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比較發酵床模式和傳統水沖圈模式下生豬的豬瘟、豬藍耳病和豬口蹄疫血清抗體的差異,于2012年11月以及2013年5月在江蘇省阜寧縣22個鎮(區)分別采集生豬血樣1 313份(發酵床602份)和1 235(發酵床563份)共計2 548份,用ELISA法檢測血清中豬瘟、豬藍耳病和豬口蹄疫抗體陽性率。結果顯示:2012年11月和2013年5月發酵床模式下豬瘟血清抗體陽性率分別為97.7%、97.9%,略高于水沖圈的95.4%、96.0%;豬藍耳病病毒血清抗體陽性率分別為65.3%、75.2%,高于水沖圈的50.2%、70.4%;口蹄疫血清抗體陽性率分別為95.2%、96.8%,與水沖圈的94.1%、99.1%基本持平。
關鍵詞:發酵床;水沖圈;豬瘟;豬藍耳病;口蹄疫;抗體檢測;ELISA
中圖分類號: S858.28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9-0178-02
收稿日期:2013-12-04
基金項目:江蘇省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資金[編號:CX(12)1001-05]。
作者簡介:華利忠(1982—),男,江蘇無錫人,博士,助理研究員,從事獸醫傳染病及獸醫病理學研究。E-mail:steven828@126.com。
通信作者:邵國青,男,江蘇鹽城人,博士,研究員,主要從事獸醫傳染病學研究。E-mail:gqshaojaas@gmail.com。發酵床養豬法是近幾年從日本、韓國引入的新型養豬方法[1],是一種使用微生物墊料(鋸末、稻殼、花生殼等含粗纖維高的物質中的2種或多種混合物,再加上復合微生物菌種)來養豬的方式[2]。有研究表明,與傳統養豬模式相比,發酵床養豬可大大降低碳排放量和養殖成本,提高豬肉品質和養豬效益[3-4],可是在疾病防控方面還有一些爭論。一些研究表明,微生態發酵床內含有多類致病性細菌,對豬的健康具有潛在威脅,說明微生態發酵床養豬模式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5];也有一些研究得出相反的結論,認為生物發酵床改善了豬舍環境,增強了豬的體況,提高了免疫效果,保障了豬群的健康[6-7]。目前,疫苗免疫是生豬疾病防控的主要措施之一,然而發酵床模式對生豬常規疫苗的免疫效率有何影響還沒有研究;因此,本研究對江蘇省阜寧縣發酵床與傳統水沖圈模式下豬瘟、豬藍耳病和豬口蹄疫疫苗免疫后的血清抗體進行調查,探討發酵床模式對豬常規疫苗免疫效率的影響。
1材料與方法
1.1主要試劑
豬瘟病毒ELISA抗體檢測試劑盒和豬藍耳病病毒ELISA抗體檢測試劑盒購自美國IDEXX公司;豬口蹄疫病毒VP1結構蛋白抗體酶聯免疫吸附試驗診斷試劑盒購自上海優耐特生物醫藥有限公司。
1.2主要儀器
Denley Dragon Wellscan MK 3酶標儀(Ascent software for Multiskan分析軟件,Thermo,芬蘭),PYX-DHS數字顯示隔水式電熱恒溫培養箱(上海躍進醫療器械廠),微量反應板及封條(上海躍進醫療器械廠),TGL-168離心機(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10~1 000 μL移液槍及300 μL排槍(艾本德中國有限公司)。
1.3樣本來源
分別于2012年11月和2013年5月采集江蘇省阜寧縣發酵床和傳統水沖圈的生豬(50~75 kg/頭)血樣共2 548份,進行豬瘟、豬藍耳病及豬口蹄疫血清抗體檢測。其中,發酵床樣品1 165份,水沖圈樣品1 383份,樣品情況詳見表1。
