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潔+蔣琪+楊百玲
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鄉鎮企業逐步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然而鄉鎮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成為嚴重制約其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財務治理在企業治理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企業治理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及本質體現,因此加強鄉鎮企業財務治理是促進其穩進發展的迫切需要。對鄉鎮企業財務治理狀況作調查分析,剖析目前鄉鎮企業在財務治理中所存在的問題,并給出適當的建議。
關鍵詞:鄉鎮企業;財務治理;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7-0137-02
一、企業財務治理的概念
目前,學術界對財務治理的內涵研究并不多,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尚處于初級階段。在此引用衣龍新博士在其著作《公司財務治理論》中對財務治理的涵義的概括來闡述財務治理的概念:財務治理就是基于財務資本結構等制度安排,對企業財權進行合理配置,在強調以股東為主導的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的前提下,形成有效的財務激勵約束等機制,實現公司財務決策科學化等一系列制度、機制、行為的安排、設計和規范。衣龍新博士進一步指出,財務治理是公司財務與公司治理的交融領域,財務治理理論研究既加強了公司治理的應用性又完善了公司財務理論體系。
二、企業財務治理的重要性
企業財務治理是企業治理的核心部分,能夠綜合反映生產經營活動的過程和結果,控制和監督各種經濟活動,并對企業各項經營活動具有導向性作用,是企業治理現實、集中以及根本的展現,增強了企業治理的明晰性和應用性。它還是一種企業財權的安排機制,通過這種財權機制來實現企業內部財務激勵與約束機制。公司財務治理實質上是通過財務機制及其制衡作用進行的,公司財務治理中的制度安排包括對財務信息生成程序、生成質量以及呈報機制等的規范,對公司各利益相關者財權的配置和再配置,以及激勵制度等。只有進行有效的財權配置,才能提高財務活動的效率,確保最大財富的實現。
三、企業財務治理的主體與客體
公司財務治理中的利益主體分為兩類,第一類是依賴公司內部財務治理保障其利益的主體。所謂公司內部財務治理,是指限于公司組織邊界以內的財務治理,是通過在公司內部合理安排財務權力實現的,公司內部財務治理對公司財務信息的生成和呈報機制起著直接的影響,也是第一類利益主體尋求最大化自身利益的主要手段。第二類是依賴公司外部財務治理保障其利益的主體。公司外部財務治理,是指公司組織邊界以外的財務治理,主要是通過簽署一系列合約的方式實現的,其目的是保證企業的運行不會降低社會效率。
財務治理客體,也即財務治理的對象。財權體現為剩余索取權和剩余控制權的對稱分布,如何在各利益相關者之間進行剩余索取權和控制權的合理分配是財務治理的客體。衣龍新博士(2004)認為,財務治理的客體是主體共同指向的對象。財務治理客體具有兩種表現形式,治理框架下具體體現的是“財權”,財務范疇之內總體體現為“本金”。
四、鄉鎮企業財務治理現狀分析
鄉鎮企業是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農民投資為主,在鄉鎮(包括所轄村)舉辦的承擔支援農業義務的各類企業。鄉鎮企業是中國鄉鎮地區多形式、多層次、多門類、多渠道的合作企業和個體企業的統稱,包括鄉鎮辦企業、村辦企業、農民聯營的合作企業、其他形式的合作企業和個體企業五級。隨著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國各地區鄉鎮企業發展繁榮,已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隊伍中的主力軍,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鄉鎮企業經濟的發展壯大,不但關系到農村經濟的發展而且關系到農村社會的穩定。但通過對江陰市鄉鎮企業的調查研究,我們發現許多企業在財務治理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
(一)財會人員素質不高
財會人員是企業財務治理之本。財會人員必須熟悉和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遵守財經紀律和制度,遵守職業道德規范,有良好的專業素養。這是企業招聘財會人員的基本要求。但通過調查發現許多鄉鎮企業因為是私人辦廠,對財會人員的招聘大多依賴血緣親友關系,對專業素質的要求較低。甚至有許多人是沒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財會人員專業素質的不足使得在財務治理上力不從心。
(二)財務信息失真
企業各種財務資料是企業加強財務管理的重要工具。由于信息傳遞不及時和偽造變造財務信息等行為使許多鄉鎮企業財務報告普遍存在著可信度較低和信息不對稱現象,嚴重影響財務治理的有效性的發揮。
(三)財權配置不衡
