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啟程+馬祥建+馮新民+韓娟+王奎山
摘要:文化建設是促進農業科研院所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動力源泉。依據文化建設促進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的相關原理,針對江蘇省農業科研院所文化建設現狀,分析農業科研院所文化建設的意義、內涵、遵循的原則,明確其重點及目標,探索適合農業科研院所特點的文化建設新模式、新舉措。
關鍵詞:農業科研院所;文化建設;現狀;現實意義;基本途徑;科技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F324.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9-0008-03
收稿日期:2013-12-09
基金項目: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科技發展項目(編號:JK1225)。
作者簡介:邱啟程(1964—),男,江蘇南通人,副研究員,主要從事黨政管理及管理學科研究。E-mail:yuanyingzhi2007@126.com。
通信作者:馬祥建,副研究員,主要從事行政管理及管理學科研究。E-mail:maxj1125@sina.com。文化是一個群體在一定時期內形成的思想、理念、行為、風俗、習慣。學者們對文化的研究興起于19世紀,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文化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學者們開始用文化學理論及方法研究多種社會現象,由此文化學產生了許多分支,如社會文化、藝術文化、心理文化等。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社會分工的專業化、集約化程度不斷加強,人們對文化生活的要求不斷加強。在這種形勢下,傳統的管理模式缺陷日益明顯,需要新的理論來彌補這些不足,學者們開始將文化建設運用到企業發展及管理中,形成了企業文化。1970年,美國波士頓大學首次提出了科研院所文化,認為它和企業文化一樣,都是組織文化的一部分。由于學者們對科研院所文化的研究比較遲,研究的深度也不夠,使得科研院所文化未能像企業文化一樣形成理論體系,很好地指導、促進科研院所的發展。目前,國家對科技成果的產出率、貢獻率、支撐力要求越來越高。農業科研院所聚集了大量農業科技創新人才,是農業科技創新的主戰場,擔負著發展現代農業,為農業產業轉型升級、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提供科技、人才、智力支撐的重任。農業科研院所不僅需要正確的組織領導、優秀的創新團隊,還需要切實加強文化建設,建立與發展目標相適應的的文化氛圍,以充分發揮科研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主觀能動性,充分挖掘科研團隊的科技創新潛能。本課題組通過實地考察、問卷調查、電信咨詢、查閱資料等形式,對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有關職能部門、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江蘇省南通市蔬菜科學研究所等24家農業科研院所開展了調查研究,嘗試從多角度、系統化研究農業科研院所文化建設對提升農業科研院所科技創新能力的作用,旨在建設適合農業科研院所的文化建設新模式、新舉措,促進農業科研院所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1農業科研院所文化建設現狀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開展文化建設較早,早在2003年9月就舉辦了科研院所文化建設專題研討會,啟動了院所文化建設工作,提出了科研院所文化建設的目標任務,將建設新時期的大院文化確立為院黨委的重要工作。隨后,多家農業科研院所開展了文化建設研究及實踐。農業科研院所文化建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是農業科研院所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的動力源泉,是農業科研院所核心競爭力的外在表現,是構建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的必然要求。開展農業科研院所文化建設,對于提升農業科研院所自主創新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1為農業科研院所完成發展目標提供了新保障
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農業科研院所必須依靠以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的綜合實力取勝。大力培育創新文化、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是農業科研院所擁有核心競爭力的必要條件。大多數農業科研院所根據國家、省、市農業發展規劃,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了中長期發展規劃,確立了中長期發展目標,既包括科研項目的數量、質量、等級,人才培養,團隊建設,成果產出,知識產權轉化應用等體現自主創新能力的核心考核指標,也包括院所文化建設要求。通過長期的文化建設,教育、熏陶每位科研人員,幫助廣大科技人員把科研工作主動納入到院所發展戰略中去,納入到國家科技創新戰略體系需求中去,自覺圍繞規劃目標而奮斗。
