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新
產后抑郁癥是產婦在分娩后出現的一種精神障礙性疾病, 常表現為情緒低落、自卑、抑郁以及頭痛、失眠、身痛等[1],情況嚴重的甚至出現自傷或自殺, 嚴重的影響到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對此, 在產婦圍生期給予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研究中, 選取了122例在本院住院分娩的產婦為研究對象, 在圍生期給予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了2012年2月~2013年8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產婦122例, 按照隨機的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61例。其中對照組產婦中, 年齡為20~32歲,平均年齡(27.1±3.7)歲, 孕周為37~43周, 平均(39.1±1.2)周, 陰道分娩24例, 剖宮產37例;觀察組產婦中, 年齡為22~34歲, 平均年齡(28.2±3.5)歲, 孕周為38~44周, 平均(39.41±1.6)周, 陰道分娩22例, 剖宮產39例。兩組產婦在年齡、孕周以及分娩方式等基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標準 ①所選產婦的年齡范圍在20~34歲。②產婦孕周均≥37周, 無嚴重心肝腎功能異常者。③所有產婦均無心理疾病史、精神障礙和腦血管疾病史[2]。④所有產婦及其家屬對本次調查均知悉, 并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 護理人員在孕婦入院后進行常規的健康教育, 對妊娠期間孕婦健康、保健及護理知識進行講解, 同時在分娩后對產婦及胎兒進行健康檢查和護理指導。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強心理護理干預。護理內容包括產前心理護理、產中心理護理和產后心理護理。其中, 在孕婦分娩之前積極和她們進行交流溝通, 了解其心理狀態, 對于一些初次分娩, 懷疑自己不能勝任母親以及存在緊張、恐懼、憂慮等負面情緒的產婦進行開導, 協同其家屬幫助她們樹立其正確的生育觀念和做母親的信心。產婦分娩前通過語言或肢體語言等化解其緊張心理, 在待產期間由丈夫及其家屬陪護, 給予她們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勵。待分娩后指導其掌握相關的育嬰知識、喂養方法以及母嬰交流方式等[3],同時產婦家屬要多陪同產婦, 與她們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為其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 當其精神狀況或心理狀況不佳時要及時的溝通和化解。
1.4 觀察指標 在產婦入院時、分娩前和分娩后30 d時,采用產后抑郁量表(EPDS)進行產后抑郁評分, 評分范圍在0~30分。其中EPDS評分<9分為無產后抑郁癥;9分≤EPDS評分<12分為輕度產后抑郁癥;EPDS評分≥12分為重度產后抑郁癥。
1.5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據采用SPSS18.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處理,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產婦分娩后30 d進行隨訪調查, 統計結果顯示, 觀察組在EPDS評分上明顯低于對照組, 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同時出現產后抑郁癥4例, 發生率為6.6%, 低于對照組的14.8%(9/61)。其中觀察組輕度抑郁癥3例, 重度抑郁癥1例,對照組輕度抑郁癥7例, 重度抑郁癥2例。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EPDS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產婦EPDS評分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 a P<0.05, b P<0.05
組別 例數 入院時 分娩前 分娩后30 d對照組 61 8.24±2.42 9.55±2.72 7.24±2.13觀察組 61 8.65±2.36b 9.66±2.15b 5.36±2.11a
臨床上, 產后抑郁癥是女性精神障礙中較為常見的類型,其主要在孕婦分娩后4周內發生, 產婦在身體、心理以及情緒、角色轉變上出現的一系列變化, 目前對于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據相關調查研究, 孕婦在妊娠期間體內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均急劇提高, 而在分娩后雌激素顯著下降,甲狀腺功能受到抑制, 生理上的波動可導致其機體功能的紊亂而誘發抑郁[4]。
此外, 產后抑郁癥的發生與產婦自身心理調節情況、家庭環境、人際關系等也具有密切關系。所以, 在圍生期的心理護理干預過程中要從多個方面入手, 一方面幫助產婦掌握嬰兒喂養、母嬰溝通、產后保健的知識, 樹立起正確的育嬰觀念和勝任母親的信心;另一方面, 指導產婦通過合理的方式來進行自我調解, 身體恢復后注意適量運動, 積極參加社會活動, 產婦家屬要積極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給予產婦身體上和心理上的關懷和理解, 最終促進其身心的健康發展,使其處于良好的狀態, 更好的進行產后休養和嬰兒撫育, 減少產后抑郁癥的發生。
[1]徐麗娟, 馮瑩瑩, 任重賢, 等.產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分析及護理對策.航空航天醫學雜志, 2012, 23(1):101-102.
[2]吳素紅, 何峰云, 陶麗玲, 等.兩種護理模式對改善孕婦抑郁癥療效的比較.中國醫學創新, 2012, 9(12):66-67.
[3]朱小琴.心理護理干預對產后抑郁患者的影響.齊魯護理雜志,2011, 17(14):111-112.
[4]冷輝, 王義芝.心理干預對產婦產后抑郁、睡眠情況及泌乳的影響.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2, 28(8):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