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少堅
摘 要:分析研究珠海市金灣區2001年建區以來經濟增長、經濟結構、各類工業污染物排放量的統計數據,發現金灣區各類工業污染物排放量在波動中隨著人均GDP的持續增長呈現有規律的變化趨勢。將金灣區建區以來人均GDP 與各類工業污染物排放量的相關數據進行擬合,建立金灣區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其計算結果顯示:金灣區各類工業污染物排放量與人均GDP之間存在比較明顯的三次曲線特征,但是不同工業污染物排放量與人均GDP的三次曲線的形狀有所不同,有的處在持續上升階段,有的處在反復筑頂的階段,有的已經筑頂完畢進入轉折向下階段,多數工業污染物排放量在2008年達到峰值,2009年出現明顯下降,部分工業污染物排放量與人均GDP的三次曲線走勢呈現出典型的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倒U”形特點,結論是環境庫茲涅茨“倒U”形曲線適用于珠海市金灣區。
關鍵詞:環境污染;經濟增長;經濟結構;環境庫茲涅茨曲線
中圖分類號:F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7-0001-07
珠海市是廣東省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區位優越,東與香港隔海相望,南與澳門相連,是珠三角中海洋面積最大、島嶼最多、海岸線最長的城市,素有“百島之市”的美譽。珠海市生態環境優美,山水相間,陸島相望,氣候宜人,人居環境一流。全球最大的戰略咨詢公司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聯手哥倫比亞大學和清華大學等共同創建的“城市中國計劃”(UCI)于2014年4月16日在北京對外發布的《2013年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數報告》指出,珠海市可持續發展指數綜合排名全國第一。2014年6月,國家環境保護部宣布珠海市通過國家生態市技術評估。目前,珠海市正在全力以赴率先創建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市,在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同時如何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環境保護的關系顯得十分重要。珠海市下轄香洲、斗門、金灣三個行政區,均已先后成功創建省級生態區和國家生態區。位于珠海西部的金灣區是珠海市人口最少、歷史最短的行政區。金灣區地處珠江出海口磨刀門與崖門之間的南海之濱,2001年4月4日經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金灣區擁有豐富的土地、海洋、旅游等資源,港珠澳大橋延長線、珠海機場、廣珠鐵路、江珠高速、沿海高速、機場高速均在金灣區內匯集。天然便利的區位優勢,使金灣區一建區就出現經濟快速增長的喜人景象。經過十多年的持續快速發展,金灣區的地區生產總值(GDP)從2002年的31.57億元增長至2013年的179.24億元,人均GDP從2002年的32 149元增長至2013年的119 372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從2002年的1.14億元增長至2013年的15.95億元。但是,在金灣區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各類污染源不斷增加,各種污染物的排放量也不斷增加,對金灣區的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如何在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同時保護好生態環境,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是金灣區經濟發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研究金灣區環境污染與經濟增長、經濟結構的關系,分析其內在規律,對金灣區政府制定適合金灣區情的、可持續發展的環境保護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金灣區建區以來經濟結構的演變
經濟結構是指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經濟的構成,有多種表現形式:(1)從社會生產關系來看,表現為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構成。(2)從國民經濟各部門和社會再生產的各個方面來看,表現為產業結構(一、二、三次產業的構成,農業、輕工業、重工業的構成等)、分配結構(如積累與消費的比例及其內部的結構等)、交換結構(如價格結構、進出口結構等)、消費結構、技術結構、勞動力結構等。(3)從包含的范圍來看,表現為國民經濟總體結構、部門結構、地區結構,以及企業結構等。(4)從不同角度進行專門研究的需要來看,表現為經濟組織結構、產品結構、人員結構、就業結構、投資結構、能源結構、材料結構等。
