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方平
摘 要:課堂教學質量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從教材、學生、課堂和教師四方面進行闡述分析,對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和方法。
關鍵詞:教材;學生;課堂;教師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8-075-01
課堂教學質量是教學過程的根本所在,是學生學習效果到達度的直接反饋,體現著一個學校的教學水平,關系到整個學校的聲譽和發展及教育的發展。因此,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一直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點,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每一位教育從業者需長遠深思和探究的課題。
一、備教材——制定教學計劃的前提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師教學的好幫手,是學生在學習中接受知識的源泉,是進行一切教學活動必不可少的工具。所以,每節課開始之前,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認真備課,具體要從以下三方面進行:
1、理解教材
理解教材是備課的基礎,只有理解教材,才能明確哪些問題是需要學生理解的,哪些問題是需要學生掌握的,哪些問題是需要學生進行拓展研究的,從而設計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重難點。
2、掌握教材
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對所有知識結構做到融會貫通自如,合理設計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與難點,對每個章節乃至每個知識點進行深入透徹的研究。
3、感悟教材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強,故曰教學相長。
教與學是一個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過程,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同時,要對教材進行反復研究,結合學生學習情況和時事要聞,融入新的教學觀念,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課堂更加豐滿。
二、備學生——完成教學任務的主體
1、了解班級基本狀況
班級基本情況包括班級特征、學生構成、學習情況、興趣愛好、對本課程的學習態度及代表性意見等,只有對班級基本情況了如指掌,才能通覽全局,科學施教。
2、了解學生對教學方法的反應
教師采取的教學方法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必須經常深入班級,了解學生對本課程教學的意見,及時反饋信息,調整教學方法。
3、了解學習基礎
學習基礎包括班級整體基礎和個人基礎,同時要了解班級中優中差生的所占比例。備課時,要考慮學生對原有知識的掌握情況,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以及對新知識的興趣是否濃厚等,這樣,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學習效果。
4、了解學生個體品質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很大的,教師要通過各種方法了解學生的性格、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思維、想象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包括學習進退情況、平時作業完成情況等,為發展學生個性、因材施教提供依據。對于自卑性強、缺乏動力的差生,教師要及時給于肯定和鼓勵,并強化引導,使差異化教育體現在日常教學中。
三、備課堂——實施教學過程的平臺
首先,我們必須從根源做起。在每一學期開始之初,制定出嚴格、嚴謹的教學計劃,并在授課之前和學生溝通,使學生清楚教學進程和安排,為以后教學做好鋪墊。具體到每一節課,要清楚授課內容,并把整個授課內容設置成不同環節,使學生融入其中。
其次,課程內容不同,環節設置會有很大區別。文科類的課堂可設置成多種情景模式,或設計一些課堂小游戲,使教學內容貫穿于游戲和情境中,學生在表演和娛樂的同時學到知識,并會留下深刻印象。理科相對嚴謹和枯燥,教師更要對理科課堂精心設置,多結合生活中知識點的運用之處,提高課程的趣味性。
再次,教師要合理安排每節課的任務量和各環節預計使用的時間,確保每節課結束之前能對課堂所學的內容進行檢測,能夠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為下一次備課做好準備,并能及時調整授課計劃。
最后,教師要提高對整個課堂的駕馭能力,包括對一些突發狀況的預防和處理,制定縝密的計劃和預防措施,這是提高教師課堂駕馭能力的最可行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整個授課環節萬無一失。
四、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保障
1、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
教師個人的專業知識不僅影響著教學工作的實施,而且影響著學生的學習。一位博學多才的教師往往能拓寬授課知識面,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對專業知識深刻領悟掌握并運用到日常教學中,可提高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權威性。育人先育己,作為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利用一切機會不斷的學習,通過學習提升師德修養,豐富知識結構,增強理論底蘊。
2、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
教師是學生在學校中接觸最多、影響最大的人,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的影響是深刻且久遠的,甚至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學生人生道路上的導師和楷模。作為教師,要具備健全完美的人格,要做到以下兩點:
(1)、熱愛教育事業
一個人不論從事什么行業,首先必須熱愛自己的職業,只有這樣他才會全心全意的投入,才會積極熱情的進行創造性的工作。“孺子牛獎”的獲得者,幾十年如一日的扎根青海高原土族鄉村的劉讓賢老師的所思、所想、所感、所為,也清晰的說明了這一點。。
(2)、彰顯大愛精神
溫家寶總理曾經指出:“愛是一切道德的基礎,學校教育對教師的要求就是對學生的愛,而且是大愛”。我們要做到三點:對待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茍;對待學生要耐心自制、真誠坦率;對待自己要做到愛崗敬業、熱愛學生、不斷進取。
參考文獻:
[1] 況琳編《教育探索》雜志,2003年05期
[2] 韓敬波編《教育學與心理學》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年09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