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鵬飛
(河南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河南 洛陽 471023)
大學美術專業教師教育類課程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研究
齊鵬飛
(河南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河南 洛陽 471023)
美術課程在小學至大學階段的學習過程中缺乏有效規劃和設計,為突出大學美術專業師范類辦學要求和目的,作者在實際教學改革方面強調大學美術專業教師教育類課程與美術學學生在教學實踐和培養方向上的不同。
大學美術專業 教育類課程 教學方法
現階段我國部分高校美術專業增開師范培養方向的時間較晚,對大學美術專業師范類辦學要求和目的不夠清晰和明確。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部分高校對大學美術專業師范類學生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相對保守和滯后。在理論研究環節,大學所授課程與中小學教學的發展要求及對新時期高素質的美術教師訴求有機聯系的理論相對較少。大學未能發揮其在本地區的學術優勢,缺少與中小學美術教學的互動與聯系,美術課程在小學至大學階段的學習過程中缺少有效的規劃和設計。
為了突出大學美術專業師范類辦學要求和目的,我們在實際教學改革方面強調大學美術專業教師教育類課程與美術學學生在教學、實踐和培養方向上的不同。在理論研究方面,密切聯系中小學美術專業教師的需求特點,培養能夠滿足未來中小學美術專業教師隊伍發展的優秀后備人才,做好大學美術專業示范生的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和培養工作,發揮高校美術專業優勢,加強與地方中小學美術教學的互動與聯系,整合教育系統文化宣傳資源,有利于地方文化建設與發展。
通過大學美術專業教師教育類課程教學方法研究和手段研究,明晰大學美術專業教師教育類課程教學的目的、方法、技巧,整合小學至大學的教學資源,以整體發展的戰略眼光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問題,今天的學生終將會成為明天的老師,形成由教學到實踐的良性循環,明確美術教學的目的與意義,宣傳優秀文化,服務于人民百姓。
1.大學美術專業教師教育類課程教學目的不明確,應突出師范專業辦學特色,完善課程分布。
2.發現和總結中小學教師發展需要特別注意的素質培養,比如:書法水平、針對中小學生教學的技巧與能力培養、教師與學生的溝通能力及談話技巧、特色專業。
3.建立大學與中小學教學的互動、反饋機制,形成學以致用的良性循環。
1.國內大學美術教師教育類課程從業教師的現狀分析及提高途徑。
目前,部分高校對大學美術專業教師教育類課程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的理論研究是零散的、不系統的。根據教育部的統計:目前大學教師隊伍30歲及以下年齡段的教師占28.4%,40歲以下教師占68%,超過普通大學教師比重的2/3。青年教師作為大學課堂教學的主力軍,其教學狀況直接影響我國高等教學發展的未來。從事大學美術教學的老師大多畢業于專業性較強的美術學院,上學期間未接受師范課程的培養,在工作期間通過自學或機構培訓完成省教師資格認定課程的學習,通過大學教師資格證的考試取得任教資格。以筆者所在藝術與設計學院下屬的美術系為例:教師15人,博士1人,其余14名均為碩士研究生畢業,而美院純藝術專業研究生畢業的教師共計8人,比重超過一半以上。
由于美術專業不同于其他的學科,要取得良好的實施效果在教學和課程設定上必須強調美術師范教學的特殊性。既要重視美術師范生的美術基本專業能力的培養,又要科學有效地將美術教師的基本教學技能傳授給學生,讓美術師范生在本科學習階段具備良好的教書育人的素養。因此,大學美術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師范教學理論水平,貫徹我國現階段繼續教育的方針政策,彌補美院畢業從事大學師范類教學教師在師范教學素養上的不足。
2.大學美術專業教師教育類課程培養方案的調整和制定。
大多數大學采用大學美術專業教師教育類課程培養方案,但與大學美術專業課程培養方案區分度不夠,所開專業課程基本相似,師范類課程包括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師技法、教師道德等,是師范教學的主體,其比重較輕,個別學校通過選修課程的調整彌補師范教學特色上的不足。因此,學校、院系在不同培養方案的調整制訂階段應當對美術師范教學課程的設立有所傾斜,結合歐美發達國家美教發展理論不斷完善和創新。
3.大學美術專業教師教育類課程專業課教學的方法研究和手段研究。