經濟結構是一個復雜的經濟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各個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結合,存在著一定的比例關系。研究經濟結構,既要重視其要素特性及其結合形式,又要重視其比例關系。影響經濟結構的因素很多,主要因素是社會對最終產品的需求,科學技術進步對經濟結構變化的影響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礙于篇幅所限,本文不打算全面詳細地研究金灣區的經濟結構,只是簡單化地通過對金灣區建區以來產業結構統計數據變動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從而近似地描述金灣區建區以來經濟結構的演化過程。金灣區建區以來產業結構的相關統計數據(如表1所示)。
英國經濟學家克拉克(Colin Clark,1905—1989)率先提出產業結構演變規律: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經濟發展通常開始以第一產業為主,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步轉向以第二產業為主、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繼而轉向以第三產業為主。從表1的數據來看,金灣區建區以來,產業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第一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從2002年的4.4%逐步降低至2013年的2.6%,第二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從2002年的78.3%逐步降低至2013年的72.8%,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從2002年的17.3%逐步上升至2013年的24.6%,呈現第一、二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步下降,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趨勢,表明金灣區在經濟總量高速增長的同時產業結構出現明顯的優化趨勢,符合克拉克提出的產業結構演變規律。
雖然金灣區第二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從2002年的78.3%降低至2013年的72.8%,但是2013年金灣區第二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將近四分之三,仍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第二產業包括工業和建筑業,而金灣區的建筑業增加值總量不大,2013年只有10億元左右;第二產業增加值主要以工業增加值為主,從表2中的數據可以發現,2013年金灣區僅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就高達118.43億元,占GDP的比重為66.1%,正好占三分之二,說明金灣區的經濟快速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于工業的快速增長。工業的快速增長不可避免地帶來了金灣區各類工業污染物排放量的快速增長,因此可以判斷金灣區的環境污染源主要以工業污染源為主。通過加工整理金灣區經濟發展與環境質量的相關統計數據,進行多次曲線回歸模擬,建立金灣區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并對回歸模擬結果進行分析,可以發現金灣區各類工業污染物排放量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和變化規律。
二、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提出與發展
1991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Grossman和Krueger[1]對66個國家和地區的14種空氣污染物(1979—1990年)和水污染物質(1977—1988年)的變動情況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大多數污染物的變動趨勢與人均GDP的變動趨勢相關,從回歸模擬曲線上看呈“倒U”形關系,并于1995年提出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假說[2](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一般意義上的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是指[3],在經濟發展的初期,環境污染或環境破壞程度會隨經濟的持續增長而不斷提高,環境質量逐漸變差,當經濟發展到某一階段時環境污染或環境破壞程度達到最高,也就是環境質量處于最差的階段,隨后出現轉折點,經濟持續增長,環境污染或環境破壞程度卻隨之不斷降低,環境質量逐漸改善,即污染物排放量與人均GDP之間的變化趨勢呈現出“倒U”形的曲線關系。
從國際上的相關研究成果來看,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倒U”形曲線在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工業化時期普遍適用。從中國一些學者近年來的研究成果來看,“倒U”形并非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唯一表現形式。中國學者李慧娟[4]通過研究發現,不同城市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形狀與轉折點不同,同種污染物在不同資源型城市的曲線不完全相同。陸根堯[5]、邵鋒祥[6]、方杏村[7]等則分別采用相應的環境質量數據驗證了浙江、陜西、黃石市等中國省、市級的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結果也各有差異。那么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倒U”形曲線在金灣區是否適用呢?這就是本文所要尋找的答案。
