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波
摘要:采用NaNO2-AlCl3-NaOH法測定枇杷葉不同炮制品中總黃酮含量,以精制枇杷葉多糖測得枇杷葉多糖對葡萄糖的換算因子,苯酚-硫酸法測定枇杷葉不同炮制品中多糖的含量,比較枇杷葉生品與不同炮制品中總黃酮和多糖的含量差異。結果表明,枇杷葉生品總黃酮含量3.40%,蜜炙品、姜汁炒制品、姜湯煮制品、清炒制品總黃酮含量分別為3.77%、4.02%、2.88%、3.98%;枇杷葉生品多糖含量9.16%,蜜炙品、姜汁炒制品、姜湯煮制品、清炒制品多糖含量分別為9.51%、7.95%、10.09%、9.19%。枇杷葉經過炮制后多糖和總黃酮的含量均有變化,其中總黃酮含量以姜汁炒枇杷葉中的為最高,多糖含量以姜湯煮枇杷葉中的為最高。
關鍵詞:枇杷葉;炮制品;總黃酮;多糖
中圖分類號: R284.1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9-0270-03
1材料與方法
1.1儀器
HP8453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惠普公司);80-2臺式低速離心機(上海手術器械廠);METTLER AL204型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FZ102粉粹機(北京市永光明醫療儀器廠)。
1.2試劑與試藥
枇杷葉(購于浙江震元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產地為浙江),經鑒定為薔薇科枇杷屬植物枇杷的干燥葉。D-無水葡萄糖 (購自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批號:110833-200904),蕓香苷(購自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批號:100080-200707),重蒸苯酚,濃硫酸、乙醇、亞硝酸鈉、氯化鋁、氫氧化鈉等試劑為分析純。
1.3樣品的制備
1.3.1枇杷葉及其炮制品的制備生枇杷葉:取枇杷葉 20 g,用純凈水洗后烘干。
蜜炙枇杷葉:取煉蜜冷開水4 ∶1稀釋后加入枇杷葉絲拌勻,悶潤,置鍋內文火加熱(炒干),炒至微黃色、不黏手時,取出晾涼。每100 kg枇杷葉,用煉蜜20 kg。
姜汁炒枇杷葉:枇杷葉絲加姜汁拌勻,潤透后置鍋內文火加熱,炒干,取出晾涼。每100 kg枇杷葉用干姜3 kg。
姜湯煮枇杷葉:取干姜片,加水與枇杷葉同煮至水盡,取出枇杷葉,炒干,放涼。每100 kg枇杷葉用干姜3 kg。
清炒枇杷葉:取凈枇杷葉,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微焦,有香氣,取出放涼。
1.3.2枇杷葉總黃酮樣品溶液及對照品的制備精確稱取枇杷葉生品及各種炮制品粉末各1.0 g,用75%乙醇50 mL加熱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趁熱過濾,濾液在60 ℃下減壓濃縮蒸去乙醇后,于分液漏斗中用相同體積的乙醚萃取2~3次,除去葉綠素及蠟質等,最后用75%乙醇定容至50 mL,即得總黃酮樣品溶液。
精確稱取蕓香苷0.019 9 g,60%乙醇定容至50 mL量瓶中,搖勻即得對照品。
1.3.3枇杷葉精制多糖的制備及其溶液的配制稱取枇杷葉粉末30 g,加10倍量80%乙醇于90 ℃水浴中回流3次,每次2 h,抽濾。藥渣揮盡乙醇后,加入10倍量水,加熱回流3次,每次2 h,抽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60 mL,取出,加乙醇使醇含量達到80%,于4 ℃冰箱中過夜,過濾,干燥,即得枇杷葉粗多糖。
將粗多糖以水復溶,用Servage法[6]除蛋白 (氯仿-正丁醇,體積比4 ∶1),反復操作,用考馬斯亮藍法[7]測定至無蛋白為止。用95%乙醇調至醇濃度達到80%,4 ℃靜置過夜,離心,沉淀用熱蒸餾水溶解后抽濾,濾液濃縮至60 mL,再加95%乙醇使含醇量達到80%,4 ℃靜置過夜,將離心后的沉淀分別用無水乙醇、丙酮、乙醚洗滌,于60 ℃烘干至恒重,得精制的枇杷葉多糖。
精確稱取枇杷葉精制多糖0.012 0 g,置于5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搖勻定容,得濃度為0.24 mg/mL的枇杷葉精制多糖溶液。
