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映輝
[摘要] 目的 探討C反應蛋白(CRP)及降鈣素原(PCT)在腦外傷術后預后的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該院腦外傷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同時選取同期健康體檢者50例為對照組,對比分析兩組患者CRP及PCT水平變化。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CRP、PCT水平顯著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著患者病情轉歸,觀察組術后第7天CRP、PCT水平顯著下降,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死亡組患者相比,預后良好組患者CRP、PCT水平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CRP、PCT可作為腦外傷術后預后的評價指標,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腦外傷
[中圖分類號] R459.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6(a)-0084-03
腦外傷是一種嚴重的外傷,患者病情嚴重,病情發展快,如果不能及時對患者進行救治,患者很可能出現生命危險[1]。當損傷發生數分鐘時,機體將出現一系列生理反應,可導致局部缺血缺氧、組織水腫、鈣離子超載及炎癥反應,繼而引起細胞損傷、死亡,導致繼發性損傷的發生[2]。因此對腦外傷患者病情進行盡早診斷及評估對患者預后具有重要的價值。C反應蛋白(CRP)則是機體炎癥反應時的應激反應化合物,但機體出現損傷時,其濃度可迅速上升[3]。降鈣素原(PCT) 血清PCT屬于急相蛋白,在正常人體重的含量極其微量,但當機體出現炎癥時,血清PCT則作為炎癥標記物而大量釋放到血清中,從而使得血清中PCT水平上升[4],為此選取該院2012年5月—2013年6月間60例重型顱腦外傷患者檢測腦外傷患者PCT及CRP水平,以探討兩者對腦外傷患者預后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60例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經頭部CT或MRI證實為顱腦外傷;②GCS評分≥8分;③預計生存期大于3周;④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肝腎功能不全、全身性感染患者。其中男性42例 ,女性18例,年齡為18~74歲,平均年齡為(52.82±3.26)歲,受傷至入院時間為(3.56±0.96)h,GCS為8~12分,GCS平均分為(10.21±1.34)分。另選取同期健康體檢者50例為對照組,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為19~68歲,平均年齡為(56.93±3.94)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于入院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于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液4 mL,對照組則于體檢當天空腹抽取靜脈血4 mL,兩者患者血液經離心處理后采用全自動化分析儀測定患者CRP及PCT水平。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計量資料均值的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數據兩因素水平方差分析,組間的兩兩比較采用LSD-t法。
2 結果
2.1 兩者CRP、PCT水平分析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CRP、PCT水平顯著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及對照組血清CRP、PCT水平對比分析[(x±s)ng/mL]
2.2 觀察組不同時期CRP、PCT水平變化
隨著患者病情轉歸,觀察組術后第7天 CRP、PCT水平顯著下降,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不同時期CRP、PCT水平變化[(x±s),ng/mL]
注:與入院第1天相比,1)P<0.05;與入院第3天相比,2)P<0.05;與入院前第5天相比,3)P<0.05;與對照組相比,4)P<0.05。
2.3 不同預后效果患者CRP、PCT水平變化
60例腦外傷患者中死亡8例,與死亡組患者相比,生存組患者CRP、PCT水平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預后效果患者CRP、PCT水平變化[(x±s),ng/mL]
3 討論
創傷性重型顱腦損傷是由于患者受到外界暴力作用而導致頭腦外傷出現嚴重損傷的疾病,患者往往由于中樞性高熱及顱內壓力而導致患者出現嚴重并發癥[5]。近年隨著交通事故及建筑行業事故的增加而導致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的發生率不斷增加。由于顱腦外傷患者病情嚴重、病情緊急、病情變化較快等特征,因此對于重型腦顱外傷患者及時的救治及急救,將有利于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患者致殘率及死亡率。
