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玲
摘要:以菌絲生長速率、長勢、生物轉化率及菌袋污染率為評價指標,對以廢棄油樟葉渣作為主要栽培料的平菇生產培養基進行配方篩選。結果表明,最佳培養基配方為廢棄油樟葉渣68%、棉籽殼20%、麩皮10%、石膏1%、石灰1%;使用該配方生產平菇,菌絲生長速率及生物轉化率提高,污染率下降。
關鍵詞:油樟葉渣;平菇;栽培料;配方
中圖分類號: S646.1+40.4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9-0205-02
收稿日期:2013-11-18
通信作者:魏琴,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為資源植物學。E-mail:249300824@qq.com。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屬白蘑科側耳屬,別稱北風菌等,是栽培廣泛的食用菌[1]。平菇富含營養成分,干品含蛋白質200~230 g/kg,氨基酸種類齊全,礦物質含量豐富,具有很好的食用、藥用價值[2-3]。平菇栽培方法簡單,相比于其他食用菌,平菇菌絲分解有機物質的能力強、適應性廣,許多富含木質素的材料都可以作為栽培原料生產平菇。在傳統的平菇栽培方式下,對原料的使用主要集中于棉籽殼、玉米芯,隨著人們對食用菌尤其是平菇消費量的增加,平菇栽培規模擴大,棉籽殼、玉米芯供應緊張、價格飆升。另一方面,受傳統栽培模式的影響,人們很少考慮利用本地非棉籽殼、玉米芯的材料來生產平菇,往往本地有較好材料可選,反而舍近求遠到外地購買栽培料,使本地材料得不到利用而被棄置或焚燒,既增加平菇栽培成本,又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四川省宜賓地區油樟資源豐富,年產樟油6 500 t,年產油樟葉渣31萬t,油樟葉渣通常被直接焚燒處理或就地堆放腐爛,在污染環境的同時也帶來資源浪費[4]。油樟葉渣中不僅含有食用菌生長所需的豐富的碳源、氮源以及生長因子,還殘留少量具有抗菌、抑菌效果的樟油成分,在降低食用菌栽培污染率的同時,也可能抑制部分品種的食用菌菌絲生長或出菇,因此僅適合于栽培少數品種的食用菌。同時,粉碎后的油樟葉碎渣還具有疏松培養料的作用,其制成的栽培料具有良好的透氣性。筆者從數十種食藥用真菌中找到了5~7個可采用油樟葉渣為主栽培料的食用菌品種,其中油樟葉渣栽培平菇的效果較好,本研究對其配方進行進一步的篩選和完善,旨在為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提供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菌株
供試菌株為灰白色平菇-F998,由江蘇省高郵市科學食用菌研究所提供。
1.2培養基
母種培養基:PDA培養基[5]。
原種和栽培種培養基:棉籽殼88%、麩皮10%、石灰1%、石膏1%。
栽培料培養基:設置9種栽培料配方(表1),其中配方9為對照(CK)。油樟葉渣制備步驟:選用無霉變、無腐爛的干燥油樟葉渣(采自四川省宜賓縣),粉碎成直徑5 mm左右的碎渣備用。
1.3栽培及出菇
按上述配方稱料,將栽培料混合均勻,調至含水量65%左右,pH值8左右。采用規格15 cm×35 cm×0.05 cm的聚丙烯塑料袋裝料,每袋裝干料200 g,121 ℃、0.1 MPa高壓滅菌2.5 h,冷卻至室溫,在無菌條件下接入灰白色平菇-F998栽培種,接種量為10%~15%,20~25 ℃培養。待菌絲長滿袋,后熟10d,然后移入出菇房,進行出菇管理,采收時測定鮮菇產量,每個配方設置50個重復(50袋)。
1.4栽培效果評價
培養過程中對不同配方栽培料的栽培效果進行綜合評價,并及時挑出感染雜菌的菌袋。
菌絲生長速度測定:待菌絲長滿袋口約1 cm后劃第1條線,此后每隔2 d劃1次線,并記錄菌絲的生長速度和長勢情況,最后取平均值進行分析。
污染率測定:記錄每個配方被污染的菌袋數量,將污染菌袋及時移出培養室,最后計算出每個配方的污染率。