1.2為促進農業科研院所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搭建新平臺
各院所的文化建設賦予了科研人員共同的目標、理想、志向、愿景,把科研人員的思想統一起來,使科研人員在精神上寄托院所,情感上依戀院所,行動上忠誠院所,與院所發展風雨同舟、休戚與共,把個人榮辱與院所興衰緊密聯系在一起。通過提要求、定制度等配套措施,讓科研人員形成了正確的價值觀及行為標準,避免了“迷路”和“盲干”,良好的工作氛圍滿足了科研人員需要正能量的心理需求,增強了院所的凝聚力、吸引力,提升了科研人員對院所的認同感、依戀度。
1.3為農業科研院所打造新時期科技創新精神增添新內涵
農業科研院所在開展科研攻關的長期實踐中形成了優秀的文化,如服務“三農”、創新驅動的開拓精神;艱苦奮斗、永不停息的拼搏精神;栽培后學、甘為人梯的傳播精神;嚴謹治學、追求真理的務實精神;取長補短、聯合攻關的協作精神等。隨著經濟社會的進步,在傳承、弘揚這些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要不斷豐富文化建設內涵,如與時俱進地開展了時代精神教育實踐活動。這些實踐活動不僅能陶冶人的情操、豐富人的思想,還能激發人的創新思維、啟迪人的智慧,增強科研人員的創新責任、激發創新熱情。
1.4為農業科研院所營造文化建設氛圍創造新環境
各院所開展的文化建設形式多種多樣、內容精彩紛呈、寓教于樂、寓莊于諧,利用媒介宣傳、學習討論、溝通交流、行為感染等傳播手段,組織動員全體科研人員廣泛參與,融洽了關系,協調了矛盾,消除了誤解,凝聚了力量,活躍了氛圍,愉悅了身心,增進了友誼,讓文化建設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錘煉、凈化了科研人員的思想、品德、意志、心靈。
1.5為農業科研院所實施創新管理構建新機制
制度建設是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制度建設狀況決定著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成效的優劣。制度建設不完善或制度執行不到位,會造成部分人員思維方式落后、管理水平低下,出現管理混亂、責權不清、流程不暢、工作蠻干等一系列問題,單位成了一盤散沙,嚴重影響了科技創新。應當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符合實際的規章制度,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加大制度的宣傳力度,建立有效的督查機制,確保制度執行到位,達到創新管理的目的,不斷提高管理效能。
2農業科研院所開展文化建設的現實意義
2.1解決農業科研院所存在的問題
目前,農業科研院所部分科研人員之所以存在重“跟蹤模仿”、輕自主創新;重項目申報、輕項目實施;重成果數量、輕成果質量;重個人名利、輕項目績效;重單打獨斗、輕團結協作等弊端,主要是由固步自封的思想意識、簡單盲從的思維模式、落后淺薄的知識儲備、單兵作戰的理念、脫離實際的工作作風所造成的。這就要求農業科研院所切實加強文化建設,促進廣大科研人員加強學習、提升素質、改進作風、主動適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及生產經營方式轉變。
2.2增強農業科研院所核心競爭力要求加快文化建設
農業科研院所作為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科技創新能力上。建設與科技創新實踐活動相適應的文化環境,不僅是實現科研院所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然要求。實踐證明,一個科技創新能力強的院所,其文化內涵必然深厚,個體成員與組織群體在價值體系、行為規范、形象等方面必然保持相對一致性。
2.3激發科研人員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需要加快文化建設
科研人員的價值觀是在長期從事科研、生產、服務以及人與人之間交往過程中所形成的評價事物與行為的共同標準。一個單位文化建設的核心是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它能對科研人員的價值取向起導向作用,影響科研人員的意識進而改變其心態,把科研人員的個體行為引導到群體行為上來,使之符合單位的發展目標;同時最大限度地將單位的目標、價值導向、行為方式轉化為科研人員的目標、價值理念、行為方式,使科研人員自覺遵循價值規范及準則,主動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創造精神,為我國科技事業的快速發展盡職盡責。
2.4構造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要求加強文化建設
進入新世紀,需要國家不斷提高科技持續創新能力及效率,不斷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形成以國家農業技術創新基地、區域性農業科研中心、試驗站、企業農業科技研發中心為主要組成部分的開放式體系。農業科研院所為了全面提升自己的科技創新能力,要主動符合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要求,不僅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硬實力”(設備、經費、隊伍、成果等),還要更加重視“軟實力”(理想、價值觀、科學境界、文化氛圍等),更好地發揮“軟實力”的作用,不斷革除農業科研中分散式、小農式的研究方法,消除學科壁壘,打破壟斷體制,樹立聯盟意識,提供更加優越的科技創新環境,促進農業科技創新“硬實力”的提升。
2.5文化的自身發展迫切需要不斷加強文化建設