1.4全血采集后的處理
每次抽血后傾斜45°于室溫下放置30 min,立即放入有冰塊的疫苗運輸箱內,帶回江蘇省阜寧縣畜牧獸醫站,將血清倒入2 mL EP管中,5 000 r/min離心10 min,吸取上清移入另一干凈的2 mL EP管中,做好標記,-20 ℃冰箱保存備用。
1.5血清抗體的檢測
每批次樣品全部采集完后,嚴格按相應試劑盒的操作說明進行豬瘟、豬藍耳病和豬口蹄疫的血清抗體ELISA檢測。
2結果與分析
由表2可知,發酵床模式下的豬藍耳病抗體陽性率無論是2012年11月的65.3%,還是2013年5月的76.2%,均比同批次傳統水沖圈模式下的高。豬瘟陽性率發酵床模式略高于傳統水沖圈,口蹄疫抗體陽性率基本一致。同時還發現,2013年5月的抗體陽性率普遍比2012年11月高,但藍耳病血清抗體陽性率普遍偏低,沒有達到農業部的免疫標準。
3結論與討論
發酵床養豬是依托日本、韓國自然養殖經驗,并根據國內實際情況不斷創新完善提出的一種環保、安全、有效的生態養豬法[8]。
然而,目前養豬界對發酵床在疫病防控方面仍然褒貶不一。一些研究認為,發酵床可以通過避免沖洗豬舍、豬糞和尿零排放、無臭味、無公害、環保等因素提高豬的免疫力和生產性能[11]。王誠等發現,發酵床模式能提高血清IgA、IgG含量以提高機體免疫力[12];王志強等研究發現,發酵床豬舍能有效提高舍內環境溫度和地面溫度,并能顯著降低豬舍的NH3含量,在寒冷季節通風條件差時能有效控制豬舍的氨氣排放,有利于保持豬舍小環境空氣質量和減少仔豬發病[13]。還有一些研究認為,發酵床容易引起霉菌毒素中毒、寄生蟲病滋生[14-15]以及因木屑、米糠等粉狀物引起的呼吸道疾病[16]。
豬瘟、藍耳病和豬口蹄疫是生豬養殖常見的疫病[17-18],也是國家強制免疫的3種豬主要疫病,目前主要靠疫苗免疫防控,所以進行豬瘟、豬藍耳病和豬口蹄疫疫苗免疫后血清抗體的監測和分析,對防控這3種疫病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而發酵床模式對生豬疫苗免疫效率的影響目前還未見報道,本研究通過對阜寧縣發酵床養豬模式和傳統水沖圈生豬豬瘟、藍耳病和豬口蹄疫疫苗免疫后血清抗體的監測發現,發酵床模式下豬藍耳病抗體陽性率、豬瘟陽性率比傳統水沖圈高,口蹄疫抗體陽性率基本一致。同時還發現,對于免疫效率較差的藍耳病疫苗,發酵床養豬有顯著促進疫苗免疫保護率的作用;而對于疫苗保護率較好的豬瘟疫苗和口蹄疫疫苗,發酵表22012年11月和2013年5月水沖圈和發酵床模式下生豬血清抗體檢測果endprint
摘要:為了比較發酵床模式和傳統水沖圈模式下生豬的豬瘟、豬藍耳病和豬口蹄疫血清抗體的差異,于2012年11月以及2013年5月在江蘇省阜寧縣22個鎮(區)分別采集生豬血樣1 313份(發酵床602份)和1 235(發酵床563份)共計2 548份,用ELISA法檢測血清中豬瘟、豬藍耳病和豬口蹄疫抗體陽性率。結果顯示:2012年11月和2013年5月發酵床模式下豬瘟血清抗體陽性率分別為97.7%、97.9%,略高于水沖圈的95.4%、96.0%;豬藍耳病病毒血清抗體陽性率分別為65.3%、75.2%,高于水沖圈的50.2%、70.4%;口蹄疫血清抗體陽性率分別為95.2%、96.8%,與水沖圈的94.1%、99.1%基本持平。
關鍵詞:發酵床;水沖圈;豬瘟;豬藍耳病;口蹄疫;抗體檢測;ELISA
中圖分類號: S858.28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9-0178-02
收稿日期:2013-12-04
基金項目:江蘇省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資金[編號:CX(12)1001-05]。