鮮菇產量測定:長滿菌絲后的菌袋,待后熟10 d,移入出菇房,進行常規出菇管理[6],記錄各配方的平菇產量,根據平均產量計算生物轉化率。
2結果與分析
2.1菌絲生長情況
2012年10月17日接種栽培種到不同配方的栽培料中,2012年10月27日起對每個配方隨機抽取10袋測定菌絲生長速度,以后每隔2 d劃線1次,共劃線7次,取平均值,計算平菇菌絲生長速度,同時觀察菌絲生長狀態,結果見表2。
平菇菌絲生長與培養基營養成分、空隙等有關,油樟葉渣富含平菇菌絲生長所需營養成分,但補加其他原料可使其營養配比更為均衡,而且油樟葉渣質地疏松,當其含量過多時,菌絲很難附著生長。由表2可見,當油樟葉渣占栽培料 78%~98% (配方1至5)
時,平菇菌絲生長狀況不理想,色澤較差,長勢較弱,菌絲稀疏;當油樟葉渣占栽培料63%~73%(配方6至8)時,平菇菌絲總體生長狀況較理想;當栽培料中油樟葉渣含量為68%時,平菇生長速度、長勢均優于常規栽培料(配方9)。
2.2菌袋污染情況
本研究僅調查各配方的雜菌污染袋數,未進行污染菌形態分類,結果表明不同配方下污染率有顯著差異。從圖1可見,添加油樟葉渣有利于降低栽培料的污染率,說明油樟葉渣中可能含有抑菌物質,可能是由于本研究使用的油樟葉渣是油樟蒸餾提取樟油的廢棄物,其中殘留微量樟油,而樟油已被證實具有抑制部分細菌、真菌的作用[7]。當油樟葉渣含量為83%~98%時,菌袋污染率最高是2%,其污染原因都是葉渣將菌袋刺穿;當油樟葉渣含量為63%~78%時,菌袋污染率最高達4%,但仍比CK低2百分點。由此可見,由物理因素(菌袋破裂)導致的污染率一般在2%左右,其他因素導致的污染率在0~4%左右,且油樟葉渣最大限度抗栽培過程雜菌污染的最低含量為配方4,配方6至8下的污染率無顯著差異。配方5的污染率達4%,高于配方4、6,其原因可能是試驗誤差所致(裝袋過程中刺破的菌袋較多)。因此,考慮到菌絲生長及污染情況,平菇栽培料中的廢棄油樟葉渣含量為68%時,效益達到最佳。endprint
2.3產量測定結果
共采集3潮菇,將每袋鮮菇質量作為鮮菇產量,隨機抽取10袋,并計算出每袋平均產量,以平均產量除以每袋栽培料總物料質量(200 g)作為生物轉化率。由圖2可見,在栽培料中添加油樟葉渣對平菇產量有明顯影響,其添加量過多(73%及以上)會降低平菇產量(配方1、2、3、4、5、6),甚至使其生物轉化率低于100%(配方1、2、3、4);添加量過少又會影響平菇栽培的經濟效益,因此理論上存在一個最適添加量。本研究發現,配方7為產量高于對照的配方(配方7、8)中油樟葉渣添加量最多的配方。使用該配方(油樟葉渣含量68%)的栽培料栽培平菇,每袋平均產量為245 g,生物轉化率是122.5%,分別比傳統栽培料高16 g、8百分點,具有明顯的產量優勢。
從出菇質量來看,使用油樟葉渣栽培的平菇形態正常,色澤均勻,質地細嫩,總體上質量與對照無明顯差異。圖3為配方7的第2潮子實體。
3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表明,廢棄油樟葉渣可用來栽培平菇,以油樟葉渣
為主栽培料的培養基松軟,透氣性好,有利于平菇菌絲的生長。栽培種添加63%~73%的油樟葉渣時,平菇菌絲生長速度、長勢、色澤、生物轉化率均較理想,考慮菌絲生長、污染率、產量、成本等因素,以油樟葉渣為主的平菇栽培料最佳配方為油樟葉渣68%、棉籽殼20%、麩皮10%、石灰1%、石膏1%。在常規管理模式下,使用該栽培料栽培平菇的生物轉化率可達122.5%,污染率只有4%,菌絲日平均長速是5.92 mm,滿袋(15 cm×35 cm×0.05 cm)也只需要20.3 d。同時,廢棄油樟葉渣中有蒸餾提取樟油后的殘留物,具有抑制雜菌生長作用,可以減少平菇生產過程中農藥的使用。
本研究的技術如果能在生產中應用,不僅可以降低平菇生產成本,增加效益,還可以變廢為寶,減少四川省宜賓地區31萬t廢棄油樟葉渣污染環境的壓力。但本研究結果僅是對廢棄油樟葉渣栽培平菇試驗后得出的,對其他食用菌而言,廢棄油樟葉渣是否也可取代傳統栽培方法,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王振河,武模戈,董自梅,等. 不同碳氮源對平菇菌株新831菌絲生長的影響[J]. 湖北農業科學,2007,46(1):91-93.