文化的產生、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進程,不隨人的意志而轉移。文化起源于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自然條件的不同導致各地區文化發展程度產生了差別,形成了具有不同特點的民族文化。科技創新與文化建設的互動是現代人類文明演進的顯著特征之一。科技創新是基于對當下科技、經濟發展規律、態勢的深刻認識,文化建設是基于對文化在當代科技創新中戰略地位、戰略作用的深刻把握,二者相互依賴、相互促進。
3農業科研院所開展文化建設的基本途徑
農業科研院所的文化是在科技創新活動中形成的與整體價值準則相關的先進理念及其表現形式的總和。農業科研院所文化建設包括理念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園區文化4個方面,理念文化是形成行為文化、制度文化的思想基礎,也是創新文化的核心及靈魂;制度文化是理念文化的載體,對行為文化起著規范作用;園區文化是創新文化的外在表現,是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的物質基礎。
3.1文化建設必須依靠兩股力量
農業科研院所文化建設的內部動力主要來自2個方面:一是領導重視。院所領導是創新文化的培育者、倡導者,根據文化發展的自身規律及院所實際,培育與本院實際相互促進的創新文化,同時,引領文化發展方向符合院所發展目標,推動文化發展進程。二是全體員工廣泛參與。文化建設僅僅有領導重視還不夠,還必須依靠廣大科研人員積極參與,弘揚 “以所為家、所興我榮”的主人翁精神,充分挖掘廣大科研人員的創新創造潛能,實現自身價值。
3.2文化建設應遵守的原則
文化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是不斷發展進步的動態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保持不變,推進文化建設必須遵循以下3條原則。
3.2.1繼承性、創新性相統一原則文化發展進步的標志是求異創新、與時俱進,它并不是空穴來風、無本無源,文化建設是在對傳統文化繼承揚棄的基礎上創造性地發展起來的,因此,它必須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對落后墮落文化的摒棄。
3.2.2普遍性、特殊性相統一原則農業科研院所文化是在科技創新活動中逐步建立、不斷發展的,它既有一般文化的廣泛性及普遍性,又有每個科研院所自身的特殊性及獨立性,科研院所的文化建設要將普遍性及特殊性結合起來,抓住重點、發揮優點、彰顯特點、體現亮點。
3.2.3實證性、人文性相統一原則科技創新工作是一項嚴謹務實的工作,是一個堅持不懈的積累過程,因此,科研院所創新文化的實證性表現為求實、理性、客觀、規范。人文性相文化則表現為熱情、開放、平等、民主。只有做到實證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才能使科學精神、人文精神相融合[1]。
3.3文化建設應牢牢抓住4個重點
文化建設是一項艱巨而長期的任務,必須腳踏實地,抓住重點,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地推進。
3.3.1抓規劃、確立文化建設的地位科研院所的文化建設要與單位的總體規劃同步制定、同步實施,服務于總體規劃,文化建設規劃由指導思想、發展目標、重要任務、落實措施等內容組成,必須有布置、有檢查、有考核。
3.3.2抓導向、明確文化建設的內容在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科技人員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首先,要樹立科教興國、科技興農的戰略思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努力攀登科學技術新高峰,拓展科學技術新領域。其次,要弘揚一流科研機構的科學精神,比如敢為人先、追求卓越、團結協作、敬業奉獻等。再次,要培養科技工作者高尚的職業道德,如敬業、樂業、勤業、精業等。
3.3.3抓載體、挖掘文化建設的內涵以學科建設為抓手,大力培養科技領軍人才。科技人才是科技創新的主體,學科建設是科技創新的前提,通過學科建設造就學術大師,讓拔尖人才脫穎而出。要圍繞學科發展方向,培養學科帶頭人、學術骨干,特別要加強領軍人才的培養,打造人盡其才、人才輩出的人才成長環境。以項目實施為紐帶,注重培育科技創新團隊。科技創新團隊是由學科帶頭人作為首席專家,圍繞某一重大研究項目有效整合人才資源形成的學術創新團隊,它結構合理、管理科學、團結協作、業績顯著,對提升本單位整體創新能力、綜合能力起到示范、引領作用[1]。以制度建設為保障,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要遵循科技創新、文化建設的客觀規律,及時梳理、完善已有的規章制度,廢除阻礙發展的舊制度,不斷建立激發、調動廣大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的新制度。以軟硬件建設為突破,努力營造科技創新環境。文化建設既包括硬件也包括軟件。通過建設科研平臺、改善科研辦公環境、設計院所形象,體現單位的文化特色、時代氣息[1]。
3.3.4抓考核、確保文化建設的效果要把文化建設的績效納入單位的綜合考核之中,作為年度評先評優的條件之一,激勵廣大干部、科研人員廣泛參與,與科技創新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
3.4加強文化建設必須落實的具體措施
3.4.1充分利用國家政策,發揮政策的指引作用隨著科技創新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出臺了許多激勵創新的相關政策,這些政策對科研院所的文化建設具有指引作用。2006年,黨中央從國家科技戰略的高度,提出加快發展創新文化建設、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并且將有利于創新的文化建設列入國家中長期規劃中,在全國各級科研院所中掀起開展文化建設的熱潮。
