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弟
摘 要:課堂教學中采取什么樣的教學策略,才能夠實現教師少教,學生多學的教育目的?“學案導學”的教學策略——編寫高質、實用的預習導學案?;诘乩韺W科具有實時性強、鄉土性濃的特點,再加上學情不盡相同,適時對導學學案進行補充和刪改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導學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8-316-01
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改變了老教材的框架結構,再輔以圖象材料,教師使用各種教學手段,要使學生掌握所學內容并不難。但調查之后絕大多數的學生仍反映:地理難學,難懂,難理解。表現出對地理學習缺乏信心,不僅沒有“謀”,連“勇”也沒有。于是我開始思考:“如何教會學習地理的方法?如何激發學習地理的創造性?如何才能“不教”呢?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師當然須教,而尤其致力于導?!保八^教師之主導作用,蓋在善于引導啟迪,使學生自奮其力,自致其知。”所以我要改變教學觀念,不應該固守傳統教學上的知與行的統一,結合自身教學經驗,應在引導,指導,疏導以及輔導四方面下功夫,學做“導師”。因此為了落實提出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精講點撥、有效訓練”這一新的課改理念,徹底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我采用“導學案”的課堂教學模式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并逐步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
一、學案導學對地理教學的積極作用
根據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理念,教師的責任主要不是在教,而是在教會學生學,也就是要變教為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情來確定教學內容。一直以來我都在糾結一個問題,課本上出現的知識,同時又是大綱要求掌握的內容,如果學生通過自學就會了,還用的著在課堂上一板一眼地去教嗎?我很贊成有些專家的觀點:教學生不會的,會的不教。學生在學中可能會碰到問題,教師根據就根據學生在學中出現的問題開展指導。比如在地理學習中,有一些技能或知識點是否就一定要在課堂中進行落實或訓練?
導學案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成為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的載體,有利于學習目標的高效完成。與傳統的教案相比,教案的教學目標、重難點只有教師本人能夠看見,最多在上課前給學生說說而已,印象肯定不夠深刻。而在導學案上學生首先看到的就是本課時的學習目標、重難點,一目了然,在學習時隨時可以回顧目標,學習的指向性更加明晰,有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而且以往的課堂總是滿堂灌,教師不了解學生對于本節課的掌握情況,只是照本宣科,沒有任何針對性。自從實施了導學案以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有針對、有層次地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并達到學習目標,課堂上更多的是讓學生去展示,教師只起到點撥的作用。
學案導學重在“導”字,教師把“教”的重點放在興趣的激發、學生學法指導、思維的培養上,啟發、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來觀察、分析問題,開拓思維,大膽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等。從此課堂不再是實施滿堂灌的一言堂,而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平等交流、教學相長、教學合一的課堂,也將有力地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自從開展導學案學習以來,學生的課堂學習氣氛大為改觀,尤其是學案的使用,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成為了可能,使絕大部分學生變被動聽講為主動自學。學習過程中,“導學案”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老師”變“導師”,“學生”變“主人”由傳統的“教師——學生”的單向交流模式變成“師——生”、“生——師”、“生——生”的多向交流模式,教師鼓勵學生大膽提出不同的見解,為學生提供表演的舞臺,允許學生異想天開,無論什么問題,都不是把現成的答案捧給學生,而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這種學習模式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使優秀生從學案的設計中感到挑戰,一般學生受到激勵,學習困難的學生也能嘗到成功的喜悅,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以前老師上課拿的是教案,整堂課學生跟著老師走,老師講得天花亂墜,學生聽得昏昏欲睡,效率低下。實施學案導學改變了以往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課堂上小組成員積極參與組內交流合作,小組間競爭意識強,從學生一開始討論的躍躍欲試到爭搶著回答問題,真正體現了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老師適時適當地點撥,且點撥到位,真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由于學生隨時會提出新的問題,老師可能課前難以預料,相對來說對老師知識方面的要求更高了,該模式對老師來說是個新的挑戰。同時老師還要調控好課堂,該討論時要讓學生動起來,學生上黑板后,要讓其他學生迅速靜下來,在老師的引導下互動,這對老師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又是一個新的挑戰,教師只有做到動靜結合,收放自如才能真正駕御課堂。同時針對“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結合多媒體進行教學,給學生以直觀認識,極大的拓展了學生的學習視野,調動了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
二、目前學案導學存在的一些問題及思考
學案設計還有待改進,內容設置要有針對性。所以在設計學案時應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要讓優秀學生從中感到挑戰,讓普通生受到鼓勵,讓學困生也能嘗到成功的喜悅。
一種教學模式使用的多了,學生勢必會產生疲勞感。有些課型根本不需要導學案,有了導學案反而是課堂的累贅。用導學案進行教學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卻限制了教師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教師極具個性的激情講解在傳統教學中是最吸引學生的地方,而使用導學案后,由于過分強調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這種講解是難得一見了,課堂雖不缺乏熱鬧卻總讓人感覺缺少一種激情,一種是學生畢生都難以忘記的激情。特別是千篇一律的導學案扼殺了老師的個性,使得一些“天才型”的教師受制于導學案的框框,教師個人的自主性、獨創性及個人的教學風格會大打折扣。針對以上種種問題,有待于在以后的地理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加以改進和提高,使導學案更貼近學生實際,大面積的提高地理教學成績。