三、金灣區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實證分析
(一)指標的選取及數據
根據研究金灣區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需要,選取金灣區工業企業常見的六種污染物排放量作為環境質量指標,選取人均GDP作為經濟發展指標。從有關政府部門搜集到金灣區建區以來的相關統計數據(見表3)。
(二)回歸模型的構建
國內外有關文獻對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實證分析通常采用二次函數模型、三次函數模型、二次函數和三次函數與對數形式相結合的模型這三種模型。使用SPSS軟件對金灣區工業企業常見的六種污染物排放量及人均GDP的相關統計數據按這三種模型分別進行多次曲線回歸模擬,發現在三種模型中三次函數模型模擬效果最好,因此采用三次函數模型進行模擬,三次函數模型公式為:
Y=b0+b1X+b2X2+b3X3
公式中,Y為工業污染物排放量;X為人均GDP;b1,b2,b3為模型參數;b0為常數。
使用SPSS軟件對金灣區各類工業污染物排放量與人均GDP的數據進行三次函數模型回歸分析得到的結果(如表4所示):
(三)回歸分析
回歸分析是一種應用很廣的數量分析方法,用于分析事物間的統計關系,側重數量關系變化,在統計數據分析中占有比較重要的位置。在回歸分析中,R是自變量與因變量的相關系數,R2是回歸分析的決定系數,說明自變量和因變量形成的散點與回歸曲線的接近程度,其數值介于0和1之間。R2數值越大說明回歸的效果越好,也就是散點越集中于回歸曲線上。Sig值是回歸關系的顯著性系數,當Sig值≤0.05的時候,說明自變量對因變量有顯著的影響,回歸關系具有統計學意義。如果Sig值> 0.05,說明二者之間用當前模型進行回歸沒有統計學意義,應該換另一個模型來進行回歸。
1.金灣區工業廢水排放量與人均GDP的數量關系
金灣區工業廢水排放量與人均GDP的三次函數模型擬合效果較好,其中R2=0.89>0.6,Sig=0.00035<0.05,各個參數的顯著性滿足要求,說明金灣區人均GDP對工業廢水排放量有顯著的影響。金灣區工業廢水排放量與人均GDP三次函數模型的公式為:
Y=-1 581.202+0.084x-(1.061E-6)X2+(4.33E-12)X3
金灣區工業廢水排放量與人均GDP三次函數模型的圖像(見下頁圖1)。圖像顯示曲線呈現出先上升再下降而后繼續上升的特征,總體依然呈上升趨勢,表明隨著金灣區人均GDP水平的提高,金灣區的工業廢水排放量出現了反復上升的波動。該曲線在2009年金灣區人均GDP達到60 624元/人的時候首次出現轉折向下,主要原因是,金灣區大力實施碧水工程,整治轄區水環境。積極鼓勵引導企業開展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大力促進清潔生產,已有50%的重點工業企業實施清潔生產和實現均衡達標排放。在接下來的幾年金灣區工業廢水排放量出現了比較糾結的狀況,雖然從曲線來看總體上呈現上升趨勢,但是從表3中工業廢水排放量數據上來看,2009年下降,2010年上升,2011年下降,2012年上升,2013年下降,呈現出增減拉鋸、勢均力敵的局面。這一結果與近幾年來金灣區大力發展工業廢水排放量較大的生物醫藥產業有關。建區以來,金灣區先后引進了聯邦制藥、麗珠制藥、湯臣倍健、億邦制藥、潤都制藥和生化制藥等一批知名的醫藥企業,2010年以來這些醫藥企業紛紛增資擴產,最近金灣區還新引進了普瑞博斯等一批大型醫藥企業。由于醫藥企業的大幅度外延性擴張導致金灣區工業廢水排放量在2010年以后反復出現上升。這很可能是金灣區工業廢水排放量正處在反復筑頂的過程,預計在醫藥企業的大幅度外延性擴張結束后,金灣區工業廢水排放量就會完成筑頂的過程,隨后將開始出現持續的下降。因此,金灣區工業廢水排放量與人均GDP在圖形上基本符合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倒U”形特點,只是目前仍處在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左側的位置,尚未出現明顯的轉折點。
2.金灣區工業COD排放量與人均GDP的數量關系
金灣區工業COD排放量與人均GDP的三次函數模型擬合效果較好,其中R2=0.661>0.6,Sig=0.02758<0.05,各項參數的顯著性滿足要求,說明金灣區人均GDP對工業COD排放量有顯著的影響。金灣區工業COD排放量與人均GDP三次函數模型的公式為:
Y =-1 902.328+0.096x-(1.124E-6)X2+(4.12E-12)X3
金灣區工業COD排放量與人均GDP三次函數模型的圖像(見圖2)。圖像顯示金灣區工業COD排放量與人均GDP之間存在近似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倒U”形的特征,該曲線在2008年金灣區人均GDP達到56 963元/人的時候出現轉折點,說明金灣區工業COD排放量在2009年開始進入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右側,工業COD排放量開始進入下降趨勢。雖然從2008年之后的數據來看,短期內似乎還有所反復,但是從上頁表3中2013年金灣區工業COD排放量大幅下降的數據來看,下降的勢頭是明確的。而且從近兩年金灣區環境保護局不斷從嚴審批新項目,加大對排污企業的監管力度的做法來推測,金灣區工業COD排放量還將進一步下降。因此,金灣區工業COD排放量與人均GDP之間存在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倒U”形的特征,并且已經越過轉折點,進入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右側并開始步入持續向下的階段。