作者簡介:華利忠(1982—),男,江蘇無錫人,博士,助理研究員,從事獸醫傳染病及獸醫病理學研究。E-mail:steven828@126.com。
通信作者:邵國青,男,江蘇鹽城人,博士,研究員,主要從事獸醫傳染病學研究。E-mail:gqshaojaas@gmail.com。發酵床養豬法是近幾年從日本、韓國引入的新型養豬方法[1],是一種使用微生物墊料(鋸末、稻殼、花生殼等含粗纖維高的物質中的2種或多種混合物,再加上復合微生物菌種)來養豬的方式[2]。有研究表明,與傳統養豬模式相比,發酵床養豬可大大降低碳排放量和養殖成本,提高豬肉品質和養豬效益[3-4],可是在疾病防控方面還有一些爭論。一些研究表明,微生態發酵床內含有多類致病性細菌,對豬的健康具有潛在威脅,說明微生態發酵床養豬模式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5];也有一些研究得出相反的結論,認為生物發酵床改善了豬舍環境,增強了豬的體況,提高了免疫效果,保障了豬群的健康[6-7]。目前,疫苗免疫是生豬疾病防控的主要措施之一,然而發酵床模式對生豬常規疫苗的免疫效率有何影響還沒有研究;因此,本研究對江蘇省阜寧縣發酵床與傳統水沖圈模式下豬瘟、豬藍耳病和豬口蹄疫疫苗免疫后的血清抗體進行調查,探討發酵床模式對豬常規疫苗免疫效率的影響。
1材料與方法
1.1主要試劑
豬瘟病毒ELISA抗體檢測試劑盒和豬藍耳病病毒ELISA抗體檢測試劑盒購自美國IDEXX公司;豬口蹄疫病毒VP1結構蛋白抗體酶聯免疫吸附試驗診斷試劑盒購自上海優耐特生物醫藥有限公司。
1.2主要儀器
Denley Dragon Wellscan MK 3酶標儀(Ascent software for Multiskan分析軟件,Thermo,芬蘭),PYX-DHS數字顯示隔水式電熱恒溫培養箱(上海躍進醫療器械廠),微量反應板及封條(上海躍進醫療器械廠),TGL-168離心機(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10~1 000 μL移液槍及300 μL排槍(艾本德中國有限公司)。
1.3樣本來源
分別于2012年11月和2013年5月采集江蘇省阜寧縣發酵床和傳統水沖圈的生豬(50~75 kg/頭)血樣共2 548份,進行豬瘟、豬藍耳病及豬口蹄疫血清抗體檢測。其中,發酵床樣品1 165份,水沖圈樣品1 383份,樣品情況詳見表1。
1.4全血采集后的處理
每次抽血后傾斜45°于室溫下放置30 min,立即放入有冰塊的疫苗運輸箱內,帶回江蘇省阜寧縣畜牧獸醫站,將血清倒入2 mL EP管中,5 000 r/min離心10 min,吸取上清移入另一干凈的2 mL EP管中,做好標記,-20 ℃冰箱保存備用。
1.5血清抗體的檢測
每批次樣品全部采集完后,嚴格按相應試劑盒的操作說明進行豬瘟、豬藍耳病和豬口蹄疫的血清抗體ELISA檢測。
2結果與分析
由表2可知,發酵床模式下的豬藍耳病抗體陽性率無論是2012年11月的65.3%,還是2013年5月的76.2%,均比同批次傳統水沖圈模式下的高。豬瘟陽性率發酵床模式略高于傳統水沖圈,口蹄疫抗體陽性率基本一致。同時還發現,2013年5月的抗體陽性率普遍比2012年11月高,但藍耳病血清抗體陽性率普遍偏低,沒有達到農業部的免疫標準。
3結論與討論
發酵床養豬是依托日本、韓國自然養殖經驗,并根據國內實際情況不斷創新完善提出的一種環保、安全、有效的生態養豬法[8]。