3.4.2充分利用院所黨委的核心地位,發揮領導多重角色的作用促進科技創新的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院所黨委必須遵循文化建設的自身規律及周期,發揮核心作用,積極倡導先進的理念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讓文化建設這棵參天大樹扎根沃土、茁壯成長。其次,在文化建設方案具體實施過程中,尤其是在推進過程中,遇到阻力、感到困惑時,更需要院所領導率先垂范、身體力行,用自己正確的言行、良好的工作作風、嶄新的精神風貌影響廣大科研人員的思想及行為,擔負起引導創新文化方向的重任。再次,由于文化具有開放性的特點,隨著環境的變化文化也會不斷變化,院所領導要及時處理好破與立、繼承、革新的關系,發揮關鍵作用。
3.4.3建立健全各項制度,發揮制度的激勵作用在文化建設中,本著以人為本、依法(制度)治院的原則,從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科技服務、內部管理等方面著手,制定切實可行的制度,使工作方式方法制度化。一是認真梳理各項規章制度,不斷健全完善制度。從法律法規出發,結合實際,及時廢止、修訂、完善、建立各項規章制度,積極構建與績效工資掛鉤的長效管理機制。二是加強對制度執行的督促檢查。實際工作中,要加強對規章制度的督促檢查力度,強化制度執行力度,堅持按章辦事,按制度辦事,減少盲目性,提高辦事效率,形成有章可循、高效有序、團結協作的良好局面。
3.4.4改善環境條件,發揮軟實力的作用環境條件建設是文化建設的外延,在環境建設中,主要做好以下幾件事:一是做好院所的總體建設規劃,及時修繕基礎設施,使得園區建設、形象標識、支撐體系協調統一,最終樹立理念先進、特色鮮明的組織形象;二是打造環境優美、和諧寧靜、特色凸出、形象鮮明的院所環境,建成信息暢達、設施先進的工作平臺,在整個院所中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
3.4.5發揮正確的價值導向作用精神文化是支撐單位文化體系的靈魂。將院所精神文化建設同單位的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結合起來,不斷改進、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時代感,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說服力、感召力,促進思想政治工作與文化建設有機結合。教育、引導廣大科研人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倡導淡泊名利、潛心研究、嚴謹治學、獻身科學的好風尚,弘揚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精神,防止在浮躁的社會氛圍中扭曲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樹先進、立標桿、抓典型,教育感染廣大科研人員。
4加強文化建設的注意事項
4.1文化建設必須與科技創新實踐活動緊密結合
文化建設的載體是創新實踐活動,主體是創新實踐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因此,文化建設必須與科技創新實踐活動相得益彰。要實現“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需要創新管理思維及模式,使文化建設成為創新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避免出現分頭部署、分頭檢查、分頭考核的情況。
4.2文化建設必須與管理體制、機制緊密結合
文化是單位職工群體性思維方式、思維習慣的外在表現,受單位制度、規則的約束。文化建設的本質是對員工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產生影響,其評價的重點不在于完成了哪幾個文化創新指標,而在于考察文化活動對單位職工的思維、行為方式的影響程度如何。因此,在完善科技創新實踐活動的管理體制過程中,在文化建設考核指標設置上應當包括員工的思維方式與行為方式等指標。
4.3文化建設必須與培養科研人員的創新思維方式和文化習慣緊密結合
文化建設重在培育一些固有的、穩定的、具有單位特點的
文化氛圍。如鼓勵科研人員依據現有的知識探索未知的世界;培養科研人員向權威挑戰、超越自我的智慧與勇氣,錘煉他們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毅力與責任;打造精誠團結、通力協作、富有活力的創新團隊等。
4.4文化建設必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
文化的內涵及外延都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的,是永不停息、不斷發展的,絕不會停留在某個固定的階段。要及時發現新的文化要素,為創新文化打下堅實的基礎。科技創新是永無止境的,科研院所只有充分認識文化建設的緊迫性及重要性,積極參與創新文化建設,將文化建設與科技創新結合起來,形成強大的合力,才能不斷提高農業科研院所的自主創新能力,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金勝男,高蕓,戴維平,等. 科技創新呼喚科技創新文化[J]. 上海農業學報,2006,22(3):84-86.彭靜靜. 植物病原真菌中MAPK級聯通路研究進展[J]. 江蘇農業科學,2014,42(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