3.金灣區工業SO2排放量與人均GDP的數量關系
金灣區工業SO2排放量與人均GDP的三次函數模型擬合效果較好,其中R2=0.857>0.6,Sig=0.00097<0.05,各個參數的顯著性滿足要求,說明金灣區人均GDP對工業SO2排放量有顯著的影響。金灣區工業SO2排放量與人均GDP三次函數模型的公式為:
Y=2131.873-0.113x+(1.85E-6)X2-(8.13E-12)X3
金灣區工業SO2排放量與人均GDP三次函數模型的圖像(見圖3)。圖像顯示金灣區工業SO2排放量與人均GDP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倒U”形特征,該曲線在2012年金灣區人均GDP達到117 500元/人的時候出現轉折點,說明金灣區工業SO2排放量在2013年已越過了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轉折點,到達了曲線的右側,并開始步入持續向下的階段。工業SO2排放量持續下降的趨勢與金灣區近年來積極實施藍天工程,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推行清潔生產,大力改造老舊鍋爐,加強工業廢氣治理,減少空氣污染密切相關。
4.金灣區工業固廢產生量與人均GDP的數量關系
金灣區工業固廢產生量與人均GDP的三次函數模型擬合效果較好,其中R2=0.857>0.6,Sig=0.00097<0.05,各個參數的顯著性滿足要求,說明金灣區人均GDP對工業固廢產生量有顯著的影響。金灣區工業固廢產生量與人均GDP三次函數模型的公式為:
Y=-11.66+0.001x-(5.96E-9)X2+(1.91E-14)X3
金灣區工業固廢產生量與人均GDP三次函數模型的圖像(見圖4)。圖像顯示金灣區工業固廢產生量與人均GDP之間存在著典型的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倒U”形特征,該曲線在2009年金灣區人均GDP達到60 624元/人的時候出現轉折點,說明金灣區工業固廢產生量在2009年已越過了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轉折點,到達了曲線的右側,并開始步入持續向下的階段。金灣區工業固廢產生量持續下降的趨勢與近年來金灣區環保局加強工業固體廢物治理是分不開的,近年來金灣區環保局加強項目審批管理,實施環境安全工程,綜合治理固體廢物及危險廢棄物,有效抑制了轄區工業固體廢物的增長。
5.金灣區工業廢氣排放量與人均GDP的數量關系
金灣區工業廢氣排放量與人均GDP的三次函數模型擬合效果較好,其中R2=0.89>0.6,Sig=0.00034<0.05,各個參數的顯著性滿足要求,說明金灣區人均GDP對工業廢氣排放量有顯著的影響。金灣區工業廢氣排放量與人均GDP三次函數模型的公式為:
Y=-2 194 641.531+107.842x-(1.27E-3)X2+(4.75E-9)X3
金灣區工業廢氣排放量與人均GDP三次函數模型的圖像(見圖5)。圖像顯示曲線總體依然呈上升趨勢。即隨著金灣區人均GDP水平的提高,金灣區的工業廢氣排放量持續上升。金灣區工業廢氣排放量與人均GDP在圖形上基本符合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倒U”形特點,目前仍處在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左側的位置,尚未到達轉折點。
6.金灣區工業NO2排放量與人均GDP的數量關系
金灣區工業NO2排放量與人均GDP的三次函數模型擬合效果較好,其中R2=0.886>0.6,Sig=0.00863<0.05,各個參數的顯著性滿足要求,說明金灣區人均GDP對工業NO2排放量有顯著的影響。金灣區工業NO2排放量與人均GDP三次函數模型的公式為:
Y=-110.766+0.004x+(1.75E-8)X2-(1.91E-13)X3
金灣區工業NO2排放量與人均GDP三次函數模型的圖像(見圖6)。圖像顯示金灣區工業NO2排放量與人均GDP之間存在著初步的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倒U”形特征,該曲線在2013年出現轉折點,說明金灣區工業NO2排放量在2013年已超過了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轉折點,到達了曲線的右側,工業NO2排放量開始下降。至于接下來能否持續下降還有待于進一步觀察。
四、結論與建議
從以上分析來看,金灣區各類工業污染物排放量與人均GDP之間存在比較明顯的三次曲線特征,但是不同工業污染物排放量與人均GDP的三次曲線的形狀有所不同,有的處在持續上升階段,有的處在反復筑頂的階段,有的已經筑頂完畢進入轉折向下階段,多數工業污染物排放量在2008年達到峰值,2009年出現明顯下降,部分工業污染物排放量與人均GDP的三次曲線走勢呈現出典型的環境庫茲涅茨曲線 “倒U”形特點,因此,可以得出結論:環境庫茲涅茨 “倒U”形曲線適用于金灣區。
為什么金灣區多數工業污染物排放量在2008年達到峰值,2009年出現明顯下降?這個轉折不是偶然出現的。主要原因有兩點:
