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萍 楊堂河 梁倩雯 徐軍妮
原發性高血壓, 作為一種具有較高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心血管疾病, 其近年來患病率在全球范圍內呈上升趨勢, 已然成為威脅群眾生命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1]。與正常人群相比, 高血壓患者腦卒中發病率增加2.6~2.8倍, 心絞痛發病率增加2~2.2倍, 充血性心力衰竭發病率增加3~4倍, 因此高血壓的防治工作尤為重要。另有文獻報道[2], 健康教育干預措施在高血壓防治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而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 使家庭成員對患者健康的共同維護更為重視。因此, 對于社區高血壓患者, 探討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的應用效果顯得尤為重要,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 抽取本院2010年7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臨近社區確診的高血壓患者120例。以1999年WHO/ISH推薦的標準為診斷標準:收縮壓≥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張壓>90 mm Hg;或者既往有高血壓史, 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壓藥物者[3]。將12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常規組60例, 男33例, 女27例, 年齡39~78歲, 平均年齡(51.3±3.6)歲, 觀察組60例, 男29例,女31例, 年齡37~79歲, 平均年齡(49.3±4.5)歲。對比分析兩組病程、年齡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將已選定的120例高血壓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作為常規組和觀察組。常規組實施傳統常規的高血壓綜合健康教育, 而觀察組在常規組的基礎上進行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 兩組的持續時間均為6個月。
1.2.1 傳統綜合教育模式 常規組及觀察組均實施綜合健康教育的方式:①定期邀請高血壓專家舉辦專題講座, 同時舉辦患者之間的治療交流會等健康教育方式, 內容涉及高血壓基本知識、健康的生活方式、心理護理等。②將編寫的高血壓知識手冊和健康教育處方發放給患者。③采取定期組織調查員進行隨訪的方式并且與高血壓患者實行一對一的健康咨詢。干預時間為6個月。
1.2.2 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 與傳統綜合教育模式不同, 在其基礎上, 增加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以此給高血壓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指導。①全面評估,通過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交談, 了解其高血壓患病程度和其對健康教育的需求程度。②依據上述評估結果, 與患者家屬一起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內容及目標。此時應考慮其對高血壓疾病的了解程度, 并且細致耐心地與患者及家屬一同探討患者的病情, 要將患者家庭的一切有效力量全面充分調動起來, 給予患者幫助。③執行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計劃,每周入戶查房和健康教育, 并且監督患者是否及時遵守醫囑和其用藥依從性、飲食情況、適量的有氧運動, 另外注意觀察患者的心理狀況。干預時間為6個月。
1.3 評價標準 設計調查問卷, 包括患者的一般資料, 如姓名、性別、年齡、經濟狀況、婚姻狀況、教育程度、醫療費用支付方式、目前血壓水平、病程等;高血壓知、信、行問卷,內容包括平日對待高血壓心態、高血壓健康知識、日常作息和飲食習慣等[4]。在實施健康教育后, 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內容包括高血壓相關知識、態度、行為。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結果進行統計。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檢驗標準設置為α=0.05,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共發放調查問卷120份, 回收120份, 回收率100%。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 優于常規組82.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在高血壓知識知曉率、依從性方面明顯優于常規組, 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健康教育前后高血壓的知識、態度、行為情況比較
如今高血壓發病率高, 危害重, 但是如果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 堅持用藥, 規律用藥, 堅持長期適量的有氧運動, 仍然能夠將血壓控制在相對穩定的水平。但高血壓患者需要遵循長期規律用藥的要求, 絕大多數患者難以堅持。如何有效控制和治療高血壓已成為各界醫務工作者的頭號難題。根據我國高血壓發病及醫療衛生實際情況, 如果僅憑借患者于住院期間及門診的控制治療的效果是遠遠不夠的, 難以有效控制血壓水平和預防并發癥[5]。而隨著適合我國基本國情的社區醫療體系的建立, 社區的醫療護理得到了足夠的重視, 通過在社區進行醫療健康教育等可有效實現對高血壓患者醫院外控制及管理, 進而對高血壓進行了有效地防控。
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不僅直接對個體自尊產生影響, 鼓勵其采取健康的行為方式, 促進其建立健康行為方式, 還有改善生存質量、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的作用, 社會支持干預也成為整個健康促進活動的一部分[6]。
本研究在對相關文獻的查閱的基礎上, 嘗試在社區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的研究中, 應用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 研究后發現:在高血壓相關知識、態度、行為等方面,兩組患者都明顯的提高;而觀察組在健康教育后的效果, 明顯較常規組更高。
綜上所述, 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能夠有效增強綜合健康教育的效果, 適合推廣。
[1]黃玉蓉, 李國芳.全程健康教育在社區高血壓病人中的應用.全科護理, 2011, 9(6):557-557.
[2]張金霞, 李美霞.社區高血壓患者健康干預的效果評價.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3, 13(12):291.
[3]張海洋, 張會敏, 李榮, 等.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在社區高血壓病人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護理研究, 2012, 26(03):664-665.
[4]王好姿, 李銀英, 吳軍亮.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對社區高血壓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中國當代醫藥, 2013,20(26):158-159.
[5]穆榮紅, 李榮, 張會敏.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對社區高血壓患者自我效能的影響.中華護理雜志, 2012, 47(7):648-650.
[6]郁建國.高血壓患者社區治療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中國醫藥指南, 2012, 10(21):33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