然而,目前養豬界對發酵床在疫病防控方面仍然褒貶不一。一些研究認為,發酵床可以通過避免沖洗豬舍、豬糞和尿零排放、無臭味、無公害、環保等因素提高豬的免疫力和生產性能[11]。王誠等發現,發酵床模式能提高血清IgA、IgG含量以提高機體免疫力[12];王志強等研究發現,發酵床豬舍能有效提高舍內環境溫度和地面溫度,并能顯著降低豬舍的NH3含量,在寒冷季節通風條件差時能有效控制豬舍的氨氣排放,有利于保持豬舍小環境空氣質量和減少仔豬發病[13]。還有一些研究認為,發酵床容易引起霉菌毒素中毒、寄生蟲病滋生[14-15]以及因木屑、米糠等粉狀物引起的呼吸道疾病[16]。
豬瘟、藍耳病和豬口蹄疫是生豬養殖常見的疫病[17-18],也是國家強制免疫的3種豬主要疫病,目前主要靠疫苗免疫防控,所以進行豬瘟、豬藍耳病和豬口蹄疫疫苗免疫后血清抗體的監測和分析,對防控這3種疫病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而發酵床模式對生豬疫苗免疫效率的影響目前還未見報道,本研究通過對阜寧縣發酵床養豬模式和傳統水沖圈生豬豬瘟、藍耳病和豬口蹄疫疫苗免疫后血清抗體的監測發現,發酵床模式下豬藍耳病抗體陽性率、豬瘟陽性率比傳統水沖圈高,口蹄疫抗體陽性率基本一致。同時還發現,對于免疫效率較差的藍耳病疫苗,發酵床養豬有顯著促進疫苗免疫保護率的作用;而對于疫苗保護率較好的豬瘟疫苗和口蹄疫疫苗,發酵表22012年11月和2013年5月水沖圈和發酵床模式下生豬血清抗體檢測果endprint
摘要:為了比較發酵床模式和傳統水沖圈模式下生豬的豬瘟、豬藍耳病和豬口蹄疫血清抗體的差異,于2012年11月以及2013年5月在江蘇省阜寧縣22個鎮(區)分別采集生豬血樣1 313份(發酵床602份)和1 235(發酵床563份)共計2 548份,用ELISA法檢測血清中豬瘟、豬藍耳病和豬口蹄疫抗體陽性率。結果顯示:2012年11月和2013年5月發酵床模式下豬瘟血清抗體陽性率分別為97.7%、97.9%,略高于水沖圈的95.4%、96.0%;豬藍耳病病毒血清抗體陽性率分別為65.3%、75.2%,高于水沖圈的50.2%、70.4%;口蹄疫血清抗體陽性率分別為95.2%、96.8%,與水沖圈的94.1%、99.1%基本持平。
關鍵詞:發酵床;水沖圈;豬瘟;豬藍耳病;口蹄疫;抗體檢測;ELISA
中圖分類號: S858.28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9-0178-02
收稿日期:2013-12-04
基金項目:江蘇省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資金[編號:CX(12)1001-05]。
作者簡介:華利忠(1982—),男,江蘇無錫人,博士,助理研究員,從事獸醫傳染病及獸醫病理學研究。E-mail:steven828@126.com。
通信作者:邵國青,男,江蘇鹽城人,博士,研究員,主要從事獸醫傳染病學研究。E-mail:gqshaojaas@gmail.com。發酵床養豬法是近幾年從日本、韓國引入的新型養豬方法[1],是一種使用微生物墊料(鋸末、稻殼、花生殼等含粗纖維高的物質中的2種或多種混合物,再加上復合微生物菌種)來養豬的方式[2]。有研究表明,與傳統養豬模式相比,發酵床養豬可大大降低碳排放量和養殖成本,提高豬肉品質和養豬效益[3-4],可是在疾病防控方面還有一些爭論。一些研究表明,微生態發酵床內含有多類致病性細菌,對豬的健康具有潛在威脅,說明微生態發酵床養豬模式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5];也有一些研究得出相反的結論,認為生物發酵床改善了豬舍環境,增強了豬的體況,提高了免疫效果,保障了豬群的健康[6-7]。目前,疫苗免疫是生豬疾病防控的主要措施之一,然而發酵床模式對生豬常規疫苗的免疫效率有何影響還沒有研究;因此,本研究對江蘇省阜寧縣發酵床與傳統水沖圈模式下豬瘟、豬藍耳病和豬口蹄疫疫苗免疫后的血清抗體進行調查,探討發酵床模式對豬常規疫苗免疫效率的影響。