1.3.4枇杷葉多糖樣品溶液及對照品溶液的制備精確稱取枇杷葉生品及各種炮制粉末各1.0 g,用80%乙醇50 mL加熱回流2次,每次2 h,過濾后取濾渣揮盡乙醇后,用50 mL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趁熱抽濾,合并濾液,濃縮后移入50 mL量瓶中,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樣品溶液。
精確稱取干燥至恒重的無水葡萄糖0.049 9 g,置于 50 mL 容量瓶中,加水溶解,稀釋至刻度,得濃度為 0.998 mg/mL 的葡萄糖對照品溶液。
2結果與分析
2.1枇杷葉總黃酮含量測定
2.1.1標準曲線的繪制取蕓香苷對照品溶液0.5、1.0、15、2.0、2.5 mL,分別置于10 mL量瓶中,依次加入5%亞硝酸鈉溶液0.3 mL,搖勻后放置6 min,加10%氯化鋁溶液 0.3 mL,搖勻后放置6 min,再加4%氫氧化鈉溶液4 mL,加60%乙醇定容至刻度,搖勻,放置15 min后,以隨行試劑作空白參比在510 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D。以D為縱坐標,以蕓香苷濃度(C)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回歸方程為y=10571x-0.031(r=0.999 8),說明蕓香苷在0.019 9~0.099 5 mg/mL 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
2.1.2穩定性試驗取供試品溶液1.0 mL,置于10 mL量瓶中,按照“2.1.1”節方法測定吸光度,間隔10 min測定1次,連續測定1 h,結果吸光度值的RSD為1.85%,表明供試品溶液在室溫下放置60 min內穩定。
2.1.3精密度試驗精確吸取蕓香苷對照品溶液2.0 mL,置于10 mL量瓶中,按“2.1.1”節方法測定吸光度,平行測定6份,RSD為1.39%,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2.1.4重復性試驗精確稱取同一批次粉碎后的枇杷葉生品6份,按“1.3.2”節操作制備供試品溶液,取1.0 mL置于10 mL量瓶中,按照“2.1.1”節方法測定吸光度,RSD為227%,表明重復性良好。
2.1.5加樣回收率試驗精確稱取枇杷葉生品1.0 g 6份,分別加入蕓香苷對照品35 mg,按照“1.3.2”節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取1.0 mL置于10 mL量瓶中,按照“2.1.1”節方法測定吸光度,計算蕓香苷平均回收率為100.71%,RSD為203%(n=6)(表1)。endprint
摘要:采用NaNO2-AlCl3-NaOH法測定枇杷葉不同炮制品中總黃酮含量,以精制枇杷葉多糖測得枇杷葉多糖對葡萄糖的換算因子,苯酚-硫酸法測定枇杷葉不同炮制品中多糖的含量,比較枇杷葉生品與不同炮制品中總黃酮和多糖的含量差異。結果表明,枇杷葉生品總黃酮含量3.40%,蜜炙品、姜汁炒制品、姜湯煮制品、清炒制品總黃酮含量分別為3.77%、4.02%、2.88%、3.98%;枇杷葉生品多糖含量9.16%,蜜炙品、姜汁炒制品、姜湯煮制品、清炒制品多糖含量分別為9.51%、7.95%、10.09%、9.19%。枇杷葉經過炮制后多糖和總黃酮的含量均有變化,其中總黃酮含量以姜汁炒枇杷葉中的為最高,多糖含量以姜湯煮枇杷葉中的為最高。
關鍵詞:枇杷葉;炮制品;總黃酮;多糖
中圖分類號: R284.1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9-0270-03
1材料與方法
1.1儀器
HP8453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惠普公司);80-2臺式低速離心機(上海手術器械廠);METTLER AL204型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FZ102粉粹機(北京市永光明醫療儀器廠)。
1.2試劑與試藥