一是“四個百分百”的環境保護政策導致了金灣區各類工業污染物排放量的明顯減少。金灣區建區初期,環境保護機構不健全,管理體制不順暢。先是由珠海市環保局的派出機構西區環保分局負責金灣區的環境保護工作,同時,珠海市政府賦予珠海高新區三灶科技園市一級審批權限,三灶科技園(實際上就是三灶鎮政府一套人馬兩塊牌子)享有市一級審批權限。三灶科技園管理松散,凡是招商部門招來的項目不管是否污染環境一律照批,而且在環保上只批不管(只批準工業項目的建設不監管工業企業的污染物排放),不少工業企業趁機偷排、亂排工業污染物,導致金灣區的生態環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隨著環境質量的惡化,金灣區政府逐漸認識到,絕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因此,金灣區政府成立了金灣區環保局,逐步理順環境管理體制,并開始將環保理念逐步融入招商引資、園區規劃、環境監管中,嚴把新建項目環保審批關,從源頭上控制工業污染。金灣區制定出臺了“四個百分百” 的環境保護政策,即新增工業項目百分百進入園區、污水垃圾百分百達標處理、裸露山體百分百恢復綠化、節能減排百分百實現目標。隨著“四個百分百” 的環境保護政策有計劃、按步驟逐步得到落實,金灣區逐步控制住環境質量惡化的局面,并使之逐漸趨于改善。同時,金灣區還采取多種形式加強環境宣傳教育,下大力氣解決環境信訪問題,群眾對環保工作滿意率達到95%以上。在這一過程中,金灣區推出的“四個百分百”政策以及其他相關配套措施起了關鍵性作用,使金灣區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走向出現了轉折點。
二是國際金融危機客觀上導致了金灣區各類工業污染物排放量的明顯減少。2008年前后爆發了眾所周知的由美國“次貸危機”所引起的國際金融危機。這場國際金融危機的本質是國際金融資本放大堆積成的金融泡沫崩盤。國際金融危機來勢洶洶,影響廣泛,導致全球經濟經濟增長明顯放緩,部分發達國家和地區經濟進入衰退,世界貿易環境惡化,金灣區出口增速明顯回落。在出口、投資和消費這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出口貿易是金灣區近年來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作為金灣區主要出口對象的歐美國家內需普遍減緩。受全球商品貿易量下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生產成本劇增、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影響,金灣區出口企業的訂單大幅減少,業績急劇下降,相當部分實力較弱、單純勞動密集型、低技術含量的外向型企業因接不到訂單導致停產甚至倒閉。最典型的例子是金灣區三灶鎮赫赫有名的思泰電子廠最高峰時擁有數萬名員工,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因接不到訂單而倒閉。這些企業的倒閉客觀上導致了金灣區各類工業污染物排放量的明顯減少。
總而言之,以上兩個因素共同影響,形成共振效應,共同導致了金灣區各類工業污染物排放量的明顯減少。從總體上看,近幾年來金灣區所推行的環境保護政策是成功的,成績是可喜的,各類工業污染物排放量明顯減少,先后成功創建省級生態區和國家生態區。今后金灣區應再接再勵,進一步完善環境保護體制機制,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環境執法監督,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實現節能減排,切實保護金灣區生態環境,率先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最終實現政府與企業雙贏、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本文具體提出五點建議:(1)加大環境保護考核力度。既考GDP,又考COD,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金灣區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2)加強生態環境規劃。將保護生態環境納入到金灣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統一規劃,統籌考慮,相互銜接,避免脫節。(3)建立招商選資綜合評價體系。加強產業選擇,科學謀劃發展,堅決拒絕高污染、高能耗項目落戶金灣,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4)建立健全環保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按照屬地化、精細化和網格化的管理要求,科學配置環境執法人員,增強環境監管能力,實現“污染點源管得住、環境問題摸得準、監管責任說得清”的目標。創新執法理念,環境監管從“重處罰、輕整改”向“處罰、整改并重”轉變,從“重監管、輕服務”向“監管、服務”并重轉變。(5)率先探索實施排污權交易。排污權交易以環境資源有償使用為前提,有污染物排放的企業每年都要購買排污權,獲得許可方可生產。企業購買的排污權,沒有用完的可通過排污權交易平臺進行交易。通過排污權交易,實現自然資源的有償使用。金灣區應率先探索實施排污權交易。通過增加排污成本的手段,倒逼轄區排污企業主動進行技術改造或產業升級,實現減排。實現減排后,一方面可以減少企業購買排污權的成本,另一方面減少下來的排污權通過交易可以讓企業獲得額外收入。
參考文獻:
[1] Grossman G.M.,Krueger A.B.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3914,NBER,Cambridge MA.1991.