教師對大學美術專業教師教育類課程的理論研究較有限,對學生未來職業規劃方向聯系不密切。大學對(??疲┬W美術教學的目的與任務和(本科)中學美術教學的目的與任務的區分較模糊。而本科高校所培養的師范生在未來職業的選擇上不僅局限于中學,根據就業情況,甚至會選擇在小學任教。因此,針對中小學美術教學目的的不同,應當明確:小學美術教育側重學生美育的培養,對一些有天賦的學生進行合理的專業引導和興趣培養,而中學美術教學將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作為教育的最終目的。
增設教師教育課程門類。即既要開好傳統師范教學課程,又要增設與基礎教學密切相關的 《三筆字》、《普通話》、《教師口語》、《課件制作》、《少年兒童心理教育》、《中小學教師職業理念和技能訓練》等課程。通過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善,讓學生弄懂弄清楚中小學美術教學的目的、意義和任務,同時更了解中小學美術教育改革和課程建設的目的和需要,畢業后勝任中小學美術教育教學工作。
4.大學美術專業教師教育類課程實踐課教學研究。
微格教學是以現代教育理論為基礎,利用先進的媒體信息技術,依據反饋原理和教學評價理論,分階段、系統地培訓師范生課堂教學技能的活動。
作為教師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主體內容,教育實習是新教師培養系統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當前,部分院校的教育實習存在以下的問題,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如實習管理松散、實習時間不足、將教師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割裂等問題。
因此,為了順應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對教師培養提出的更高要求,高等師范院校必須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探索教師教育實踐教學的新模式。這種將師范生培養與中小學在職師資培訓融為一體的教師教育實踐教學體系改革,主要路徑為:
(1)構建校內外一體化的教師教育網絡平臺,實現微格教學模擬課堂與中小學真實課堂的貫通對接,實現微格教學模擬課堂與中小學真實課堂兩類課堂之間的有機銜接,使處于教師職業準備階段的學生從模擬教學實踐環境成功邁入真實的教學實踐環境。
(2)通過以“頂崗實習支教、置換教師培訓”為行動模式的教育實習改革,加強教師教育職前職后一體化體系建設。頂崗支教實習使得實習生的有效實習時間和教學實踐機會大大增加,實習生全面地參與中小學的教育教學工作,既積累更多的教育教學經驗,更鍛煉協調能力和獨立生活能力。置換教師培訓可以密切高師院校與中小學的聯系,形成一種大學與中小學?;ハ啻龠M、共同發展的教師教育職前職后一體化發展的新機制。高師院校通過滿足當前中小學學校教師的培訓需求,不但有利于高師院校與地方教育部門和中小學校建立起一種互利雙贏的新型關系,而且有利于建設長期穩定的實習基地。
5.建立高校與地方中小學美術教學的聯系與互動機制,開展相關具體活動。
有學者指出,教師教育一體化的實施大體有三種模式:一是以大學為本位的模式,在我國主要體現為高師本位模式,因為高等師范院校是我國培養教師的主要基地;二是以中學教師任職學校為本位的模式,簡稱“校本”模式;三是以大學和中小學相結合為本位的模式,主要是指“教師專業發展學校”模式。
通過反復的評估與反饋善大學美術專業教師教育類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實現人才培養與為基礎教育服務有效結合,使原來由大學獨立完成的人才培養過程,轉變為由大學、政府、基礎教育一線學校共同完成。這種教師教育一體化的模式不僅有利于師范生培養,而且有利于中小學教師培訓的深入開展,是一種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新路徑。
本文以提高大學美術專業教師教育類課程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為目的,結合當前國內高等教育的實際情況和美術專業教育類課程的特殊性,在我校初步實現大學美術專業教師教育類課程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研究的成果,使美術專業教師教育類的課程更規范合理,也為其他兄弟院校的美術教育類專業的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參考意義。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廳2014年度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研究項目:
項目名稱:大學美術專業教師教育類課程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研究
項目代碼:2014-JSJYYB-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