枇杷葉(購于浙江震元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產地為浙江),經鑒定為薔薇科枇杷屬植物枇杷的干燥葉。D-無水葡萄糖 (購自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批號:110833-200904),蕓香苷(購自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批號:100080-200707),重蒸苯酚,濃硫酸、乙醇、亞硝酸鈉、氯化鋁、氫氧化鈉等試劑為分析純。
1.3樣品的制備
1.3.1枇杷葉及其炮制品的制備生枇杷葉:取枇杷葉 20 g,用純凈水洗后烘干。
蜜炙枇杷葉:取煉蜜冷開水4 ∶1稀釋后加入枇杷葉絲拌勻,悶潤,置鍋內文火加熱(炒干),炒至微黃色、不黏手時,取出晾涼。每100 kg枇杷葉,用煉蜜20 kg。
姜汁炒枇杷葉:枇杷葉絲加姜汁拌勻,潤透后置鍋內文火加熱,炒干,取出晾涼。每100 kg枇杷葉用干姜3 kg。
姜湯煮枇杷葉:取干姜片,加水與枇杷葉同煮至水盡,取出枇杷葉,炒干,放涼。每100 kg枇杷葉用干姜3 kg。
清炒枇杷葉:取凈枇杷葉,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微焦,有香氣,取出放涼。
1.3.2枇杷葉總黃酮樣品溶液及對照品的制備精確稱取枇杷葉生品及各種炮制品粉末各1.0 g,用75%乙醇50 mL加熱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趁熱過濾,濾液在60 ℃下減壓濃縮蒸去乙醇后,于分液漏斗中用相同體積的乙醚萃取2~3次,除去葉綠素及蠟質等,最后用75%乙醇定容至50 mL,即得總黃酮樣品溶液。
精確稱取蕓香苷0.019 9 g,60%乙醇定容至50 mL量瓶中,搖勻即得對照品。
1.3.3枇杷葉精制多糖的制備及其溶液的配制稱取枇杷葉粉末30 g,加10倍量80%乙醇于90 ℃水浴中回流3次,每次2 h,抽濾。藥渣揮盡乙醇后,加入10倍量水,加熱回流3次,每次2 h,抽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60 mL,取出,加乙醇使醇含量達到80%,于4 ℃冰箱中過夜,過濾,干燥,即得枇杷葉粗多糖。
將粗多糖以水復溶,用Servage法[6]除蛋白 (氯仿-正丁醇,體積比4 ∶1),反復操作,用考馬斯亮藍法[7]測定至無蛋白為止。用95%乙醇調至醇濃度達到80%,4 ℃靜置過夜,離心,沉淀用熱蒸餾水溶解后抽濾,濾液濃縮至60 mL,再加95%乙醇使含醇量達到80%,4 ℃靜置過夜,將離心后的沉淀分別用無水乙醇、丙酮、乙醚洗滌,于60 ℃烘干至恒重,得精制的枇杷葉多糖。
精確稱取枇杷葉精制多糖0.012 0 g,置于5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搖勻定容,得濃度為0.24 mg/mL的枇杷葉精制多糖溶液。
1.3.4枇杷葉多糖樣品溶液及對照品溶液的制備精確稱取枇杷葉生品及各種炮制粉末各1.0 g,用80%乙醇50 mL加熱回流2次,每次2 h,過濾后取濾渣揮盡乙醇后,用50 mL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趁熱抽濾,合并濾液,濃縮后移入50 mL量瓶中,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樣品溶液。
精確稱取干燥至恒重的無水葡萄糖0.049 9 g,置于 50 mL 容量瓶中,加水溶解,稀釋至刻度,得濃度為 0.998 mg/mL 的葡萄糖對照品溶液。
2結果與分析
2.1枇杷葉總黃酮含量測定
2.1.1標準曲線的繪制取蕓香苷對照品溶液0.5、1.0、15、2.0、2.5 mL,分別置于10 mL量瓶中,依次加入5%亞硝酸鈉溶液0.3 mL,搖勻后放置6 min,加10%氯化鋁溶液 0.3 mL,搖勻后放置6 min,再加4%氫氧化鈉溶液4 mL,加60%乙醇定容至刻度,搖勻,放置15 min后,以隨行試劑作空白參比在510 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D。以D為縱坐標,以蕓香苷濃度(C)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回歸方程為y=10571x-0.031(r=0.999 8),說明蕓香苷在0.019 9~0.099 5 mg/mL 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