[2]王釗,梁瑞璋. 平菇優良菌種篩選及其營養成分研究[J]. 中國食用菌,1999,18(2):9-11.
[3]Fui H Y,Shieh D E,Ho C T. Antioxidant and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ies of edible mushrooms[J]. Journal of Food Lipids,2002,9(1):35-46.
[4]羅中杰,李維一,魏琴,等. 宜賓油樟的現狀及未來[J]. 四川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24(3):317-319.
[5]楊勇,張鳳英,陳岑. PDA培養基改良配方的研究[J]. 釀酒科技,2012(4):29-31.
[6]邸淑艷. 食用菌生產技術速查表:國內暢銷品種卷[M].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
[7]魏琴,李群,羅揚,等. 油樟油對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的抑制作用[J].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6,28(1):63-66.林永鋒,胡永光,李萍萍,等. 有機肥及氮磷鉀肥施用量與茶葉產量的關系模型及其解析[J]. 江蘇農業科學,2014,42(9):207-210.endprint
2.3產量測定結果
共采集3潮菇,將每袋鮮菇質量作為鮮菇產量,隨機抽取10袋,并計算出每袋平均產量,以平均產量除以每袋栽培料總物料質量(200 g)作為生物轉化率。由圖2可見,在栽培料中添加油樟葉渣對平菇產量有明顯影響,其添加量過多(73%及以上)會降低平菇產量(配方1、2、3、4、5、6),甚至使其生物轉化率低于100%(配方1、2、3、4);添加量過少又會影響平菇栽培的經濟效益,因此理論上存在一個最適添加量。本研究發現,配方7為產量高于對照的配方(配方7、8)中油樟葉渣添加量最多的配方。使用該配方(油樟葉渣含量68%)的栽培料栽培平菇,每袋平均產量為245 g,生物轉化率是122.5%,分別比傳統栽培料高16 g、8百分點,具有明顯的產量優勢。
從出菇質量來看,使用油樟葉渣栽培的平菇形態正常,色澤均勻,質地細嫩,總體上質量與對照無明顯差異。圖3為配方7的第2潮子實體。
3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表明,廢棄油樟葉渣可用來栽培平菇,以油樟葉渣
為主栽培料的培養基松軟,透氣性好,有利于平菇菌絲的生長。栽培種添加63%~73%的油樟葉渣時,平菇菌絲生長速度、長勢、色澤、生物轉化率均較理想,考慮菌絲生長、污染率、產量、成本等因素,以油樟葉渣為主的平菇栽培料最佳配方為油樟葉渣68%、棉籽殼20%、麩皮10%、石灰1%、石膏1%。在常規管理模式下,使用該栽培料栽培平菇的生物轉化率可達122.5%,污染率只有4%,菌絲日平均長速是5.92 mm,滿袋(15 cm×35 cm×0.05 cm)也只需要20.3 d。同時,廢棄油樟葉渣中有蒸餾提取樟油后的殘留物,具有抑制雜菌生長作用,可以減少平菇生產過程中農藥的使用。
本研究的技術如果能在生產中應用,不僅可以降低平菇生產成本,增加效益,還可以變廢為寶,減少四川省宜賓地區31萬t廢棄油樟葉渣污染環境的壓力。但本研究結果僅是對廢棄油樟葉渣栽培平菇試驗后得出的,對其他食用菌而言,廢棄油樟葉渣是否也可取代傳統栽培方法,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王振河,武模戈,董自梅,等. 不同碳氮源對平菇菌株新831菌絲生長的影響[J]. 湖北農業科學,2007,46(1):91-93.
[2]王釗,梁瑞璋. 平菇優良菌種篩選及其營養成分研究[J]. 中國食用菌,1999,18(2):9-11.
