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啟英
摘 要:教師要靈活地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學習閱讀方法,同時要求學生在大量閱讀的實踐中合理運用。
關鍵詞: 小學教育;閱讀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8-255-01
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感覺很難的一個問題就是學生的閱讀能力太差,嚴重影響教育教學質量。這主要源自農村和小學生所接觸的知識比較狹窄,學校又沒有圖書館,學生家里又沒有藏書,平時可供閱覽的書籍比較有限,僅課本而已。在新課程體制改革下,面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在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其中閱讀占了較大的比重。在此,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現將自己在教學中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作一簡單介紹,以供參考。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速閱讀產生極大興趣,就會變被動為主動,就會發揮他們的積極性,產生強烈的欲望。古人有“書中自有黃金屋”之說。朱熹也曾經指出,“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杜甫所提倡的“讀書破萬卷, 下筆如有神”等,無不強調了多讀書廣集益的好處。因此,我們不能不深思:應該如何及早引導學生去正確面對紛繁復雜而又豐富多彩的閱讀世界,博覽群書,開拓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不斷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從而使學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長,潛能得以充分地挖掘。“課外閱讀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語文素質”,在教學實踐中已得到教師們充分的認可,教師們在這個方面已經具有理念上的相當豐富的認識。但目前小學開展的課外閱讀往往處在“任由學生處于樸素狀態作自發的嘗試”的階段,甚至讓學生自習,如何正確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及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筆者在此也作了一個嘗試,與各位同仁共同進步。
一、在大量閱讀的全過程中,堅持兩個“注重”指導原則
1、注重閱讀主體的自主性
“真正有效的閱讀,必須依靠閱讀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動,才能通過對書面符號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反映的客觀事物及其意義,達到閱讀的目的。”這種具有很強的個性化的活動,決定了閱讀只能是學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無法越俎代庖。因此我們注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一方面,我們沖破教科書的局限,帶領學生走進書海,使學生對大量的圖書感到新奇、興奮,隨之產生閱讀的欲望;另一方面,我們體會美國圖書館學教師蘇珊?羅森韋格的一句名言:“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計劃閱讀,那注定不會長久。”因此在大量閱讀中,我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愛好,自由地選擇閱讀內容,充分強調了學生在閱讀中的主動地位,調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了閱讀效果。
2、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老一輩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認為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因此,在閱讀的全過程中,我們十分注重培養學生認真讀書、使用工具書、“不動筆墨不讀書”,如旁批閱讀、附注閱讀等良好閱讀習慣。
二、閱讀的準備
1、準備具有健康豐富的閱讀內容
在學校,我們可以通過建立了班級圖書角、個人小書柜等,采用學校購買、個人捐獻等形式積累圖書。在家庭,我們利用家長會的契機,向家長介紹積極健康的適合小學生的閱讀書籍,如《兒童閱讀寶庫》、《童話、寓言、故事》等;同時推薦訂閱優秀的兒童報紙、刊物,如《小學生作文報》、《兒童時代》、《少年文藝》、等;另外我們建議家長為孩子購買一些經典書籍,如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編撰出版的《新〈課程標準〉系列閱讀叢書——小學生必背古詩詞》等。“大量閱讀”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面廣量大。學生的閱讀面不限于課本、圖書室的書、報刊資料、自己所擁有的課外書等書籍, 2、準備充足的閱讀時間。
我們將閱讀列入語文計劃教學時間,保證每周有兩節連堂上的閱讀課,同時不局限上課地點,可以是教室,也可以是綠蔭下、操場上、走廊里等,另外也不強求獨立閱讀,可以是兩人、三人……甚至是小組閱讀。我們改進了作業布置,將閱讀帶進家庭作業時間,保證每個學生每天至少有二十分鐘的“家庭閱讀”時間。
三、對閱讀的方法進行指導,對閱讀的效果進行總結,在閱讀中引入創新
1、在閱讀方法的指導方面,我們做到“跟進讀書,逐步指導”
(1)、學生喜歡讀什么樣的書,讀書的進度怎樣,教師通過查閱摘抄,做到心中有數,并針對學生實際、閱讀實際和語文單元教學實際提出顯性或隱性的目標要求,指導怎樣選擇讀物。學生自己寫讀后感。
(2)、通過對與個別或小群體、班集體的關于閱讀的談話交流,指導學生學習和運用閱讀方法,逐步掌握怎樣讀懂文章的主要內容、怎樣培養好的讀書習慣、怎樣提高讀書速度等閱讀技能。
(3)、在上語文課時盡量體現一些對閱讀方法的指導,體現課內促進課外。
2、在總結方面,我們做到以表揚、倡導為主,進行不定期的、多形式的交流
如:故事會、我與《ΧΧΧ》書、我看《ΧΧΧ》書、談天說地大比武、佳句佳段朗讀欣賞會、中秋賞月詩詞會、閱讀比賽等。這些由閱讀而帶來的“小小的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求成功的能力。”(心理學家蓋茲語)。
總之,教師要靈活地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學習閱讀方法,同時要求學生在大量閱讀的實踐中合理運用。學生一旦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就可以說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讀書能力,他們就會讀更多的書,吸收更多的語言精華,閱讀能力由此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如此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