高敏C蛋白又名CRP,是人類在急性期出現的一種反應蛋白,CRP可作為人體炎癥的標志物,它不受HB、紅細胞、年齡、脂質等因素的干擾。由于CRP不具有特異性,可作為臨床常規的檢測項目,目前已作為很多疾病診斷的輔佐性判斷依據。它屬于一種急性期相反應的蛋白,當患者出現急性感染時,則會激活巨噬細胞和其他白細胞,促使其產生白細胞介素(IL)6、IL-1等細胞因子和脂肪組織中一些應激的細胞因子等,這些細胞因子水平達到一定的濃度時,則會促使肝細胞產生炎癥急性期反應物質,從而促使循環中的CPR濃度升高。同時相關研究證實CPR不只是炎性標準物質,同時也與患者病情預后有直接的作用[6]。
血清PCT由甲狀腺濾泡細胞分泌的無激素活性的早期降鈣素。在正常情況下,人體血漿中PCT的濃度非常低(<0.1 ng/mL),但當機體出現嚴重感染時,血漿中PCT水平顯著上升。相關研究表明[7],在細菌內、外毒素以及其他炎癥因子的誘導下可刺激機體產生PCT,但在一些急性燒傷、休克及腫瘤患者中也可見PCT水平上升,從而提示細菌感染并不是PCT水平上升的唯一誘導物質。血清PCT水平上升可反應機體炎癥反應的嚴重程度。體外實驗動物研究顯示[7],對膿毒癥模型小鼠注射高劑量PCT后小鼠的死亡率顯著增加,而注射抗體后結果則相反,從而表明PCT不僅可反應機體炎癥嚴重程度,并可參與機體炎癥反應。研究指出,只有當機體處在全身急性感染期時血清PCT水平才會上升,而機體處在慢性感染或局部感染時,血清中PCT水平將出現輕度上升。此外,相關研究指出,一些大型外科手術患者術后1~4 d內體內血清PCT水平也可上升。endprint
該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CRP、PCT水平顯著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結果與張麗[8]等一致,從而提示腦外傷作為較大的創傷可促使機體產生應激性反應,從而到時機體中CRP、PCT水平顯著上升。隨著患者病情轉歸,觀察組術后第7天 CRP、PCT水平顯著下降,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從而提示CRP、PCT可作為機體預后的預測指標,當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后,隨著機體應激反應性的下降,CRP、PCT的水平也隨之下降,因此患者術后第7天其CRP及PCT水平恢復至正常水平。此外,60例腦外傷患者中死亡8例,與死亡組患者相比,生存組患者CRP、PCT水平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而提示CRP、PCT水平可作為腦外傷患者術后預后的評價及預后指標,術后通過測定腦外傷患者CRP、PCT水平可有效預測患者術后預后情況,可作為患者術后病情評估的重要指標之一。術后對腦外傷患者CRP、PCT水平進行評估及監測對預防患者死亡,防止患者并發癥有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與正常體檢者相比,顱外傷患者CRP、PCT水平顯著上升,CRP、PCT可作為腦外傷術后預后的評價指標,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鄧水香,曹同瓦,祝禾辰,等.降鈣素原與單純腦外傷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和并發癥以及預后的關系[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2,21(9):1032-1036.
[2] 李勝龍,康健,楊金坤,等.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的動態變化在預測顱腦外傷后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中的意義[J].現代醫學,2011,39(5):559-561.
[3] 王篤前,于守永,錢紀銀,等.創傷后顱內進展性出血患者凝血纖溶系統及超敏C反應蛋白的變化[J].江蘇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22(6):549-550,552.
[4] 張明潔,程靜,門誠虹,等.不同程度顱腦外傷患者白細胞計數、超敏C反應蛋白和總膽固醇水平變化[J].微循環學雜志,2011,21(1):49-50.
[5] 諸葛衛新,洪波.急性腦外傷時血漿CRP濃度和CT表現的相關性分析[J].放射免疫學雜志,2012,25(5):562-564.
[6] 彭建民,潘國斌,成慶輝,等.C反應蛋白及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對腦外傷術后繼發性顱腦損傷的評估價值[J].中外醫療,2013,32(15):1-2.
[7] 李松.腦外傷患者血清超敏CRP水平的動態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12):64-65.
[8] 張麗.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對顱腦疾病的預測價值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31):131-132.