[2] Grossman,G.M.,Krueger,A.B.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al[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5,110 (5):353-378.
[3] Selden,T.M.,Song,D.Neoclassical growth,The curve for abatement and the inverted U curve for pollutio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5,29(2):161-168.
[4] 李慧娟,龍如銀.資源型城市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研究——基于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自然資源學報,2013,(1).
[5] 陸根堯,盛龍.基于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假說的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關系研究——以浙江省為例[J].工業技術經濟,2012,(4).
[6] 邵鋒祥,屈小娥,席瑤.陜西省碳排放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及影響因素——基于1978—2008年的實證分析[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
2012,(8).
[7] 方杏村,王曉玲.黃石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關系的實證研究[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
[責任編輯 吳高君]
一是“四個百分百”的環境保護政策導致了金灣區各類工業污染物排放量的明顯減少。金灣區建區初期,環境保護機構不健全,管理體制不順暢。先是由珠海市環保局的派出機構西區環保分局負責金灣區的環境保護工作,同時,珠海市政府賦予珠海高新區三灶科技園市一級審批權限,三灶科技園(實際上就是三灶鎮政府一套人馬兩塊牌子)享有市一級審批權限。三灶科技園管理松散,凡是招商部門招來的項目不管是否污染環境一律照批,而且在環保上只批不管(只批準工業項目的建設不監管工業企業的污染物排放),不少工業企業趁機偷排、亂排工業污染物,導致金灣區的生態環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隨著環境質量的惡化,金灣區政府逐漸認識到,絕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因此,金灣區政府成立了金灣區環保局,逐步理順環境管理體制,并開始將環保理念逐步融入招商引資、園區規劃、環境監管中,嚴把新建項目環保審批關,從源頭上控制工業污染。金灣區制定出臺了“四個百分百” 的環境保護政策,即新增工業項目百分百進入園區、污水垃圾百分百達標處理、裸露山體百分百恢復綠化、節能減排百分百實現目標。隨著“四個百分百” 的環境保護政策有計劃、按步驟逐步得到落實,金灣區逐步控制住環境質量惡化的局面,并使之逐漸趨于改善。同時,金灣區還采取多種形式加強環境宣傳教育,下大力氣解決環境信訪問題,群眾對環保工作滿意率達到95%以上。在這一過程中,金灣區推出的“四個百分百”政策以及其他相關配套措施起了關鍵性作用,使金灣區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走向出現了轉折點。
二是國際金融危機客觀上導致了金灣區各類工業污染物排放量的明顯減少。2008年前后爆發了眾所周知的由美國“次貸危機”所引起的國際金融危機。這場國際金融危機的本質是國際金融資本放大堆積成的金融泡沫崩盤。國際金融危機來勢洶洶,影響廣泛,導致全球經濟經濟增長明顯放緩,部分發達國家和地區經濟進入衰退,世界貿易環境惡化,金灣區出口增速明顯回落。在出口、投資和消費這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出口貿易是金灣區近年來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作為金灣區主要出口對象的歐美國家內需普遍減緩。受全球商品貿易量下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生產成本劇增、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影響,金灣區出口企業的訂單大幅減少,業績急劇下降,相當部分實力較弱、單純勞動密集型、低技術含量的外向型企業因接不到訂單導致停產甚至倒閉。最典型的例子是金灣區三灶鎮赫赫有名的思泰電子廠最高峰時擁有數萬名員工,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因接不到訂單而倒閉。這些企業的倒閉客觀上導致了金灣區各類工業污染物排放量的明顯減少。
