想, 經連續性的動態檢測, AMI漏檢情況很少出現。
綜上所述, 應用快速檢測方法能夠達到理想結果, 對于縮短檢測時間、及時治療具有重要作用。
[1]朱馨媛.血漿內源性sRAGE、esRAGE、cRAGE對冠心病及其并發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價值.臨床心血管病雜志, 2010,26(7): 517.
[2]郝東亞.心肌肌鈣蛋白診斷和除外急性心肌梗死界限值的探討.臨床心血管病雜志, 2012,28(2):19.
[3]任利輝.小劑量腺苷負荷超聲檢測對急性心肌梗死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預后的預測價值.中國循環雜志, 2013,28(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