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勝楠 李 妍
(1.吉林建筑大學寒地綠色建筑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 長春130118;長春建筑學院 ,吉林 長春130022;2.吉林建筑大學寒地綠色建筑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吉林 長春 130118)
2 01 1 年4月15日-4月29日受深圳市訊美科技有限公司的委托, 對其擬建的訊美科技項目場地進行了巖土工程初步階段的勘察,擬建場地位于深圳市南山區,北側為科華路,東側為科慧路,南側為科智東路,西側毗鄰科苑北路。擬建場占地地面積約37200m2,擬建高度小于100m高層建筑,設地下室三層。
勘察目的與勘察要求
本次巖土工程勘察的具體技術要求為
(1)初步查明場地地層結構及巖土的物理力學性質;(2)、查明場地不良地質的分布,提出防治措施;( 3)、初步查明地下水情況,并對其進行腐蝕性分析,提供地下室設防水位及抗浮水位;(4)、地震設防烈度,場地土類別,場地特征周期;(5)、對基坑開挖邊坡穩定進行初步分析,提供邊坡支護及降水建議。
根據勘察技術要求,本次勘察完成如下工作量
(1)野外測量定點28個;(2)、勘探鉆孔28個,其中技術孔19個,一般孔9個,鉆探總進尺1605.50米;(3)取土樣32組,進行了室內土工試驗,取巖石樣4個,進行了飽和抗壓試驗;(4)實測28孔的地下水穩定水位,并取水樣3組,進行了水質簡分析;(5)標準貫入試驗96次/15孔;(6)巖芯照相28張。
擬建場地位于南山區科技園區,場地原始地貌為低丘坡地地段,后經取土整平,現場地地勢平坦,場地表面大部分地段為水泥路面及原建筑物拆遷后殘留基礎地段,勘察場地鉆孔高程介于填海再固結預壓堆載而成,場地地勢大部分較四周為高,僅西、北兩側較低,勘察時場地南東部新近堆積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及淤泥,地形高低不平,孔口地面標高為15.25~18.21 m,高差2.96 m。
根據鉆探揭露,場地內地層主要有:人工填土層(Qml)、第四系殘積層(Qel)及燕山期花崗巖((3)),場地東南側出露一輝綠巖巖脈以下分述如下:
(1)人工填土層(Qml)
雜填土:為表層建筑垃圾,成份為水泥塊及砂石層,一般厚度約0.5m,場地東北角處較厚,鉆孔揭露最大厚度為4.6m,為水泥塊填土;該層在場地大面積出露,僅東南及西南角處未見揭露。
(2)第四系坡積層(Qdl)
含礫粘土:棕黃色、褐黃色,以粘粒為主,含約50%的石英礫粒,系由花崗巖風化坡積而成,硬塑狀態。該層全場局部地段分布,層厚4.50~11.70m,平均7.40m,層頂埋深0.00~4.60m,層頂標高5.71~12.5m。標貫試驗1次,擊數17擊,修正擊數13.2擊。
(3)第四系殘積層(Qel)
礫質粘性土:褐紅色、褐黃色,以粘粒為主,含約20~30%的石英礫粒,系由下伏花崗巖風化殘積而成,可塑~硬塑狀態。該層全場地均有分布,層厚11.65~27.80m,平均21.76m,層頂埋深0.00~12.00m,層頂標高5.71~17.81m。標貫試驗49次,擊數12~32擊,平均21.2擊;標貫試驗修正擊數11~22.6擊,平均16.1擊。
場地內下伏基巖為燕山期花崗巖,花崗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長石、黑云母等。按其風化程度可分為全、強、中、微四個風化帶
(5) 輝綠巖脈(βμ)
①全風化輝綠巖:褐黃色,呈全風化狀,巖芯呈土狀;在鉆孔ZK13中揭露,鉆孔揭露厚度3.60m,頂板埋深26.40m,頂板標高-9.60m。
