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東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分析失分原因,講解典型題例,總結方法。
2.能力目標:在講評習題的過程中,特別注重讓學生對問題進行探討,注意相關知識點的遷移并進行變式訓練,舉一反三。
3.情感目標:通過習題評講和學生的探討,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用地理思維分析問題的習慣。
【課堂整體構思】
針對近期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結合這張試卷,我從學生錯誤率較高的題目著手,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如何進行問題探究,特別是如何準確獲取和解讀信息,充分調動學生課堂探討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互相幫助,解決問題,能充分體現新課程所提倡的“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應該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理念。這份試卷是高二地理選修班周五的測試卷,試題由高二地理組通過集體備課拿出初稿,然后由本人將內容再進行取舍,經過朱浩老師審核最終定下來的,這節課重點講解學生錯誤比較多的幾個選擇題和兩個綜合題。
【教學過程】
一、分析試卷考查的內容和反饋試卷的批改情況
1.這份試卷主要考查的內容
(1)、必修1:地球運動及其地理意義
單項選擇題 8題 10-11組題 13題 23-24組題 26題 綜合題27題
(2)必修1:大氣圈與天氣、氣候
單項選擇題1題 7-8-9組題 10-11組題 13組題 15組題 19-20組題23-24組題 綜合題28-29組題
(3)考查的重點是:太陽光照圖、熱力環流、天氣系統、氣壓帶風帶
2.試卷的批改情況
選擇題部分:第1、7、8、9、11、21、22、26題得分率基本不足50%,特別是11題(高空等壓線及大氣運動方向)得分率僅6.5%。
綜合題部分:27和28題通過讀材料和圖上信息分析問題部分做得不是很好,特別是27題,沒有抓住問題的“題眼”從而失分較多。
批改試卷過程當中,還發現了學生在解題時出現了一些相似的問題:主要是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地理思維方法,沒有掌握正確的地理解題的基本技能,還有很多不好的做題習慣,題目看漏掉的,題目看不懂的,地理的基本概念不清的等等。
二、結合試卷的典型題例,重組試題,分項進行講評
1.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能夠從題目的文字和圖示中獲取地理信息
典型例題:
有關該地區氣壓分布狀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①地氣壓高于②地 B.③地氣壓低于④地
C.近地面同一等壓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D.高空同一等壓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高
解析:選A。因為題目當中有城市熱力環流的字樣,所以很多學生受城市熱島環流的思維定式的影響,也沒有細看和理解后面的垂直氣壓差的概念,就想當然地認為甲處是市中心,結果與結論完全相反。次題的關鍵是準確理解垂直氣壓差的概念,我先讓學生相互討論,并且讓他們和物理上的垂直氣壓柱的概念相聯系,終于讓學生理解了這個概念,所以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2.改變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的方法、相關知識點的遷移并進行變式訓練,找出地理規律的要點
典型例題:
解析:此題的關鍵點是能夠將三圈環流的圖形轉換成題目當中的圖形,其實三圈環流的變式圖有很多,只要在做題時將赤道和極點的位置找準就行了,找點時記住赤道地區是上升氣流,極地地區是下沉氣流,問題也就不難了。在圖上A點(赤道)作地面的垂線后也可以很容易地讀懂后面的內容。
答案:(1)C E (2)東北信 副極地低 (3)夏威夷高 高緯(北) (4)西風帶 西南 地處高緯,氣溫低,空氣冷卻下沉
其他幾個題目不一一列舉了。
【教學反思】
其實,這份試卷不少內容我們都做過,但是為什么還有的學生做時不知道從哪兒下手,通過課堂上的問題討論,才體會到原來題目信息看不完整,基礎知識點掌握不牢,學習方法和解題思路不開闊是主要原因。但是我一講評,就覺得很容易,這還是沒有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解題思路。因此,學生在平時應該多總結、多反思,解題中一些程式性的東西可以強化記憶,很實用。講評課應該是綜合復習課,不能就試題講試題,要根據學生答題的情況,做適當的拓展,這也對教師的綜合業務素質與教學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這是我在以后應該加強的方面。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