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東 吳欣狄
摘 要: 本文針對企業轉型過程中的突出風險因素進行分析選取,采用非傳統財務指標引入財務預警模型,使確定的財務預警模型更具有時效性和針對性。使企業可以定期評價和監測,及時把握企業動態,適時調整戰略,對提高企業的適應性和穩定性至關重要。
關鍵詞:轉變;財務;預警
一、財務預警模型
(一)財務預警分析的必要性。企業積極轉型勢在必行,而在轉型的過程中企業轉型方向的選擇上存在著不確定性,在外部環境和內部變化同時發生的過程中,企業轉型的不確定風險和經營風險隨之增加,因此建立適合企業轉型實際的財務預警系統,能夠降低企業經營風險,對防范危機起到積極作用。
(二)財務預警分析模型確立。如果將單個企業作為一個系統來看,它包若干的子系統(財務系統,銷售系統,人力系統,公關系統,),各個子系統互相協調成動態平衡,在面對外部環境改變的沖擊過程中,企業能否運行的標志是資金的流動,因而選取財務系統來構建預警模型最有說服力,雖然它不是子系統中敏感性最強的單元,但卻是最全面,最直觀。
(三)財務預警指標選取原則。(1)完整性。即所構建的指標體系應成為一個有機體,能從企業的各個層面,全方位地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揭示企業產、供、銷各環節可能存在的風險。(2)相關性。即要求指標必須和誘發危機的真正的本質的原因特性相對應。(3)敏感性。這一方面要求所選擇的指標能夠靈敏地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主要方面,危機因素一旦萌生,便能夠迅速在指標值上反映出來。(4)協調性。各項預警指標本身之間應能夠相互協調,互相補充。
二、轉型條件下財務預警指標確定
(一)非財務指標的選取。(1)企業創新能力。長期以來,我國企業主要采取低成本戰略謀求競爭優勢,但這種低成本戰略的運用是有限度的,一是其內部生產成本優勢將下降;二是過去許多具有外部性的行為將“內部化”增加企業的成本。因此在企業積極轉型背景下,謀求競爭優勢將偏重采取差異化戰略,這就要求加強企業研發力量,不斷增強技術創新能力。(2)企業人力素質。主要包括企業管理者的素質和企業員工的素質。管理者的素質越高,應付危機的能力就越強,就可以前瞻性地采取措施預防危機。員工素質高,就會在實際工作中盡早發現風險、報告危險、防范風險,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就越強。(3)資本股權結構。主要是指股權的集中度、國有股比例、高管持股比例等。一般認為,國有股比例、高管持股比例和企業風險負相關,而股權集中度方面則有爭議。有一種觀點認為集中的股權對搭便車問題起到抑制作用,集中的股權有助于加強對管理者的監督,從而會降低風險;但另一種觀點卻認為股權集中導致了大股東對公司財富的侵占,從而加大了企業風險。
(二)基本財務指標選取。財務管理環境是影響財務主體的財務機制運行的各種外部條件和因素。財務預警指標是企業資金使用、存儲、流轉、回收的細化考量。由于在積極轉型的過程中,充足的資金是能否順利進行的前提,因而在財務指標的選取上側重于對反映企業運行資金的指標加以選擇,并以積極主動適應轉型的視角就其權重進行分配。
三、研究方法
企業財務運營由于受到各種內外環境因素的影響,其發展本身就是不確定的、模糊的。正是由于這種模糊性,在進行企業財務預警時,可以采用模糊評價分析的方法。該方法側重于總體性、概括性的結果,與人們的日常模糊認識相吻合,往往更容易為人們所接受。其模型的建立須經過以下步驟:(1)確定模糊評判等級評語,這里V={很安全,安全,一般,危險,很危險}。(2)建立因素集,即把能預測財務失敗的主要財務指標構成一個集合(3)建立權重集,一般來說,各個比率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為了反映各因素的重要程度
四、權重的確定方法
(1)明確問題。根據模糊層次分析法,首先計算出籌資預警指標、投資預警指標、運營預警指標、分配預警指標這四個一級指標在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模型中的權重,再計算出這四個方面中各自包含的二級指標在這四個方面中權重,從而構建財務風險預警模型,進行財務評價。(2)建立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的層次結構。根據第一步的問題分析,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模型,進行企業財務風險評價是總目標,處于最高層。圍繞這個總目標,本文選擇了籌資預警指標、投資預警指標、運營預警指標、分配預警指標這四個方面的第一層指標作為準則層。以上四個方面的財務預警指標又都有各自的二級指標,這些二級指標將作為最低層。因此,建立層次結構表如下表1.1所示:
1.1 結構層次表
總結:當今企業所面臨的經濟環境是復雜多變的。企業要在復雜的競爭環境中求得穩定的發展,必須順應時代的要求,提高其在經濟轉型過程中的適應性。構建良好的財務預警模型。對企業財務預警模型的構建,為企業轉型評價提供了科學有效的方法。企業可以定期評價和監測,及時把握企業動態,適時調整戰略,對提高企業的適應性和穩定性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 李帆、杜志濤、李玲娟.企業財務預警模型:理論回顧及其評論[J].管理評論,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