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永寧
摘 要: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日益深入,英語作為重要的溝通工具,其地位在不斷的提高。但是,在目前的英語學習條件下,學生學習英語存在很多問題:缺乏語言環境,對英語不夠重視等造成英語成績提不上去,連簡單的溝通都存在問題。作為英語教師,要注重優化課堂教學模式,調整教學策略,以達到提高學生英語成績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8-197-01
初中英語成績的整體不高,是全國各地學生都存在的一個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好的教學策略能有效的引導學生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成績。那么,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該如何優化課堂教學策略,以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呢?本文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
一、教師要做好課前準備
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參與的實效性,教師的綜合素質至關重要。教師的綜合素質包括教師的道德素養,良好的心理素質,良好的業務能力及創新能力等。每位英語教師應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較高的專業水平,熟練的現代教學技術,勤于學習,勇于創新,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認真做好課前準備。認真做好課前準備是實現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的基礎。備課時教師們應認真學習英語課程標準,花大氣力研究教材,系統合理地設計課時教學案例。備課時還須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及學生的個性特質,教學設計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特點和他們的興趣愛好。另外,英語教學枯燥乏味,應多制作多媒體課件來吸引學生增添教學活力。
二、做好課堂的導入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全過程的開端,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關鍵環節。好的導入能聯系新舊知識,預示課堂的高潮和結局,能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陶行知說:“好的導入像磁鐵,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并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教師精心設計導入環節,可以為整堂課的順利進行打好基礎。有效導入的設計應以學生為主體,幫助學生把原有的知識體系與新導入的信息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新的知識框架。如:初中學生有很強的探究心理,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來進行課堂導入。例如在教學九年級課文內容時我常設置What, who, how, why等問題。例如Unit12閱讀語篇Youre supposed to write quickly. 我在學案中出示以下問題:
(1)What is e-mail English? Why do you people use it?
(2)What are the two types of e-mail English?
(3)How do people use punctuation marks?
(4)When is the proper time to use e-mail English?
然后要求學生自讀課文并更根據課文內容,回答問題。這樣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順利完成學案中相關內容。
三、要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
盡管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但是教師要學會調整教學策略。在英語教學中,英語活動課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從而彌補一般課堂教學的不足,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為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內容設計一些與生活中類似或模擬的情景對學生進行引導,也可以進行角色轉換,運用多種直觀的教學用具并借助多媒體組織教學,從而將抽象的語言與實際之間建立起聯系。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體現人文性,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努力為每個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學提供廣泛的可能性,將課堂活動設計得有層次,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充分活動的機會。教師設計教學活動必須突出目標性,圍繞教學目標, 考慮所設計的課堂活動是否生動、富有情趣和吸引力。還要避免重形式、輕內容的傾向,在突出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將趣味活動和有效的語言實踐有機結合起來,使教學效果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最優化。
四、要分層布置課后作業
老師給學生布置作業的主要目是讓學生對之前學習的內容進行鞏固,另外,還能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起到一個監督的作用。每一個學生都存在個體差異,因此,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作為英語老師,一定要考慮到個體差異性,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作業內容。傳統的教學方法認為,做的題越多越好。但是,這種方法非常不利于學生發展,不利于個性的發揮,因此,這種想法也早應該取締。老師在布置英語作業的時候,不能過于隨意,應該具有一定的目標。在進行作業布置的時候,一定要對教材內容進行仔細研究,不一定要多,但是一定要精。因此,初中英語老師要懂得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布置作業,以達到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目的。
五、做好課后反思
老師在完成英語教學之后,不能不管不顧,應該對教學情況進行分析,觀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如果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一定要及時改正,并進行總結。課后要做好體會記錄,這對教學方法的改進有重要作用。因此,反思并不是口頭形式,它應該是實踐行動,否者就沒有任何意義。老師的課后反思一方面要真實,另一方面還應該全面。通過反思才能發現自己的教學方法有沒有問題,有沒有更好的教學方法。所以,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重視反思的作用,這對英語教學質量提高有重要影響。
總而言之,以上這些優化策略是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而來,我們在今后的實踐中可以不斷完善。英語課堂效率的提高是每一個英語老師的目標,也是其責任和義務。所以,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盡管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還是要不斷探索和研究,尋找最好的、最適合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