1材料與方法
1.1主要試劑
豬瘟病毒ELISA抗體檢測試劑盒和豬藍耳病病毒ELISA抗體檢測試劑盒購自美國IDEXX公司;豬口蹄疫病毒VP1結構蛋白抗體酶聯免疫吸附試驗診斷試劑盒購自上海優耐特生物醫藥有限公司。
1.2主要儀器
Denley Dragon Wellscan MK 3酶標儀(Ascent software for Multiskan分析軟件,Thermo,芬蘭),PYX-DHS數字顯示隔水式電熱恒溫培養箱(上海躍進醫療器械廠),微量反應板及封條(上海躍進醫療器械廠),TGL-168離心機(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10~1 000 μL移液槍及300 μL排槍(艾本德中國有限公司)。
1.3樣本來源
分別于2012年11月和2013年5月采集江蘇省阜寧縣發酵床和傳統水沖圈的生豬(50~75 kg/頭)血樣共2 548份,進行豬瘟、豬藍耳病及豬口蹄疫血清抗體檢測。其中,發酵床樣品1 165份,水沖圈樣品1 383份,樣品情況詳見表1。
1.4全血采集后的處理
每次抽血后傾斜45°于室溫下放置30 min,立即放入有冰塊的疫苗運輸箱內,帶回江蘇省阜寧縣畜牧獸醫站,將血清倒入2 mL EP管中,5 000 r/min離心10 min,吸取上清移入另一干凈的2 mL EP管中,做好標記,-20 ℃冰箱保存備用。
1.5血清抗體的檢測
每批次樣品全部采集完后,嚴格按相應試劑盒的操作說明進行豬瘟、豬藍耳病和豬口蹄疫的血清抗體ELISA檢測。
2結果與分析
由表2可知,發酵床模式下的豬藍耳病抗體陽性率無論是2012年11月的65.3%,還是2013年5月的76.2%,均比同批次傳統水沖圈模式下的高。豬瘟陽性率發酵床模式略高于傳統水沖圈,口蹄疫抗體陽性率基本一致。同時還發現,2013年5月的抗體陽性率普遍比2012年11月高,但藍耳病血清抗體陽性率普遍偏低,沒有達到農業部的免疫標準。
3結論與討論
發酵床養豬是依托日本、韓國自然養殖經驗,并根據國內實際情況不斷創新完善提出的一種環保、安全、有效的生態養豬法[8]。
然而,目前養豬界對發酵床在疫病防控方面仍然褒貶不一。一些研究認為,發酵床可以通過避免沖洗豬舍、豬糞和尿零排放、無臭味、無公害、環保等因素提高豬的免疫力和生產性能[11]。王誠等發現,發酵床模式能提高血清IgA、IgG含量以提高機體免疫力[12];王志強等研究發現,發酵床豬舍能有效提高舍內環境溫度和地面溫度,并能顯著降低豬舍的NH3含量,在寒冷季節通風條件差時能有效控制豬舍的氨氣排放,有利于保持豬舍小環境空氣質量和減少仔豬發病[13]。還有一些研究認為,發酵床容易引起霉菌毒素中毒、寄生蟲病滋生[14-15]以及因木屑、米糠等粉狀物引起的呼吸道疾病[16]。
豬瘟、藍耳病和豬口蹄疫是生豬養殖常見的疫病[17-18],也是國家強制免疫的3種豬主要疫病,目前主要靠疫苗免疫防控,所以進行豬瘟、豬藍耳病和豬口蹄疫疫苗免疫后血清抗體的監測和分析,對防控這3種疫病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而發酵床模式對生豬疫苗免疫效率的影響目前還未見報道,本研究通過對阜寧縣發酵床養豬模式和傳統水沖圈生豬豬瘟、藍耳病和豬口蹄疫疫苗免疫后血清抗體的監測發現,發酵床模式下豬藍耳病抗體陽性率、豬瘟陽性率比傳統水沖圈高,口蹄疫抗體陽性率基本一致。同時還發現,對于免疫效率較差的藍耳病疫苗,發酵床養豬有顯著促進疫苗免疫保護率的作用;而對于疫苗保護率較好的豬瘟疫苗和口蹄疫疫苗,發酵表22012年11月和2013年5月水沖圈和發酵床模式下生豬血清抗體檢測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