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巨漢 涂春梅 張興輝 劉月嬌 羅錦蘭
阻生牙常常會引起牙冠周圍的牙齦發炎, 甚至嚴重時造成臉頰腫脹, 張口困難, 頜下淋巴結腫大, 可引起全身發熱。阻生牙還會引起相鄰牙齒齲壞、松動、牙槽骨吸收等癥狀。阻生智齒是人類種系發生和演化過程中, 隨著食物種類的變化, 帶來咀嚼器官的退化, 造成頜骨長度與牙列所需長度的不協調, 頜骨的逐漸退縮, 使牙列最后長出的第三磨牙(智齒)萌出的正常位置不足而產生的[1]。臨床上治療阻生牙最為有效的方法即為將其拔除。所以, 下頜阻生智齒的拔除是口腔科門診的常見手術, 也是難度最大、并發癥較多的拔牙手術操作, 若不慎重易造成下頜角骨折, 下頜神經損傷致下唇麻木, 也易傷及主要咀嚼功能的第二磨牙等[2,3]。經作者研究發現微創拔牙技術與傳統的拔牙方式相比, 手術時間短,患者術后并發癥較少, 現將過程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46例下頜阻生第三磨牙的患者均為本院口腔科在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間收治的患者, 將46例患者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23例。實驗組:23例患者年齡16~42歲, 平均(23±7.2)歲, 其中男性患者10例, 女性患者13例, 實驗組采用微創拔牙技術拔除下頜阻生的第三磨牙, 對照組:23例患者年齡15~43歲, 平均(22±7.8)歲, 其中男性患者12例, 女性患者11例, 對照組采用傳統拔牙方式拔除下頜阻生的第三磨牙。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組成、下頜阻生牙形態等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差異有可比性。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X線平片診斷為下頜第三磨牙阻生, 所有患者手術時均無感染, 發熱等現象, 女性患者選擇手術時機要避開生理期。排除標準:排除有血友病或其他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 排除血壓未得到嚴格控制的高血壓患者, 排除心臟功能障礙的患者。
1.3 手術方法 兩組患者拔牙前均常規服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兩組均采用局部麻醉方法進行麻醉[4]。麻醉后實驗組患者均采用微創拔牙技術實施手術, 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方式拔除阻生的下頜第三磨牙, 兩組患者阻生牙拔除后, 清理干凈拔牙創面內的碎骨片、碎牙片, 稍后讓血液充分填充牙槽窩, 做1~2針的創面縫合。患者拔牙術后給予常規抗生素口服, 預防感染。
1.3.1 實驗組 實驗組的23例下頜第三磨牙阻生的患者均采用微創拔牙技術, 方法步驟:①暴露埋伏牙:切除阻生的下頜第三磨牙牙冠和牙頸部之間的牙齦組織, 使阻生牙暴露。②去除牙槽骨:去除覆蓋阻生齒牙冠的牙槽骨, 以盡量暴露牙冠為原則, 暴露牙冠咬合面、牙頸部。③分割牙:將牙齒分割, 磨除阻擋的牙冠。雙根的阻生牙要將牙冠磨去至牙根分叉處。④拔除牙:挺出分割后的牙冠, 用窄挺在頰側骨壁與牙根之間稍作移動, 至牙根松動, 用寬挺將牙根撬出。
1.3.2 對照組 對照組的23例下頜第三磨牙阻生的患者均采用傳統拔牙技術, 劈冠法分割牙冠, 取出碎牙, 碎骨。
1.4 判斷標準 記錄每例患者從手術開始至清創縫合完成的時間, 作為手術時間。統計患者出現并發癥的情況, 如術中出血過多、鄰牙損傷、斷根、術后下唇麻木、干槽癥等。判斷拔牙后腫脹、疼痛、張口受限的標準為:無癥狀:腫脹、疼痛均不明顯, 張口度大于三指。輕度:腫脹輕微較軟, 微痛, 不影響工作, 張口度小于三指。中度:腫脹組織內有硬結,疼痛能忍受, 張口度小于二指。重度:腫脹組織變硬、壓痛,疼痛不能忍受, 張口度小于一指[5]。
1.5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由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手術所用時間平均為(20.7±5.5)min, 對照組患者手術所用時間平均為(32.7±5.8)min。實驗組手術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果具有可比性。實驗組23例患者術后發生并發癥的有1例, 占4.3%, 對照組23例患者術后發生并發癥的有4例, 占17.4%, 實驗組患者拔牙后并發癥患者明顯少于對照組, 且術后疼痛腫脹程度也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果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時間、術后并發癥比較
阻生牙會引起相鄰牙齒齲壞, 松動, 牙槽骨吸收等癥狀。阻生智齒是人類咀嚼器官的退化, 頜骨長度與牙列所需長度的不協調, 牙列最后長出的第三磨牙萌出的正常位置不足而產生[5]。下頜阻生第三磨牙常引起冠周炎、頜面間隙感染、骨髓炎、敗血癥等多種嚴重并發癥, 甚至死亡的后果。大多數情況下, 消除并發癥的惟一方法就是拔除阻生第三磨牙[6]。因此, 下頜阻生第三磨牙拔除術是口腔科極為常見的手術,傳統的劈冠法拔除下頜阻生的第三磨牙, 由于手術方法較為暴力, 同時下頜骨較為堅硬, 力度不好控制。因此手術時間較長, 手術時間的延長不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還增加了術后并發癥發生的幾率, 容易損傷阻生牙周圍組織和相鄰牙。微創拔牙技術操作精細, 全程手術視野好, 手術過程實現了對阻生磨牙的根冠分離, 這樣可以更好的控制力度, 不至于誤傷阻生牙周圍組織和相鄰牙, 降低了手術的風險。避免劈冠時的錘擊力造成骨質過度缺損、下頜骨骨折、牙根折斷誤入翼頜間隙及神經血管、顳頜關節損傷等并發癥的產生[7]。以上研究結果證明微創拔牙技術與傳統的拔牙方式相比, 手術時間短, 患者術后并發癥較少值得臨床推廣。
[1]郭宏劍, 梁非照, 黎鋼.微創拔牙技術在下頜阻生智齒拔除中的應用進展.中國臨床新醫學, 2013, 6(6):601-603.
[2]黃洪章.現代口腔頜面外科學.北京: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27-28.
[3]邱蔚六.口腔頜面外科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75-84, 90-98.
[4]張國權, 張國志, 翁汝漣, 等.兩種不同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方法用于下頜阻生第三磨牙拔除術的對比研究.臨床口腔醫學雜志, 2011, 27(7):425-427.
[5]周宏志, 胡開進, 秦瑞峰, 等.下頜復雜阻生智齒拔除術并發癥的藥物控制.實用口腔醫學雜志, 2009, 25(5):706-709.
[6]王林.微創拔除下頜復雜阻生第三磨牙180例臨床觀察.醫學綜述, 2010, 16(17):2715-2716.
[7]高曉蔚, 陳曼麗, 劉瑛.應用微創拔牙術拔除下頜阻生第三磨牙的臨床試驗.新疆醫科大學學報, 2012, 35(4):517-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