②強風化輝綠巖:灰綠色,,巖芯呈土夾中風化碎塊狀;在鉆孔ZK13中揭露,鉆孔揭露厚度9.80m,頂板埋深30.00m,頂板標高-13.20m。
③中風化輝綠巖:灰綠色,巖芯呈柱狀;在鉆孔ZK13中揭露,鉆孔揭露厚度2.00m,頂板埋深39.80m,頂板標高-23.00m。

表 1 地下水腐蝕性評價表
勘察期間各鉆孔在鉆探深度范圍內均遇地下水,在勘察期間測得混合地下水穩定水位埋深為3.60~8.10m。各含水層分布及水質分析情況如下:
(1) 松散巖類孔隙水
廣泛分布于場區,含水層為第四系覆蓋層,屬弱透水層,地下水逕流條件差,富水性差。地下水類型為孔隙潛水。
(2) 基巖裂隙水
分布在花崗巖風化裂隙中。地下水的滲透性受基巖裂隙發育程度影響,具有一定的隨機性,局部裂隙發育,裂隙連通性較好,滲透性較強,風化裂隙發育具有較大的不均勻性,致使地下水的滲透性在空間分布上的差異較大。
(3) 水質分析
本次勘察在鉆孔ZK13、ZK15及ZK20取水樣三組進行分析,其報告成果主要指標如表1所示。
按《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l-2001,2009年版)判定,場地屬Ⅱ類環境,弱透水層地下水,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具有微腐蝕性。
根據場地周邊區域地質圖場地北側有一斷層通過,斷層走向為近EW向,傾向S,傾角70°,鉆孔揭露斷層帶發育于風化巖體中,斷層帶已風化呈土狀,但斷層帶埋藏較深,且為老斷層較為穩定;場地東南側發育一輝綠巖脈,僅在ZK13中揭露。根據《深圳地區區域穩定性評價報告》深圳市區全新世以來未有明顯的斷裂活動,場地穩定性較好。場地處中風化巖體埋藏較深,第四系及風化層較厚,但作為高層建筑可采用適當的基礎形式后,適宜建筑。
擬建建筑物范圍內除多部分分布殘留建筑物基礎,局部分布填土,建筑范圍內主要為殘積及坡積礫質粘土、風化巖;土層呈可塑~硬塑狀態,具有中等強度及壓縮性,均為良好地基土;花崗巖各風化帶花崗巖各風化帶,具有較高承載力及較低壓縮性,均為良好地基土。綜合評價場地地基穩定性好。
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的有關規定,深圳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0g;場地處地形平坦,處于建筑抗震有利地段。場地土的類型為中硬土,場地類別為Ⅱ類。
場地內地下水為松散堆積孔隙水及基巖裂隙水,孔隙水主要分布于第四系粘土層中,地下埋深較淺;基巖裂隙水主要分布于風化巖體中具有微承壓性且水量較大;基坑主要位于第四系粘性土中地下水對基坑施工有一定的影響,樁基施工時持力層將位于風化巖中,風化巖中地下水富水性及透水性較好,基礎設計時需考慮地下水對施工的影響。影響地下室底板抗浮水位的主要為第四系松散堆積潛水,建議地下室底板的抗浮水位取至14.00m標高。
根據本場工程地質條件,中風化巖埋深較大,殘積土、全風化及強風化巖土層厚度較大,擬建建筑宜采用預應力管樁或鉆(沖)孔樁基礎。采用預應力管樁,需清除上部含塊石的填土層,以全或強風化巖為樁端持力層;采用鉆(沖)孔灌注樁,可以強風化花崗巖層作樁端持力層。具體樁型需設計院根據經濟及施工條件進行確定。
擬建工程擬設三層地下室,基坑范圍內的主要土層為人工填土、礫質粘土,地下水水位埋深較淺距離基坑地面較大。基坑支護宜采用樁錨支護或土釘墻+預應力錨索進行支護。基坑支護應做專門設計。
[1]巖土工程勘察規范[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10.01.
[2]孫武,周愛紅,曹松. 某小區項目巖土工程勘察與評價[J].科技廣場,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