2.1.2穩定性試驗取供試品溶液1.0 mL,置于10 mL量瓶中,按照“2.1.1”節方法測定吸光度,間隔10 min測定1次,連續測定1 h,結果吸光度值的RSD為1.85%,表明供試品溶液在室溫下放置60 min內穩定。
2.1.3精密度試驗精確吸取蕓香苷對照品溶液2.0 mL,置于10 mL量瓶中,按“2.1.1”節方法測定吸光度,平行測定6份,RSD為1.39%,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2.1.4重復性試驗精確稱取同一批次粉碎后的枇杷葉生品6份,按“1.3.2”節操作制備供試品溶液,取1.0 mL置于10 mL量瓶中,按照“2.1.1”節方法測定吸光度,RSD為227%,表明重復性良好。
2.1.5加樣回收率試驗精確稱取枇杷葉生品1.0 g 6份,分別加入蕓香苷對照品35 mg,按照“1.3.2”節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取1.0 mL置于10 mL量瓶中,按照“2.1.1”節方法測定吸光度,計算蕓香苷平均回收率為100.71%,RSD為203%(n=6)(表1)。endprint
摘要:采用NaNO2-AlCl3-NaOH法測定枇杷葉不同炮制品中總黃酮含量,以精制枇杷葉多糖測得枇杷葉多糖對葡萄糖的換算因子,苯酚-硫酸法測定枇杷葉不同炮制品中多糖的含量,比較枇杷葉生品與不同炮制品中總黃酮和多糖的含量差異。結果表明,枇杷葉生品總黃酮含量3.40%,蜜炙品、姜汁炒制品、姜湯煮制品、清炒制品總黃酮含量分別為3.77%、4.02%、2.88%、3.98%;枇杷葉生品多糖含量9.16%,蜜炙品、姜汁炒制品、姜湯煮制品、清炒制品多糖含量分別為9.51%、7.95%、10.09%、9.19%。枇杷葉經過炮制后多糖和總黃酮的含量均有變化,其中總黃酮含量以姜汁炒枇杷葉中的為最高,多糖含量以姜湯煮枇杷葉中的為最高。
關鍵詞:枇杷葉;炮制品;總黃酮;多糖
中圖分類號: R284.1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9-0270-03
1材料與方法
1.1儀器
HP8453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惠普公司);80-2臺式低速離心機(上海手術器械廠);METTLER AL204型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FZ102粉粹機(北京市永光明醫療儀器廠)。
1.2試劑與試藥
枇杷葉(購于浙江震元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產地為浙江),經鑒定為薔薇科枇杷屬植物枇杷的干燥葉。D-無水葡萄糖 (購自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批號:110833-200904),蕓香苷(購自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批號:100080-200707),重蒸苯酚,濃硫酸、乙醇、亞硝酸鈉、氯化鋁、氫氧化鈉等試劑為分析純。
1.3樣品的制備
1.3.1枇杷葉及其炮制品的制備生枇杷葉:取枇杷葉 20 g,用純凈水洗后烘干。
蜜炙枇杷葉:取煉蜜冷開水4 ∶1稀釋后加入枇杷葉絲拌勻,悶潤,置鍋內文火加熱(炒干),炒至微黃色、不黏手時,取出晾涼。每100 kg枇杷葉,用煉蜜20 kg。
姜汁炒枇杷葉:枇杷葉絲加姜汁拌勻,潤透后置鍋內文火加熱,炒干,取出晾涼。每100 kg枇杷葉用干姜3 kg。
姜湯煮枇杷葉:取干姜片,加水與枇杷葉同煮至水盡,取出枇杷葉,炒干,放涼。每100 kg枇杷葉用干姜3 kg。
清炒枇杷葉:取凈枇杷葉,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微焦,有香氣,取出放涼。