財權的合理配置是指財權尤其是財務決策權在財務治理主體尤其是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之間的合理劃分。只有各財務主體之間各司其職,并形成有效的制衡機制,才能進行有效的財務治理,以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許多鄉鎮企業經營者將財務決策權、財務執行權和部分財務監督權集于一身,財權配置嚴重失衡,致使企業資源配置的低效率,導致財務治理無法有效進行。
(四)財務制度陳舊,更新不及時
企業會計管理制度是進行會計管理工作的基本規則和約束,也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內容。在鄉鎮企業中會計管理制度雖然建立,卻很不完善,基本沒有形成科學、完整、系統、合理的管理制度。鄉鎮企業由于自身制度的不健全,出現財務控制薄弱的現象,對資金使用缺乏科學安排,造成資金閑置或不足。應收賬款周轉緩慢,造成資金回收困難。由于鄉鎮企業沒有建立嚴格的賒銷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導致很多應收賬款不能及時收回,形成呆賬或壞賬,更加劇了鄉鎮企業資金緊張的局面。
五、完善鄉鎮企業財務治理措施
(一)提高財會人員的素質
財會人員的素質是鄉鎮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證,因此必須加強會計人員的思想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法紀法規教育,使財會人員嚴格按照財務制度辦事,敬業愛崗、誠實守信、做好本職工作。如一定要重視財會人員的業務培訓,嚴格執行有關的財會人員繼續教育制度,對于不參加繼續教育的人員要嚴肅處理。廣泛普及會計電算化操作,提高會計人員掌握和應用計算機的能力。同時,在用人方面還應打破任人唯親的家族式用人界限,唯賢而舉,在各個崗位實行競爭上崗,能者居之,完善加強自身的管理機制和管理隊伍管理。同時對在職財會人員,除了精神激勵和支持外,在物質上要做到獎罰分明,獎勵不同會計崗位上的職業能手,對于干不好的人員,查明原因,幫助其糾正錯誤,不改者給予處罰。endprint
(二)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努力完善鄉財政內控約束機制。按照財政部門的要求,鄉鎮使用的各種賬薄,都要實行建賬監管,在縣財政局統一辦理,領取賬薄、表冊;要建立資金、現金管理制度,票據購銷、領用管理制度,財產物資管理制度。要做到按規定建賬、設置會計科目、記賬,賬目做到日清月結;會計、出納取得的原始發票必須符合規定;要嚴格做到會計、出納分設,會計管賬不管錢,出納管錢不管賬,印章分管,各盡其責。從而通過這些措施強化票證管理,建立起一整套嚴格的內控制度,使鄉鎮財政、財務管理水平提檔升級,使財政管理工作盡快走向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軌道;加強審計監督。
(三)建立有效的財權配置機制
建立有效的財權配置機制,其核心是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勵與約束相融的財務制度或財務機制。只有這樣財權配置才會得到制度保障,并使財權配置落到實處,最終使企業財務治理結構得以建立和完善。企業還可以推行股份合作制,這樣可以明晰產權關系,建立較為有效的監督機制,也可以擴大財源,形成新的積累能力。
(四)建立有效財務評價體系
合理的財務評價體系能夠保證激勵約束機制真正發揮作用,在對經營層進行物質報酬等措施激勵的同時,一個有效的財務評價體系也是必不可少的。財務評價體系的有效性在于對企業的經營業績能夠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結合其他激勵約束措施,正確地引導經營層的財務決策行為,使經營層的財務決策行為不再具有短期性,從而與所有者的長期利益相一致。當然,財務評價指標的設計要順應組織要求,根據企業的生產經營特征及戰略要求“量體裁衣”訂制。財務評價指標的設計還要注意與非財務指標相結合,要有綜合性,其設置既要反映當期業績的指標,也要反映對企業未來發展有貢獻的指標。要通過對財務考核指標的設置達到出資者預期的約束激勵動機。
六、結束語
總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為鄉鎮企業的發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機遇。綜上所述,財務治理在企業中,特別是鄉鎮企業中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財務治理體系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是其發展的源泉,是企業優勝的根本。因此,鄉鎮企業必須明晰財務治理與其相關概念的異同,以相關者利益最大化作為財務治理目標,建立健全財務治理機制體系,根據自身財務治理特點揚長避短,對現存問題的解決措施貫徹落實徹底。
參考文獻:
[1] 楊淑娥,金帆.關于公司財務治理問題的思考[J].會計研究,2002,(12).
[2] 衣龍新.公司財務治理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3] 伍中信,朱焱,賀正強.構建以財權為核心的財務治理結構體系[J].當代財經,2006,(10).
[4] 張興.加強鄉鎮財務管理[J].嶺南會計,2003,(7).
[責任編輯 吳明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