總而言之,以上兩個因素共同影響,形成共振效應,共同導致了金灣區各類工業污染物排放量的明顯減少。從總體上看,近幾年來金灣區所推行的環境保護政策是成功的,成績是可喜的,各類工業污染物排放量明顯減少,先后成功創建省級生態區和國家生態區。今后金灣區應再接再勵,進一步完善環境保護體制機制,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環境執法監督,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實現節能減排,切實保護金灣區生態環境,率先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最終實現政府與企業雙贏、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本文具體提出五點建議:(1)加大環境保護考核力度。既考GDP,又考COD,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金灣區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2)加強生態環境規劃。將保護生態環境納入到金灣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統一規劃,統籌考慮,相互銜接,避免脫節。(3)建立招商選資綜合評價體系。加強產業選擇,科學謀劃發展,堅決拒絕高污染、高能耗項目落戶金灣,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4)建立健全環保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按照屬地化、精細化和網格化的管理要求,科學配置環境執法人員,增強環境監管能力,實現“污染點源管得住、環境問題摸得準、監管責任說得清”的目標。創新執法理念,環境監管從“重處罰、輕整改”向“處罰、整改并重”轉變,從“重監管、輕服務”向“監管、服務”并重轉變。(5)率先探索實施排污權交易。排污權交易以環境資源有償使用為前提,有污染物排放的企業每年都要購買排污權,獲得許可方可生產。企業購買的排污權,沒有用完的可通過排污權交易平臺進行交易。通過排污權交易,實現自然資源的有償使用。金灣區應率先探索實施排污權交易。通過增加排污成本的手段,倒逼轄區排污企業主動進行技術改造或產業升級,實現減排。實現減排后,一方面可以減少企業購買排污權的成本,另一方面減少下來的排污權通過交易可以讓企業獲得額外收入。
參考文獻:
[1] Grossman G.M.,Krueger A.B.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3914,NBER,Cambridge MA.1991.
[2] Grossman,G.M.,Krueger,A.B.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al[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5,110 (5):353-378.
[3] Selden,T.M.,Song,D.Neoclassical growth,The curve for abatement and the inverted U curve for pollutio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5,29(2):161-168.
[4] 李慧娟,龍如銀.資源型城市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研究——基于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自然資源學報,2013,(1).
[5] 陸根堯,盛龍.基于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假說的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關系研究——以浙江省為例[J].工業技術經濟,2012,(4).
[6] 邵鋒祥,屈小娥,席瑤.陜西省碳排放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及影響因素——基于1978—2008年的實證分析[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
2012,(8).
[7] 方杏村,王曉玲.黃石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關系的實證研究[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
[責任編輯 吳高君]
一是“四個百分百”的環境保護政策導致了金灣區各類工業污染物排放量的明顯減少。金灣區建區初期,環境保護機構不健全,管理體制不順暢。先是由珠海市環保局的派出機構西區環保分局負責金灣區的環境保護工作,同時,珠海市政府賦予珠海高新區三灶科技園市一級審批權限,三灶科技園(實際上就是三灶鎮政府一套人馬兩塊牌子)享有市一級審批權限。三灶科技園管理松散,凡是招商部門招來的項目不管是否污染環境一律照批,而且在環保上只批不管(只批準工業項目的建設不監管工業企業的污染物排放),不少工業企業趁機偷排、亂排工業污染物,導致金灣區的生態環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隨著環境質量的惡化,金灣區政府逐漸認識到,絕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因此,金灣區政府成立了金灣區環保局,逐步理順環境管理體制,并開始將環保理念逐步融入招商引資、園區規劃、環境監管中,嚴把新建項目環保審批關,從源頭上控制工業污染。金灣區制定出臺了“四個百分百” 的環境保護政策,即新增工業項目百分百進入園區、污水垃圾百分百達標處理、裸露山體百分百恢復綠化、節能減排百分百實現目標。隨著“四個百分百” 的環境保護政策有計劃、按步驟逐步得到落實,金灣區逐步控制住環境質量惡化的局面,并使之逐漸趨于改善。同時,金灣區還采取多種形式加強環境宣傳教育,下大力氣解決環境信訪問題,群眾對環保工作滿意率達到95%以上。在這一過程中,金灣區推出的“四個百分百”政策以及其他相關配套措施起了關鍵性作用,使金灣區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走向出現了轉折點。