[3]Fui H Y,Shieh D E,Ho C T. Antioxidant and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ies of edible mushrooms[J]. Journal of Food Lipids,2002,9(1):35-46.
[4]羅中杰,李維一,魏琴,等. 宜賓油樟的現狀及未來[J]. 四川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24(3):317-319.
[5]楊勇,張鳳英,陳岑. PDA培養基改良配方的研究[J]. 釀酒科技,2012(4):29-31.
[6]邸淑艷. 食用菌生產技術速查表:國內暢銷品種卷[M].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
[7]魏琴,李群,羅揚,等. 油樟油對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的抑制作用[J].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6,28(1):63-66.林永鋒,胡永光,李萍萍,等. 有機肥及氮磷鉀肥施用量與茶葉產量的關系模型及其解析[J]. 江蘇農業科學,2014,42(9):207-210.endprint
2.3產量測定結果
共采集3潮菇,將每袋鮮菇質量作為鮮菇產量,隨機抽取10袋,并計算出每袋平均產量,以平均產量除以每袋栽培料總物料質量(200 g)作為生物轉化率。由圖2可見,在栽培料中添加油樟葉渣對平菇產量有明顯影響,其添加量過多(73%及以上)會降低平菇產量(配方1、2、3、4、5、6),甚至使其生物轉化率低于100%(配方1、2、3、4);添加量過少又會影響平菇栽培的經濟效益,因此理論上存在一個最適添加量。本研究發現,配方7為產量高于對照的配方(配方7、8)中油樟葉渣添加量最多的配方。使用該配方(油樟葉渣含量68%)的栽培料栽培平菇,每袋平均產量為245 g,生物轉化率是122.5%,分別比傳統栽培料高16 g、8百分點,具有明顯的產量優勢。
從出菇質量來看,使用油樟葉渣栽培的平菇形態正常,色澤均勻,質地細嫩,總體上質量與對照無明顯差異。圖3為配方7的第2潮子實體。
3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表明,廢棄油樟葉渣可用來栽培平菇,以油樟葉渣
為主栽培料的培養基松軟,透氣性好,有利于平菇菌絲的生長。栽培種添加63%~73%的油樟葉渣時,平菇菌絲生長速度、長勢、色澤、生物轉化率均較理想,考慮菌絲生長、污染率、產量、成本等因素,以油樟葉渣為主的平菇栽培料最佳配方為油樟葉渣68%、棉籽殼20%、麩皮10%、石灰1%、石膏1%。在常規管理模式下,使用該栽培料栽培平菇的生物轉化率可達122.5%,污染率只有4%,菌絲日平均長速是5.92 mm,滿袋(15 cm×35 cm×0.05 cm)也只需要20.3 d。同時,廢棄油樟葉渣中有蒸餾提取樟油后的殘留物,具有抑制雜菌生長作用,可以減少平菇生產過程中農藥的使用。
本研究的技術如果能在生產中應用,不僅可以降低平菇生產成本,增加效益,還可以變廢為寶,減少四川省宜賓地區31萬t廢棄油樟葉渣污染環境的壓力。但本研究結果僅是對廢棄油樟葉渣栽培平菇試驗后得出的,對其他食用菌而言,廢棄油樟葉渣是否也可取代傳統栽培方法,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王振河,武模戈,董自梅,等. 不同碳氮源對平菇菌株新831菌絲生長的影響[J]. 湖北農業科學,2007,46(1):91-93.
[2]王釗,梁瑞璋. 平菇優良菌種篩選及其營養成分研究[J]. 中國食用菌,1999,18(2):9-11.
[3]Fui H Y,Shieh D E,Ho C T. Antioxidant and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ies of edible mushrooms[J]. Journal of Food Lipids,2002,9(1):35-46.
[4]羅中杰,李維一,魏琴,等. 宜賓油樟的現狀及未來[J]. 四川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24(3):317-319.
[5]楊勇,張鳳英,陳岑. PDA培養基改良配方的研究[J]. 釀酒科技,2012(4):29-31.
[6]邸淑艷. 食用菌生產技術速查表:國內暢銷品種卷[M].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
[7]魏琴,李群,羅揚,等. 油樟油對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的抑制作用[J].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6,28(1):63-66.林永鋒,胡永光,李萍萍,等. 有機肥及氮磷鉀肥施用量與茶葉產量的關系模型及其解析[J]. 江蘇農業科學,2014,42(9):207-2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