1.3.2枇杷葉總黃酮樣品溶液及對照品的制備精確稱取枇杷葉生品及各種炮制品粉末各1.0 g,用75%乙醇50 mL加熱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趁熱過濾,濾液在60 ℃下減壓濃縮蒸去乙醇后,于分液漏斗中用相同體積的乙醚萃取2~3次,除去葉綠素及蠟質等,最后用75%乙醇定容至50 mL,即得總黃酮樣品溶液。
精確稱取蕓香苷0.019 9 g,60%乙醇定容至50 mL量瓶中,搖勻即得對照品。
1.3.3枇杷葉精制多糖的制備及其溶液的配制稱取枇杷葉粉末30 g,加10倍量80%乙醇于90 ℃水浴中回流3次,每次2 h,抽濾。藥渣揮盡乙醇后,加入10倍量水,加熱回流3次,每次2 h,抽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60 mL,取出,加乙醇使醇含量達到80%,于4 ℃冰箱中過夜,過濾,干燥,即得枇杷葉粗多糖。
將粗多糖以水復溶,用Servage法[6]除蛋白 (氯仿-正丁醇,體積比4 ∶1),反復操作,用考馬斯亮藍法[7]測定至無蛋白為止。用95%乙醇調至醇濃度達到80%,4 ℃靜置過夜,離心,沉淀用熱蒸餾水溶解后抽濾,濾液濃縮至60 mL,再加95%乙醇使含醇量達到80%,4 ℃靜置過夜,將離心后的沉淀分別用無水乙醇、丙酮、乙醚洗滌,于60 ℃烘干至恒重,得精制的枇杷葉多糖。
精確稱取枇杷葉精制多糖0.012 0 g,置于5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搖勻定容,得濃度為0.24 mg/mL的枇杷葉精制多糖溶液。
1.3.4枇杷葉多糖樣品溶液及對照品溶液的制備精確稱取枇杷葉生品及各種炮制粉末各1.0 g,用80%乙醇50 mL加熱回流2次,每次2 h,過濾后取濾渣揮盡乙醇后,用50 mL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趁熱抽濾,合并濾液,濃縮后移入50 mL量瓶中,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樣品溶液。
精確稱取干燥至恒重的無水葡萄糖0.049 9 g,置于 50 mL 容量瓶中,加水溶解,稀釋至刻度,得濃度為 0.998 mg/mL 的葡萄糖對照品溶液。
2結果與分析
2.1枇杷葉總黃酮含量測定
2.1.1標準曲線的繪制取蕓香苷對照品溶液0.5、1.0、15、2.0、2.5 mL,分別置于10 mL量瓶中,依次加入5%亞硝酸鈉溶液0.3 mL,搖勻后放置6 min,加10%氯化鋁溶液 0.3 mL,搖勻后放置6 min,再加4%氫氧化鈉溶液4 mL,加60%乙醇定容至刻度,搖勻,放置15 min后,以隨行試劑作空白參比在510 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D。以D為縱坐標,以蕓香苷濃度(C)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回歸方程為y=10571x-0.031(r=0.999 8),說明蕓香苷在0.019 9~0.099 5 mg/mL 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
2.1.2穩定性試驗取供試品溶液1.0 mL,置于10 mL量瓶中,按照“2.1.1”節方法測定吸光度,間隔10 min測定1次,連續測定1 h,結果吸光度值的RSD為1.85%,表明供試品溶液在室溫下放置60 min內穩定。
2.1.3精密度試驗精確吸取蕓香苷對照品溶液2.0 mL,置于10 mL量瓶中,按“2.1.1”節方法測定吸光度,平行測定6份,RSD為1.39%,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2.1.4重復性試驗精確稱取同一批次粉碎后的枇杷葉生品6份,按“1.3.2”節操作制備供試品溶液,取1.0 mL置于10 mL量瓶中,按照“2.1.1”節方法測定吸光度,RSD為227%,表明重復性良好。
2.1.5加樣回收率試驗精確稱取枇杷葉生品1.0 g 6份,分別加入蕓香苷對照品35 mg,按照“1.3.2”節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取1.0 mL置于10 mL量瓶中,按照“2.1.1”節方法測定吸光度,計算蕓香苷平均回收率為100.71%,RSD為203%(n=6)(表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