(收稿日期:2014-03-03)endprint
該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CRP、PCT水平顯著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結果與張麗[8]等一致,從而提示腦外傷作為較大的創傷可促使機體產生應激性反應,從而到時機體中CRP、PCT水平顯著上升。隨著患者病情轉歸,觀察組術后第7天 CRP、PCT水平顯著下降,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從而提示CRP、PCT可作為機體預后的預測指標,當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后,隨著機體應激反應性的下降,CRP、PCT的水平也隨之下降,因此患者術后第7天其CRP及PCT水平恢復至正常水平。此外,60例腦外傷患者中死亡8例,與死亡組患者相比,生存組患者CRP、PCT水平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而提示CRP、PCT水平可作為腦外傷患者術后預后的評價及預后指標,術后通過測定腦外傷患者CRP、PCT水平可有效預測患者術后預后情況,可作為患者術后病情評估的重要指標之一。術后對腦外傷患者CRP、PCT水平進行評估及監測對預防患者死亡,防止患者并發癥有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與正常體檢者相比,顱外傷患者CRP、PCT水平顯著上升,CRP、PCT可作為腦外傷術后預后的評價指標,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鄧水香,曹同瓦,祝禾辰,等.降鈣素原與單純腦外傷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和并發癥以及預后的關系[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2,21(9):1032-1036.
[2] 李勝龍,康健,楊金坤,等.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的動態變化在預測顱腦外傷后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中的意義[J].現代醫學,2011,39(5):559-561.
[3] 王篤前,于守永,錢紀銀,等.創傷后顱內進展性出血患者凝血纖溶系統及超敏C反應蛋白的變化[J].江蘇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22(6):549-550,552.
[4] 張明潔,程靜,門誠虹,等.不同程度顱腦外傷患者白細胞計數、超敏C反應蛋白和總膽固醇水平變化[J].微循環學雜志,2011,21(1):49-50.
[5] 諸葛衛新,洪波.急性腦外傷時血漿CRP濃度和CT表現的相關性分析[J].放射免疫學雜志,2012,25(5):562-564.
[6] 彭建民,潘國斌,成慶輝,等.C反應蛋白及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對腦外傷術后繼發性顱腦損傷的評估價值[J].中外醫療,2013,32(15):1-2.
[7] 李松.腦外傷患者血清超敏CRP水平的動態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12):64-65.
[8] 張麗.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對顱腦疾病的預測價值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31):131-132.
(收稿日期:2014-03-03)endprint
該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CRP、PCT水平顯著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結果與張麗[8]等一致,從而提示腦外傷作為較大的創傷可促使機體產生應激性反應,從而到時機體中CRP、PCT水平顯著上升。隨著患者病情轉歸,觀察組術后第7天 CRP、PCT水平顯著下降,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從而提示CRP、PCT可作為機體預后的預測指標,當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后,隨著機體應激反應性的下降,CRP、PCT的水平也隨之下降,因此患者術后第7天其CRP及PCT水平恢復至正常水平。此外,60例腦外傷患者中死亡8例,與死亡組患者相比,生存組患者CRP、PCT水平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而提示CRP、PCT水平可作為腦外傷患者術后預后的評價及預后指標,術后通過測定腦外傷患者CRP、PCT水平可有效預測患者術后預后情況,可作為患者術后病情評估的重要指標之一。術后對腦外傷患者CRP、PCT水平進行評估及監測對預防患者死亡,防止患者并發癥有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與正常體檢者相比,顱外傷患者CRP、PCT水平顯著上升,CRP、PCT可作為腦外傷術后預后的評價指標,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鄧水香,曹同瓦,祝禾辰,等.降鈣素原與單純腦外傷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和并發癥以及預后的關系[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2,21(9):1032-1036.
[2] 李勝龍,康健,楊金坤,等.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的動態變化在預測顱腦外傷后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中的意義[J].現代醫學,2011,39(5):559-561.
[3] 王篤前,于守永,錢紀銀,等.創傷后顱內進展性出血患者凝血纖溶系統及超敏C反應蛋白的變化[J].江蘇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22(6):549-550,552.
[4] 張明潔,程靜,門誠虹,等.不同程度顱腦外傷患者白細胞計數、超敏C反應蛋白和總膽固醇水平變化[J].微循環學雜志,2011,21(1):49-50.
[5] 諸葛衛新,洪波.急性腦外傷時血漿CRP濃度和CT表現的相關性分析[J].放射免疫學雜志,2012,25(5):562-564.
[6] 彭建民,潘國斌,成慶輝,等.C反應蛋白及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對腦外傷術后繼發性顱腦損傷的評估價值[J].中外醫療,2013,32(15):1-2.
[7] 李松.腦外傷患者血清超敏CRP水平的動態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12):64-65.
[8] 張麗.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對顱腦疾病的預測價值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31):131-132.
(收稿日期:2014-03-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