二是國際金融危機客觀上導致了金灣區各類工業污染物排放量的明顯減少。2008年前后爆發了眾所周知的由美國“次貸危機”所引起的國際金融危機。這場國際金融危機的本質是國際金融資本放大堆積成的金融泡沫崩盤。國際金融危機來勢洶洶,影響廣泛,導致全球經濟經濟增長明顯放緩,部分發達國家和地區經濟進入衰退,世界貿易環境惡化,金灣區出口增速明顯回落。在出口、投資和消費這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出口貿易是金灣區近年來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作為金灣區主要出口對象的歐美國家內需普遍減緩。受全球商品貿易量下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生產成本劇增、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影響,金灣區出口企業的訂單大幅減少,業績急劇下降,相當部分實力較弱、單純勞動密集型、低技術含量的外向型企業因接不到訂單導致停產甚至倒閉。最典型的例子是金灣區三灶鎮赫赫有名的思泰電子廠最高峰時擁有數萬名員工,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因接不到訂單而倒閉。這些企業的倒閉客觀上導致了金灣區各類工業污染物排放量的明顯減少。
總而言之,以上兩個因素共同影響,形成共振效應,共同導致了金灣區各類工業污染物排放量的明顯減少。從總體上看,近幾年來金灣區所推行的環境保護政策是成功的,成績是可喜的,各類工業污染物排放量明顯減少,先后成功創建省級生態區和國家生態區。今后金灣區應再接再勵,進一步完善環境保護體制機制,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環境執法監督,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實現節能減排,切實保護金灣區生態環境,率先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最終實現政府與企業雙贏、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本文具體提出五點建議:(1)加大環境保護考核力度。既考GDP,又考COD,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金灣區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2)加強生態環境規劃。將保護生態環境納入到金灣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統一規劃,統籌考慮,相互銜接,避免脫節。(3)建立招商選資綜合評價體系。加強產業選擇,科學謀劃發展,堅決拒絕高污染、高能耗項目落戶金灣,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4)建立健全環保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按照屬地化、精細化和網格化的管理要求,科學配置環境執法人員,增強環境監管能力,實現“污染點源管得住、環境問題摸得準、監管責任說得清”的目標。創新執法理念,環境監管從“重處罰、輕整改”向“處罰、整改并重”轉變,從“重監管、輕服務”向“監管、服務”并重轉變。(5)率先探索實施排污權交易。排污權交易以環境資源有償使用為前提,有污染物排放的企業每年都要購買排污權,獲得許可方可生產。企業購買的排污權,沒有用完的可通過排污權交易平臺進行交易。通過排污權交易,實現自然資源的有償使用。金灣區應率先探索實施排污權交易。通過增加排污成本的手段,倒逼轄區排污企業主動進行技術改造或產業升級,實現減排。實現減排后,一方面可以減少企業購買排污權的成本,另一方面減少下來的排污權通過交易可以讓企業獲得額外收入。
參考文獻:
[1] Grossman G.M.,Krueger A.B.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3914,NBER,Cambridge MA.1991.
[2] Grossman,G.M.,Krueger,A.B.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al[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5,110 (5):353-378.
[3] Selden,T.M.,Song,D.Neoclassical growth,The curve for abatement and the inverted U curve for pollutio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5,29(2):161-168.
[4] 李慧娟,龍如銀.資源型城市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研究——基于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自然資源學報,2013,(1).
[5] 陸根堯,盛龍.基于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假說的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關系研究——以浙江省為例[J].工業技術經濟,2012,(4).
[6] 邵鋒祥,屈小娥,席瑤.陜西省碳排放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及影響因素——基于1978—2008年的實證分析[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
2012,(8).
[7] 方杏村,王曉玲.黃石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關系的實證研究[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
[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