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廷俊
血型鑒定是關系輸血用血安全的重要一環, 這個環節如果發生錯誤, 將會釀成慘重的安全事故。其中ABO血型是臨床使用最多的血型分類法, 也是臨床質量控制的重點。以往多使用玻片法對患者行血型鑒定, 但其鑒定結果易受多種因素影響, 偶會發生血型鑒定錯誤的情況。當患者對鑒定結果投訴的同時, 也產生了對于醫院的不信任, 成為醫患糾紛產生的原因。
1.1 材料 自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本院進行ABO血型鑒定的患者血液標本共計54522例, 年齡從出生15 min~85歲之間, 男女比例2:7。市中心血站提供的獻血者懸浮紅細胞共計9600袋。
1.2 試劑來源 標準抗A及抗B 血清(單克隆抗體)試劑為長春博德生物公司生產, 效價≥128, 親和力<10 s, 使用及保存要求均符合國家的相關標準。
1.3 方法
1.3.1 試劑質控 試劑保存在2~5℃冰箱中, 每日檢查其儲存條件、保質期、抗體的效價, 其中效價需保證≥128方可用于血型的鑒定。生理鹽水和ABO的標準紅細胞當天配制且僅限當天使用。
1.3.2 鑒定結果質控 對于門診和住院患者初步血型鑒定使用試管凝集法;而臨床輸血或用血在進行交叉配血前加做正反定型, 正定型由一位檢查醫師使用玻片法鑒定, 反定型由另一位檢查醫師使用試管凝集法鑒定。無論是初步鑒定結果還是輸血用血類的血型鑒定結果, 均必須由上級審核醫師審核, 且必須具有檢測醫師及上級審核醫師共同簽字同意才可發出。如果發現兩者結果不同時, 加做微柱凝膠法對于標本進行ABO血型鑒定。
對于血站提供的獻血者標本, 同樣采取玻片法正定型及試管凝集法反定型, 兩級審核制度方可使用;如果發現鑒定結果與血站所標注血型不同, 則通知血站, 并將標本退回。
1.4 統計學方法 記錄并統計初步鑒定與再鑒定結果不符合的例數、正反定型鑒定結果不相符合的例數、正反定型與加做的微柱凝膠法鑒定結果不相符合的例數以及正反定型與血站所標注ABO血型不符的例數。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
自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本院進行ABO血型鑒定的患者血液標本共計54522例, 其中A型計16542例(30.3%), B型計13428例(24.6%), O型計20754例(38.1%),AB型計3798例(7%)。正反定型結果不相符合共計43例,通過微柱凝膠法最終鑒定血型, 發現其中31例為反定型與微柱凝膠法相符, 12例為正定型與微柱凝膠法相符, 見表1。市中心血站提供的獻血者懸浮紅細胞計9600袋的鑒定結果均與血站標準ABO血型相符合。自本院2012年1月使用此種質控方案以來, 未見因血型鑒定結果錯誤而產生的投訴和輸血用血安全事故。
表1 正反定型不符合例數
目前對于ABO血型鑒定常用的方法為血液凝集實驗和微柱凝膠實驗, 其中血液凝集實驗又包括玻片法和試管凝集法等[1]。玻片法具有簡捷、便宜、儀器要求低的各項優點,仍然為各大基層醫院所使用, 但其鑒定結果易受多種因素影響, 常會發生血型鑒定錯誤的情況。試管凝集法雖然較玻片法標價高、耗時長、操作復雜, 但是準確性較玻片法有所提高,偶見鑒定錯誤。微柱凝膠法雖然鑒定結果準確率高, 自動化程度高, 但價格不易為患者所接受。以往僅使用一種方法,如玻片法對所需鑒定的標本進行正反定型時, 無法做到消除同種影響因素對同一方法的影響, 鑒定結果容易出錯, 失去了正反定型旨在提高準確率的目的。
對于輸血用血目的的血型鑒定, 在其交叉配血之前, 加做兩種不同方法組成的正反定型, 可以消除一種影響因素對于同一方法的影響, 提高準確率。且正定型和反定型由兩名檢測醫師獨立完成, 可以相互對照結果, 消除由于人為的諸如加錯試劑、判讀錯誤等原因造成的鑒定結果不符, 提高準確率。最后兩級審核制度, 上級審核醫師必須簽字, 又加入了第三人審核, 可以進一步消除諸如判讀錯誤、填寫錯誤等原因造成的鑒定結果不符, 從而達到優良的質控效果。
另外在實際工作中, 發現如果患者血液標本放置時間過長、玻片污染、抗原抗體比例不適當、冷凝集、弱凝集和假凝集等均會影響鑒定的結果, 造成假陽性或者假陰性。如遇此種情況, 必須加做微柱凝膠法明確鑒定結果, 避免可能出現的錯誤。而如果患者處于非常緊急且必須輸血的情況下,可適當給予O型洗滌紅細胞或者AB型血漿, 在準確的血型鑒定結果出來后再安裝要求給予相應的紅細胞或血漿。
此方法對54522例進行ABO血型檢測, 未見由于鑒定錯誤的投訴。此方法簡捷便利, 控制質量結果佳, 是一種優良的質控方案。
[1]鄭磊, 張鵬, 王前, 等.ABO 血型實驗室檢測方法現狀及進展.中國輸血雜志, 2006, 19(1):80-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